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一次关于书信的对话

来源:作者:59461869时间:2013-04-19热度:0

   自从成家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生活重心慢慢改变,生活圈渐渐缩小。除了节假日偶尔向亲友发条祝福短信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围着孩子、工作和柴米油盐打转,小女孩时期时不时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骚扰”亲友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可自打侄女(表姐的女儿)参加工作后,我的短信量剧增,小到天气变化,大到工作岗位更迭,远方的她都会及时告知。虽然我们血缘“不亲”,但感情最亲。如若赶上节假日,收到的短信相对较多,便照葫芦画瓢地回复予她,可大多数时间因苦于没有合适的短信内容便不再回复。侄女丝毫不介意,照旧兴致勃勃地发着她那些或是欢喜或是离奇的经历,可身为长辈的我总觉过意不去。
   去年春节,适逢她也回家过年,许久未见面的姑侄俩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促膝谈心机会。俗话说“少年叔侄当弟兄”,由于年龄相差不大,我们更像亲密无间的好友。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以后短信发给“另一半”即可,让我分享喜悦之事、分担伤心之事就行,不必时时记挂。她戏谑道“我就粘上你了,你想躲也躲不掉!”我表面上无奈地摇摇头,心里却乐得慌。“捣蛋”的她随即冒出一句:“小娘娘(姑姑的方言),你知道在这么多亲戚里为什么咱俩感情最深?”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因为我们年纪相差不大、秉性相像、臭味相投呗”。她一改往日调皮的风格,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是因为上小学时你寄来的那封信,是它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为我清除阴霾,让我积极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毫不夸张地讲,我一直认为我的今天得益于那封信的指引。”我从未想过一封信会对侄女乐观心性的塑造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甚至连信的内容在脑海里都已渐次模糊。我只是真正明白了侄女对我比对亲姑姑还亲的原由,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那个书信的年头。
   中专毕业前夕,老师布置了一篇特殊的作文,让我们每人向亲友寄送一封信,将收到的回信作为三年中专生活结束的一份最珍贵、最有意义的纪念,最先收到回信的会当众予以表扬。好胜心极强的我迫切希望在校的最后一次精神奖励归入自家,可思忖了半天也不知该寄信给谁,甚至连落笔都困难。那几天,适逢表姐因病与世长辞,留下了满心悲痛的亲人和年幼的侄女。我为表姐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更为侄女的前途深感忧虑。提笔时,满脑子都是侄女那张噙着泪水的小脸,心头顿时涌上一个念头,情不自禁地向侄女寄去了我的祝福信。我告诉她我们所有人都能体会她小小年纪就痛失母爱的痛楚,鼓励她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不能因为失去了母爱就失去对人生的追求,希望她早日挣脱这段伤心记忆,好好学习,自立自强。书信寄出后,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超脱既源于按时完成了规定“作业”,又源于对年幼侄女的开导。因为没有收到回信,我失去了毕业前最值得回味的一次表扬机会,但我非但未觉得失落反而平添了些许自豪。未收到回信在我意料之中,那时念小学四年级的侄女还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乡下孩子,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信、如何寄信,甚至连我写信的起因都全然不知,这一点让我惭愧不已。
   一封信竟指引着侄女的人生,并塑造了一个乐观自信的侄女,是我委实没有想到的。如若不是亲耳聆听侄女的讲述,我压根不知道一封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竟可以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飞跃,靠书信传递思念、表达祝福的传统方式已逐渐淡出我的生活,但我认为,电话也好、短信也罢,变化的只是形式,而不是流露真心、抒发真情、表达真意的本质。这次关于书信的对话让我明白,当别人遭遇挫折或困难时哪怕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或鼓励都可能成为别人永远记挂你、感念你的理由。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正直善良、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心永远不能变。

作者姓名:林  琼     邮编:655000      联系电话:13988908586、0874-3122382
工作单位和联系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建保路曲靖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