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闵公九代孙闵马夫家道中落,居住在宋都相邑东(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闵祠村),做塾师为生。后娶得邻村张氏为妻。张家家境殷实,张氏贤淑温良、知书达理。
第二年,两夫妻生得一男孩,取名损,字子骞。闵子骞从小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父亲教书时,便跟了父亲趴在学生书桌上,摇头晃脑的跟着读书、写字。父亲下地犁田时,跟着拉犁的牛奔跑跳跃,即使栽了跟头,也不哭闹,很多时候还会在松软的田里打上几个滚。有时,跟着母亲张氏在家纺纱织布,不时的用粉嫩的小手,推推纺车、拽拽纺线,有时被上下翻飞的纺锤打在了手上,疼的哇哇大哭。张氏也不斥责,只是拿了零食塞在小子骞的嘴里。一家三口平凡的日子里盛满了幸福,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闵子骞八岁那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垮了张氏。闵马夫辞去了塾师的行当,遍访名医,给张氏抓药治病。年少的闵子骞,也懂事的给母亲熬汤煎药,尽力伺候母亲。尽管父子俩竭尽全力,也终是回天无力,张氏一日比一日消瘦,病情不见半分好转。
一天,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张氏,把儿子叫到床前,拉着儿子的手,有气无力的说:“子骞,母亲不在了,你要听父亲的话,好好孝敬父亲”。懵懂的小子骞,只觉得母亲的话是对的,便胡乱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母亲。紧握的手,突然松开,一下子垂到床边。霎那间,闵子骞好似明白母亲已经离他而去,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本村的姚氏仰慕闵马夫的才华,登门嫁了过来。姚氏生得面容姣好,口齿伶俐,对闵子骞也算疼爱。但生活不是说书唱戏,由于姚氏好吃懒做,不善于操持家务,也不学着纺线织布补贴家用,闵家的日子过得日益紧巴起来。
及至闵革闵蒙两个儿子相继来到这个家庭,闵家的生活已是捉襟见肘,姚氏便有了偏心。吃窝窝头时,给亲儿子吃全面粉窝窝头,给闵子骞吃加了糠的窝窝头;吃面条时,给闵革闵蒙盛了面条,而给闵子骞只盛面汤。衣服破了,姚氏也只给两个亲生的儿子做新衣,而坏了一般人家先给大儿做新衣,然后再给老二、老三传着穿的规矩。有了风车等玩具,也一并给了老二老三,闵子骞只有眼馋的份了。
经历了家庭的变故,闵子骞很是懂事。年少的他不仅在家主动去干脏活苦活累活,对姚氏的打骂也能坦然接受,不存半点怨言;对幼小的弟弟也是非常疼爱,处处关心和谦让弟弟。每当父亲问起,闵子骞不愿让在外奔波养家父亲的担心,多讲母亲的疼爱与关怀。
平常的日子里,每天天刚放亮,闵子骞就胡乱抓了两个窝窝头揣在怀里,左手拿了书,右手提了羊鞭,赶着羊群上了村北面的骞山。寻一开阔的山坡,闵子骞读书,羊儿们自顾自地啃着鲜鲜的、嫩嫩的青草。书读累了,便头枕着胳膊躺在山坡,眼望天空,看那湛蓝湛蓝的天,看那洁白洁白的云,看欢快的、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变成崇山峻岭,一会儿变成汪洋大海,一会儿变成千军万马,变化莫测,引人入胜。闵子骞每每忘了自己,和着小伙伴们咩咩的叫声见到了母亲张氏,尽情的享受着母亲张氏充满无限爱意的抚摸。
有了清闲的时间,闵子骞便提了那只自制毛笔,带着笨重的砚台,到村西头荷花池边练字。池塘边那个足有三尺见方的大青石好似闵子骞的竹简、纸帛。他在上面写一遍,然后用池塘的水洗去,干了再写,再擦再写。由于经年累月的洗涮,满满的池塘水慢慢的变成了黑墨色。池塘边的那棵歪脖子柳树见证了闵子骞的成长历程。
这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冬天来得都早。一夜之间,呼啸的寒风过后,树叶尽落,天高地远,满目萧瑟,哈气成雾,滴水成冰。突然而至的冬天,让人措手不及。来不及准备冬衣的人们只能待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也逼迫着家家户户连忙赶制冬衣。姚氏在家翻箱倒柜,终于寻得一团丝絮,勉强能够两个儿子做冬衣。这可愁坏了姚氏,给闵子骞做了,冻坏了闵革或者是闵蒙就如同剜了她的肉;给闵革闵蒙做了,闵马夫那关是万万过不了的。这可怎么办呢?舐犊之情战胜了伦理道德,姚氏狠下心来,把家里仅有的丝絮给亲生儿子闵革闵蒙做了冬衣。做好的冬衣,就静静的躺在家里,姚氏没敢拿给闵革闵蒙穿。
一连数日,愁得姚氏茶饭不思。一日,姚氏去村边洗须沟浣洗衣服时,一阵风吹过,被风吹倒的芦苇打在姚氏的脸上。被打得火辣辣的疼痛的姚氏,很是气恼,伸手拨开芦苇。一接触那柔软蓬松的芦花,再看远处芦花坡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花,姚氏顿时有了主意。这可不是现成的丝絮吗?
