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盖州拾零

来源:作者:于学忠时间:2013-03-01热度:0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蓝海的馈赠,青山的恩赐。这里,大清河婉约清新的文化和渤海粗犷豪迈的文化,相遇了、交融了。悠悠岁月,刀耕火种的光芒不减,徐徐古风,兼容并蓄的底蕴仍存,古老的盖州焕发着青春,年轻的盖州蓬勃着活力,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地,我们仿佛聆听到了盖州挺进“蓝海”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磅礴的潮声。
   听 聆听盖州历史足音
  “叮、叮、叮、叮……”听,那是新石器时期我们的先人在打凿石器的声音,这声音饱满、铿锵,穿越历史迢迢长河,满载着光亮与希望,响彻古今。古辰州的文明有多少年?“远古石棚”遗址用沉默的石斧、玉凿、骨镞以及残留陶器,告诉人们,在这块土地上,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居住,古辰州的文明,就是从这里起步,是这些远古的先人们用石斧、石锛开凿了的古老的辰州文化。星移物换,风吹雨蚀,石棚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追溯石棚古迹的渊源和变迁,从中便可寻悉辽东古城__盖州的灿烂文化和历史踪迹……
   世界上的石文化五光十色,而仅为这五块巨石为主题的古代“石棚文化”,的确使人感到新鲜和好奇,论其数量和密度而言,盖州地区当属首位,据目前所知,二台乡的石棚古迹是营口地区,乃至辽东半岛石棚中仅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石棚古迹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属巨石文化,从历史资料看,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山石遗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棚,素有“亚洲金字塔”之称的新石器时期墓葬、可谓“世界之最”。
   “大石棚支撑着天与地,祖辈们的智慧拓荒原”。这一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对研究盖州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标尺,并将盖州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余年。叮叮咚咚之间,我们恍若看到了几千年前浮渡河边的祖先们正不知疲倦地劳动着,充满张力地生活着。
   “沙、沙、沙……”,那是海浪呼啸的声音,潮起潮落,月圆月缺,河海泥沙淤涨、聚落,盖州,伴着海浪声一日日地延伸,日子也在这潮声之中激烈而又有序地流淌着。地处渤海辽东湾东岸,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由于河海的作用,长流泥沙向西推移,被海浪侵蚀的泥沙西下沉积,地貌特征为“六山三水一分田”,属辽南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和东南部为高山和丘陵,西部和北部为平原。这片热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东到西,经历了漫长的河海泥沙沉积、成陆,海岸线均匀向西扩展的渐进过程。如今,在盖州这片大海赐与的土地上,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已悄然形成。无论是纵观,还是鸟瞰,她都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片蕴藏着潜在优势的土地,一片充满希望和生命力的土地。
   涛声依旧,流转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云烟,风雨之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忽远忽近地嬉笑传来,繁衍着,幻化成一幅幅“海市蜃楼”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盖州濒临辽东湾,自古盛产水果,历史上曾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之一,也曾因境内的“物华天宝”而闻名天下。据史料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盖州地域和地名的变迁也是紧密相连——盖县原盖平县,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明代盖州卫而设。据史料记载,盖县境内,汉时设平郭县。金、元、明代设盖州。“盖平”之名,是取“盖州”、“平郭”两个历文地名的首字而得。1965年经国务院决定,改名为盖县。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盖州市。
   的确,盖州如“盖”、特指旧时“盖世无双”之意,如“州”、顾名思义为“州山壮美”之说。石器激烈的碰撞,海浪激情的翻滚,通商惠工的涌动,历史便在这种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声响之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如今的盖州,新建厂房,鳞次栉比;大型企业,数亿投资;宽阔道路,纵横交错;高档小区,拔地而起……21世纪的盖州,正抓住机遇,实施“五大板块”战略向海洋求发展,以全新的面貌深化转变,以充满节奏感的步伐加速前行。
    品 从他们身上品读盖州
   悠悠岁月,历史的营养,润泽着盖州,丰富着盖州,养成独特而又迷人的人文气质。翻开盖州千年历史的名人册,一个个名字,闪光、夺目,光耀千秋。他们,或是土生土长于盖州,或是曾经在盖州生活过,或是从盖州走出去,古往今来,这些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使盖州有了人杰地灵的美誉。
   自古辰州多才子,辰州自古书画乡,盖州悠久深厚的文化根基,孕育了盖州人才辈出。在金代就有王庭筠,庞铸,而王庭筠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可以说当属佼佼者,在台北故宫藏有他一副书法做品,当属“奇宝”,其身价应在唐寅之上;在清代早期,于成龙,卞永誉,都曾在皇宫内任职,其书画造诣也更为帝王赏识,其书作民间不多见,偶有其作,已必成瑰宝无疑,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到晚清,姚正镛官居江苏和海南,书法名响江南;民国时期的丁孝虎,其书法在东北和京津地区都有很深的影响。而时任盖平县令的辛广瑞,胡永年,也都擅于泼墨挥毫。而胡永年书画全能,在国内当时知名度很高,在美术史上也有一席。当代书家还有很多,如冯大中、郭华、姜黎、朱长仁、张金环等正是有了他们的贡献,才使得盖州书名鼎盛,今被誉“书法之乡”,实不虚名也!
