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珍食莫蚀

来源:作者:王伟时间:2013-03-18热度:0

日前,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社长徐志军的发起之下,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光盘”行动的热潮。似我等后知后觉之辈,时至今日,方幡然醒悟,提起笔,觉得自己应该写下点什么了。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家教甚严,剩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那时兄弟几个吃完饭后,有一件事情几乎成了惯例,即捧着饭碗给父母检查有没有剩饭。那时对于剩饭的概念也不同于今日,检查的时候是一粒一粒数着大米粒儿来进行的。从那以后,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一餐饭都要将碗里的大米吃得一粒也不剩,若碗中偶尔遗漏了一两粒米粒儿,我常会为此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剩饭了,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农村里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不似如今城市孩子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对于粮食的敬畏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田间劳作中慢慢萌生的。从有记忆起,我便常常跟着母亲和兄长下田劳动,母亲事后回忆的时候告诉我,我刚学会到田里薅草的时候,小小的我弯着腰行进在庄稼地里尚且无法露出半个脑袋!此情此景常常惹得周围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前来围观,少不了称赞我的可爱与懂事。
  大学的时候,同一宿舍的五个同学当中年龄最小的室友胃不太好,吃饭的时候常会剩下小山一样的一堆米饭。每次吃完饭后,我的一粒大米也不剩的盘子常常与他们四个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常笑着奚落我,“瞧你,盘子吃得这么干净,简直像是从非洲逃难过来的一样,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国人总是觉得中国人穷了,肯定是你吃饭的‘丑态’被他们发现了!”我自然也要笑着反击,“啊,看到你们吃完饭之后的盘子,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会这么穷了,原来是像你们这样喜欢浪费粮食的人太多了!”
  这些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大米粒儿,因为我的这一习惯,或多或少地也遇到了许多诧异的眼神,甚至还闹过一些小笑话儿。第一次去妻的家中拜访岳父岳母大人时,按照老家规矩,新姑爷上门,是要好好接待与考察一番的。涉世未深的我不敢随便造次,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心翼翼地。岳父岳母都是极热情朴实的农民,吃饭的时候,他们给我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推脱不掉,等我端起碗终于快要吃光碗里最后一粒大米粒儿,正准备放下饭碗的时候,眼尖手快的岳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给我添了一大勺!可怜我最见不得有人剩饭,这可如何是好?无奈,我只得松松腰带,埋头继续吃了起来。等到一碗米饭终于见底了,殷勤的岳母见我碗中空空的,怕我没吃饱,又要为我添饭,我可怜的胃哪能承受住他们如此的热情?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岳母上前夺我的碗,我呢,则拼了命护住自己的碗……
  事后我告诉妻,我都有好多年没有吃得那么撑了,妻嗔怪道,“傻啊你?干嘛非要吃得那么干净啊?”至今我仍无从得知那次见面时我给岳父岳母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想来那一次他们对我的好感是要多于嫌恶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放心地将女儿交给我这个一无所成的穷小子。
  去年秋天,与行业内的几位同事一起去省里参加一个会议,主办方为每位与会者安排了自助餐。像我这种看不惯盘子里有剩饭的人,取餐时自然不忘“少取”和“多次”的礼仪。某次吃饭时,猛然瞥见我旁边的一位“窈窕淑女”盘子里堆着小山一般的食物,其份量足足数倍于我(忘了补充一句,以我的食量,在身边的男生当中是当之无愧的“大胃王”)!此时,伊也注意到了我面前的盘子,四目相对时,我分明从伊的眼神中读出了鄙夷!那神情,仿佛在对我说,“小样,瞧你那穷酸相儿!”不多时,伊踱着自信的步子走出了餐厅,如山的食物几乎没怎么动筷,仍旧堆积在那里……我愈发坚信,吃饭,绝对是一件最能体现一个人涵养的事情,像这样的女子,倘使我仍是单身,即便她是传说中的“白富美”,我也是万万不敢娶的!
  这些年,为了我吃饭时的这副穷酸相儿,妻没少“责骂”我。在单位的餐厅吃饭的时候,她常笑着打趣道,“你呀,吃饭的时候真没品,跟你坐在一起吃饭,我都觉得丢人了!”这种时候,我自然要跟她讲一通大道理,她辩不过我,于是“批评”我的事情只得不了了之。
  我曾说过,一生节俭的外婆临终前的遗言,是让母亲在祭祀的时候多夹几块肉给她吃。其实在我们兄弟几人的记忆深处,外婆还留给我们另外一句至理名言。每逢有好吃的,外婆总舍不得吃,总要留着等到我们兄弟几个来到她的家中再拿出来给我们吃。有一次,外婆颤巍巍地将珍藏的好吃的递给我们,一不小心掉到了泥巴地里,外婆不停地感叹,“可惜了,可惜了!吃了不疼洒了疼啊!”从此,年幼的我们便将“吃了不疼洒了疼”当作一句玩笑话铭记心间。后来,为了学业和工作,我们兄弟几个越走越远,看望外婆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次,外婆珍藏的如苹果、梨子之类的好吃的东西腐烂甚至风干了也没能等到我们,失落的她,也只能喃喃地感叹一句——“可惜了,可惜了!吃了不疼洒了疼啊!”
  “吃了不疼洒了疼”,这便是我的外婆——一位朴实的农民,几十年来对人生最深刻的感悟。
  小时候,为了告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母亲常常向我们重复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户大户人家,富甲一方,家里的少爷从来不知节俭,常常浪费粮食。每次吃饺子的时候,这位少爷只吃饺子里面的馅儿,把饺子皮全给扔掉了。家里的管家是位穷苦百姓出身的农民,看到这一幕,特别心疼,他小心地把少东家扔掉的饺子皮捡起来,晒干后收了起来。老爷过世后,轮到这位少东家来持家,因为骄奢成性,家业很快衰败,这位住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东家渐渐只能靠乞讨维生。有一天,这位要饭的少东家路过一户富绰人家,那户人家拿出了很多晒干的饺子皮给他吃,腹中空空如也的他吃后大呼好吃,那户人家感叹道,“如果你能早一点知道饺子皮好吃,又怎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少东家抬头一看,面前的人正是当年的管家,一时懊悔得泪流满面……
  是啊,如果能早一点知道“饺子皮好吃”,早一点知道珍惜,那位少东家又怎会像故事结尾时那般潦倒?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的美好,珍食莫蚀!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天堂没有剩饭

下一篇: 拾粪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