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童年的贮水山

来源:作者:于向阳时间:2013-05-08热度:0

    我的童年住在青岛贮水山下的第一条街吉林路,孩提时代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爬贮水山,攀登贮水山的100蹬石级,然后爬到山顶,钻进德国碉堡和小朋友做打游击的游戏,那情,那景,至今在眼前浮现。
     青岛贮水山海拔180.6米,占地23公顷。明朝为防倭寇入侵,曾在贮水山上建烽火台,故又名烽台岭,德占时期以德国将领毛奇的名字命名“毛尔托克山”。后因在山上修贮水池而得名贮水山。
资料显示:一战日德战争中,德军在贮水山配置了88毫米加农炮3门、85毫米加农炮3门,105毫米大炮两门。还有6门12厘米、22门9厘米和22门3.7厘米的火炮部署在该地区的12个露天阵地上。这些火炮大部分是1870—1871年同法国作战的战利品,这种防御阵地只能抵御当时中国人的进攻,而对日英联军的强大攻势却是杯水车薪。
  日军攻占德军前进阵地后,迅速转入对青岛要塞的进攻。右翼队由第二十九旅团第六十七联队及部分炮兵、工兵组成,向海岸堡、贮水山炮台进攻;1914年11月6日,日军攻占了德军中央堡垒,德军小湛山至海泊河防线崩溃。7日,日军又向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发起进攻。在炮火掩护下,日军先后占领太平山、青岛山和贮水山,德军全线崩溃。德总督迈尔瓦迪克见大势已去,命余部炸毁防御设施,在观象山上挂起白旗投降。11月10日,日德双方开始谈判。16日,日军进占市区。从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我们童年游戏的碉堡就是德占时期修建的碉堡了,站在贮水山顶,好象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个殖民帝国在贮水山为了争夺青岛的利益而战斗。
    日本占领青岛,把贮水山改成了“若鹤山”,又称“青岛株式观物园”,并于1915年在山的北面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日本神社。以后青岛人就称其为日本大庙,而将山名也叫成“大庙山”了。
日本人除了在贮水山山顶建立神社之外,还将山体做了统一规划。在山上遍植樱花树,修上宽大的神道和石阶,又在面对辽宁路的正门建造石牌坊。
从我家门前的吉林支路上山,一条整齐的小路,牌坊,石雕,两旁樱花树,一条小路直通大庙,右侧是荷花湾,秋日,荷花红,荷叶绿,旁边红枫林如火,雪松林肃穆,好一张图画,多少年以来,我经常在饭后和小同伴沿着这条樱花路去寻找这幅美丽的景色。
     在泰山路和吉林路拐角的有一个东门和一几座庙舍,(现在是针织三厂的车间)厂子里栽满了白果树,我和弟弟经常翻墙进入采摘那许多的白果。
    现在的吉林路小学老校舍也是在40年代抗战胜利后由庙堂改造而成,我们经常奇怪的看着那些铁栏杆上奇怪的符号,追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也摇摇头,因为她也不知道学校的历史,那时也没有人去寻找过去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拟将日本神社作为“忠烈祠”,纪念抗日牺牲的将士。但久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奴役的青岛人,群起捣毁了日本神社。在今贮水山路的斋戒堂办了一所国华中学。 
     解放后,大庙的对面是海军俱乐部,军人的军号声,出操,打靶吸引我们每天都要到山上游戏。记得在五十年代我们在吉林路上小学的时候,那红色的大庙还没有拆掉,里面摆满了佛像,在1958年大炼钢铁后,里面的铜像,铁器都被清理出来,在吉林路小学操场矗立着许多炼铁高炉,被融化炼成了铁锭。我们那时只有8岁,学校组织我们每天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搬砖支援大跃进炼钢铁。搬两块砖走3里路,一路上要休息好多次。
我们每天还要在学校对面的山坡平地,通过劳动,给学校平出一块操场,后来,操场做了儿童乐园,在樱花路的旁边给了我们母校吉林路小学一块操场至今使用。
     记得在文化大革命中,那些门前小路的那些石柱子,石头雕像都被红卫兵砸倒,不知道运到那里去了。红色的大庙成了市北中学的校舍,海军俱乐部把房子让给了少年宫。
     当时到处都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街道主任又动员我们这些学生去贮水山上挖防空洞,有一天,当防空洞挖到十几米深的时候,我的铁锹突然碰到铁器了,我慢慢挖下去,竟然挖出2把锈迹斑斑的日本马刀,街道主任听说,急忙赶来把马刀要了去,并不允许我们学生挖了,安排挖干道的“先锋战士”去探寻地下的秘密。
大庙山1956年定名为贮水山公园。1983年改称青岛市儿童公园。园内安装了多种儿童游艺设施,山坡上布置了十二属相石雕像,苍松翠柏环绕中还有楼榭亭阁,山上曾经修筑了亚洲最高的电视铁塔,发射无线电视信号,后来随着有线电视的推广,停止使用拆除了。
    许多青岛人不知道贮水山路,它虽在市中心,但在山麓上,是一条支线马路。贮水山路海拔较高,它的走向也极不规则,东端从登州路近黄台路开始,曲折而西,有一条支路通往贮水池,主路曲折而下至黄台路,解放后又修一条支路曲折通到原电视塔。这时已经说不清楚贮水山路是一个什么形状的马路了,我从1963年起,只是每天爬山走贮水山路去学校登州路上学,我的学校开始在二中,后来在海洋大学,走这条路是不错的选择。 
   由辽宁路走到贮水山路是一条沙土道,现在已经铺上柏油,两旁雪松长得雄壮肃穆,旁边山坡栽有大片樱花树。贮水山路旁曾有柔道馆,滑冰场已经改成大酒店。原来的牌坊已经拆除,新建的花岗岩门楼高大矗立在甬道两侧,白级石梯前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
     今年我们的老屋吉林路25号大院已经拆迁,我们很难再回到贮水山的这个美丽的地方居住了,只有闲暇时候再回贮水山,看看100蹬石级,看看荷花湾,看看樱花路,回忆那过去的岁月和故事。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