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戈壁滩上地质人

来源:作者:晋地调时间:2015-06-11热度:0

                 戈壁滩上地质人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基础中心地调一部今年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蒙古1:5万额勒斯图浑迪、哈布特盖嘎顺、骆驼口东、青山、大红山、双红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工作区位于中国与蒙古国交界地区,行政区划分别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肃北省管辖。工作区为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戈壁低山区,是我院在西藏、青海、新疆工作后,近年来承担的最为艰苦的项目之一。

  五月至末,塞外春风刚刚吹绿了杨柳,项目部成员离开了家乡,翻过了贺兰山,走出了嘉峪关,来到了2200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陲边疆——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这里的戈壁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常年干旱,严重缺水。除了为数不多的矿山与祖国的边防哨所,基本无固定居民点,饮水及生活物资均需内地供给,罕有人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生命禁区”。测区的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生活物资严重馈乏,到最近的县城采购物资也得花费两天的时间。而戈壁滩的土路由于常年的风化作用,表面崎岖不平,车走在上面异常颠簸,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搓板路”。由嘉峪关一路走来,道路越来越坎坷,车窗外的景色也变的荒凉粗犷,漫天的黄沙席卷着地表的碎石,植被渐渐稀疏,最后只剩下枯黄的骆驼刺零星生长,绿色成为一种奢望。偶然看到几间低矮的土坯房,也早已是屋漏窗破,人去房空。

  在刚进入测区的时候,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遇到了很多问题。携带的生活物资有一大部分都在路上被颠簸坏了,光是折叠床就颠坏了一多半,到最后,连车辆的行李架也被改装成了床铺。队员们吃水也成了大问题,当地虽有甜水井、清河口这样的地名,却是既无甜水也无清河。开矿打出的井水也是又苦又咸,只能勉强用作洗漱,能饮用的清水需要从400公里之外的嘉峪关运送,非常珍贵。戈壁滩上满布的碎石和骆驼刺,变成了挡在路上的一道道鸿沟,时刻有可能刺穿轮胎,而最近的修理铺也需要两小时车程。

  在戈壁上进行地质调查,有着别样的“风情”。清晨刚出队的时候,整晚上的寒意还未从大地上褪却,走在路上冷风阵阵,寒意刺骨。等到了中午的时候,灼热的阳光直射地表,广漠的戈壁上毫无树荫遮挡,地表的温度能达到七八十度,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得变黑变亮,连身上的肉也仿佛要被烤熟了。时常有强劲的西北风夹杂着细砂打在人的脸上、身上,直往袖口、领口里钻,地质图都难以展开,工作条件十分艰难。只有在每天傍晚回到驻地的时候,队员们才能感觉到如释重负。吃着简单的食物,在星光中享受这短暂的宁静。

  走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眼望不到头,常常令人感慨大自然的雄奇与不可战胜,但我们不仅仅看到了戈壁滩上的艰难困苦,更是看到了茫茫戈壁滩下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骆驼刺能在这里生存,是因为它的根系深扎在沙漠地表20米以下。项目部成员们在戈壁滩上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这骆驼刺也仿佛把根扎在了我们心中,带着我们深扎戈壁之中,坦然面对困苦。

  工作区的条件虽然艰苦,但队员们苦不言苦,苦中作乐,保持着坚毅乐观的工作生活态度,大家坚信:一定会克服困难,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顺利完成大红山测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努力做出成绩,做出成果,为院争光。

                               作者 晋地调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高书记

下一篇: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