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芒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3-03-29热度:0次
杨 树 芒
(朱玉富)
“五十五十芒,下来找你娘,你娘不在家,下来找你爹,你爹赶集去,找你而异去,你二姨摊煎饼,布拉布拉一天井”。春初,杨树芒子,毛毛虫一样从树上掉下来趴在地上时,我们就挎着小篮子去捡,有时是用针线穿。捡回家后母亲用清水泡出苦水后做粥,或做渣豆腐吃,因那时生活困难,一个春季下来往往是吃的的肚子溜圆。
我的童年是在鲁中莲花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让我终生眷恋。春天来了,柳牙欲出未露,杨树芒便开了。望着一个个红红的寸长的小骨朵,像小松树的尾巴挂满树梢随风飘动,又像毛毛虫一样悬在空中摇摆。在我们那里这种杨树的花穗叫做杨树芒子,在20世纪60年代末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期,它像粮食一样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杨树芒子能够代替粮食补充着人们青黄不接的口粮。因此,每当杨树芒钻出骨朵时,我便与四哥哥和弟弟放学后,迈着轻快的步履,像欢乐的小鸟一样蹦蹦跳跳穿梭于村南河岸旁高大的杨树林之间,四哥用他绑制的竹竿钩子把带着杨树芒子的杨树枝勾下来,我和弟弟便蹲在地上摘下那些毛茸茸的果实放在篮子里。醉人的春风吹在脸上,童稚的乐趣在说笑中激荡,不一会工夫便拾满了一提篮杨树芒。当我们说着笑着把满满一篮子杨树芒子交给奶奶时洗摘时,满脸慈祥的奶奶会摸着我们的头,和蔼地说道:“好孩子,真听说,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只见,奶奶絮叨着把那些鲜嫩的杨树芒子摘洗干净,再倒在开水里烫一下,攥干水分放点蒜泥,加点醋,倒点香油,加点食盐,这道菜便成了我们的美味,没等奶奶安排,我与四哥弟弟便像饿虎扑食一样吃个一干二净。现在想来,当时那种温馨、那种贪婪、那种激动的场面依然在眼前回荡,因为在那个物质困乏年代,能吃到一顿饱餐野菜也是一顿可口美味。
奶奶告诉我,熟透没有了米粒的杨树芒子人们是很少吃的,不仅仅因为它吃来让人难以下咽,关键是消化不好,容易便秘,再说吃这种食品是那时候生活困难所迫,因为在那个年好过春难掩的艰难困苦的年代人们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食品。所以每当杨树芒子纷飞飘落的季节,落下的杨树芒已不能再食用,我便与四哥、弟弟跨上篮子穿梭于树林从中,用筢子轻轻搂起来,把杨树芒子晾干用来当柴禾烧。有时候不到半天功夫,就能搂满满一大布袋,每当杨树芒飘落时节,老家的天井里、磨盘上、鸡窝上全是晾晒的杨树芒。童年时因为缺乏娱乐的工具,有时候我会把两个长长的杨树芒子,一边一个放到鼻孔里当胡须,迈着方步,学着《花木兰》片段里的“李大哥讲话是在偏,谁说小孩不如壮汉………..”有时候我也会在上学期间偷偷带上几个杨树芒子,恶作剧地把它们放入女生的铅笔盒中,当女生打开一看认为是毛毛虫钻进里面了,自然会吓得大声尖叫,看到她们跺脚的姿态和惊恐的眼神,躲在暗处的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幸灾乐祸,自己仿佛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农村杨树芒子的吃法很多,奢侈是时候,娘会把鲜嫩的杨树芒子洗净切碎后,和猪肉剁一块蒸大包子吃,也有的说,也可以用肉炒着吃,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杨树芒的吃饭也是花样翻新。杨树芒作为那个时代的生活补充,成为童趣的封尘记忆。因为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顿白馒头、下顿饺子晚上肉的富足生活,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普通饮食,在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又开始返璞归真的向往野菜,心中总有这一种亲切感萦绕在心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又到杨树芒飘落季节,看到曾经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的杨树芒被春风的吹得散落在天地之间,被环卫工装在了垃圾车上,心中有一种空当当的失落和悲切。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