姚氏知道,芦花虽然柔软蓬松,但做成的冬衣耐不得寒冷。可现在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她决定就用芦花给闵子骞做冬衣。芦花是缝制在粗布里面的,只要自己不说,没人会知道的,她自己安慰自己道。有了办法,姚氏忙得连洗衣服的心思都没有了,赶紧胡乱采集一些芦花,回家给闵子骞缝制冬衣。
看到闵子骞的冬衣比闵革闵蒙的冬衣足足厚了一倍多,闵马夫向姚氏投去赞许的目光;也惹得闵革闵蒙争抢哥哥的冬衣,还是父亲各给了奖赏才罢休。
次日,是附近集市的逢集日。腊月已进,炮竹声也已经零零落落的响起,大人们到集市采购年货;少年们则相互晒一晒谁的冬衣更新更厚更暖和。早早的,闵子骞和弟弟们就穿上新冬衣,在家等候小伙伴。刚出门,一阵呼啸的寒风吹过,闵子骞不由得打了一个趔趄,刺骨的寒风直入肌肤。冻得瑟瑟发抖的闵子骞随着小伙伴勉强来到集市,小伙伴玩得高兴,可他冻得鼻涕直流,满脸发紫,两手红肿,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撇下兄弟,独自回了家。
天气的寒冷,一日甚于一日。身着不抗寒冷冬衣的闵子骞,整日呆在家中,不愿离开房间半步,招致父亲越来越多的不满,进而引来父亲的责骂。可懂事不愿揭露事情真相的闵子骞,强忍着把眼泪和着寒冷吞下了肚。
一天,全家人欢欢喜喜在家畅谈。聊得兴起,姚氏倒了一碗热水让闵子骞给父亲送去。但是因为身体寒冷,双手打颤,结果把碗跌落地上。闵马夫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不是滋味,大骂闵子骞不长进、没出息,越发冷落闵子骞。
大年初二的早晨,闵马夫早早的就把兄弟三人从暖暖和和的床上拽了起来。按照淮北平原的习俗,今天是给姥姥拜年的时间。闵子骞看看实在是无法搪塞躲过这一关,就强打精神,坐在车辕,赶着牛车,载着父亲兄弟上了路。
牛车行至萧县杜村山口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漫天的雪花随风飘舞。闵革闵蒙看到如此壮观场面,乐得手舞足蹈,喜笑颜开。闵子骞冻得嘴唇发颤,浑身发抖,手指僵直,一时支撑不住,双手一松,缰绳跌落地上。受了惊吓的黄牛,挣脱了缰绳,拉着牛车,连人带车滚下了山沟。
受了伤的闵革闵蒙,连忙扶起父亲,推起牛车。闵子骞袖着双手,麻木而又无力的蜷缩着身体站在一旁。见到如此场景,闵马夫怒不可遏,斥责道: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托生似的,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子骞一鞭子。早已冻得麻木的闵子骞,口不能张,手不能动,连躲闪的力气都没有了,越发激怒了父亲,恶狠狠的鞭子一次又一次的向他抽来。随着“啪”的一声响亮的鞭声,鞭稍打着旋儿撕开了闵子骞的冬衣。顿时,冬衣里的芦花犹如高山上灿烂绽放的花朵,在高山上盘旋飞舞,惊得父子三人目瞪口呆。
回过神来的闵马夫,丢了老黄牛和崭新的牛车,登登快步如飞奔向家中。到了家中,提笔研墨,愤愤写下“休”字,令姚氏快快返回娘家!看到芦花缝衣的事发,姚氏早已吓得瘫倒在地,跪在丈夫面前哭哭啼啼,请求原谅,不愿被休离家。当时的夫权社会,普通人家被休的妻子是无脸再回娘家的,要么自尽,要么独居僻远角落饥寒交迫而亡。闵革闵蒙连忙跪倒在父亲面前,替母亲求情。这时闵子骞也跪下来说道:“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吧,家里是不能没有母亲的。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休了母亲我们弟兄三人都得受冻”。闵马夫被儿子合情合理的一番话语打动了,心肠软了下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如梦初醒的姚氏,抱着儿子痛哭失声,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闵子骞竟然救了她一命。姚氏很受感动,悔恨知错,对三个儿子都一样疼爱有加,成为慈母。从此,母慈子孝,兄弟团结,夫妻和睦,一家人和和美美名扬天下。
孔子游历到彭城,听见乡间儿童传唱“人生百贤孝为先,德馨谁堪闵子骞。日暮北风骨彻寒,鞭打芦花雪满天。急返牛车父休妻,宽让悯弟劝爹缓。和睦家园再重生,千古佳话后人颂。”,暗暗称奇,下令召见。闵子骞到了跟前,孔子见其浓眉大眼,方脸阔口,秉性敦厚;与其探讨学问,都能对答如流,并有独到见解,遂收为弟子。
有道是: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第四季:岁月【第九章:酒西之望】
下一篇: 捉鬼判官钟馗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