   心怀苍生,这里有一群以自己独特人格做出醒世典范的大家。清朝历史上有两个于成龙,皆以“清忠疆直”著名于世。其一是山西永宁于成龙,字北溟,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卒后谥号清端,加赠太子太保。另一位是奉天盖平于成龙,属汉军镶黄旗人,曾任直隶巡抚、镶红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加赠太子少保,卒后谥号襄勤。当时民间流传谣谚:“前于后于,百姓安居”。此为官,清廉的政风、努力的作为、善待黎民的热心,使得百姓至今记着他们;清代名臣卞三元,文武双全,政绩卓著;仙风道骨的教育家匡扶,他关心人生的现实问题,肯定人的物质欲望的合理性,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匡”,纠正,帮助之意,意为“‘匡’正‘扶’持”,辅佐;“尊身立本”,他的思想泽及后代子孙。
  高风亮节,这里有一群胸怀祖国,胸怀正义的战斗者。“血肉烈烈试贞情”革命作家花喜露,以笔作枪投入抗战,不幸英年早逝,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我是中国人”;“悄然离家赴国难”的杨运,誓死不屈,光昭日月。还有像53245部队副政委宁成功烈士一样“为国家效死,重于泰山;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生死之间,在乎自择!”为了幸福的今天,无数个先烈就选择忠诚与国家,不屈气节,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立德立功,永垂不朽”都是盖州的骄傲。
  熠熠生辉,这里有一群在各个领域勤奋建树的大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沈延毅老先生无愧为一代碑学宗师;“高尚的人格,万古长青树”!这就是吕公眉先生文品的独特与人格的高尚,垂范后世,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与怀念;全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郑恩波,将外国文学的精髓介绍给国人,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盖州方言的声音;《苏武牧羊》的作者蒋荫棠,倾心倾注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升华为一段千古的绝唱,在文学艺术道路上永远年轻;文心铸魂的“老牛不知年,有耕则乐”老同志王延琪,在历史长河的涌动中与文学结缘,为时代塑像,情动于衷
,努力写出更多至真至美的文学之魂。“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那是传纪作家张显久在为“写青史英雄人物,当激扬文字歌者”的呐喊,土生土长于盖州的他,和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用他那支书写人间冷暖的妙笔,广泛而深刻地讴歌了与时代同步盖州的社会发展、人文历史诗篇……都是盖州的自豪。
放眼盖州,无论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未来时”,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人才辈出、一脉相承、充满生机和希望。
 
  
  观 城市旖旎风光
  一座城市总有一丝半缕的特征可资追忆,而一座城市的美丽,最先感触到的无疑是她美丽的容颜,城市的景像犹如城市的脸孔,让人一睹而深镌于心。
  这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当面纱扬起,露出面色红润朝气蓬勃的脸庞,盖州,如同一名青春的少女,俯拾皆是的名景、美景,是她秀美的容颜。
远古石棚。4000多年前,盖州先民生活的聚集地,石斧、玉凿、骨镞以及数残留陶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带着新石器时代印记的祖先遗存,沉寂千年后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将盖州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余年。
盖州是东北地区佛教文化,历史积淀最为深厚、悠久的一座城市。盖州城素有“得圆心愿、法喜充满”之称。盖州有声誉国内的慈航寺,位于东城境内,建于山腰,三面环山,南临一水,“玉带缠腰”显得雄伟自然。还有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的钟鼓楼,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上帝庙,本名玄贞观,又称玄帝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清以来几次修缮。上帝庙以融汇元明两代的建筑风格和民间特点、建筑雄伟壮观而著称,全木架结构,形制奇特,工艺精湛,彩绘传神。还有现存古建筑普济寺、清真寺、财神庙以及南关古民居等,保留了盖州城的古朴风貌;盖州——古风古韵古文化,好山好水好风光!
  皎洁古楼月色。这座位于盖州市中心偏南,昂然屹立在盖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从明代一路走来,悠悠诉说着古城区的佚事、沧海桑田的变化,讲述着盖州的过去和现在。
  沈延毅故居,它与盖州古文化标志性建筑上帝庙、钟鼓楼、明清一条街古建筑连成一线,构成盖州市内独具特色的风景,建筑设计构思精到,匠心独具,仿佛屹立的老者,带着满身的故事,等待着对一个个游人将件件往事诉说。
  这里还有很多旅游资源,盖州景色之美,曾被誉为“北国江南”。美在一个“多”字上,多是盖州的风物人文,也是美的主旋律。“清河碧波”、“古楼月色”、“铁塔夕照”、“赤峰插云”、“北海龙宫”、“灶突高耸”、“青石古关”、“石门秋湖”处处生景、景景生情;很多民俗旅游资源,如二台乡“鑫源山庄”、万福“
圣水人家”;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如“杨运烈士墓遗址”等;很多绿色风光资源,如“青龙山森林公园”……多情山水、多元文化、多彩盖州!魅力之处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这里旖旎着生机勃发的独特风光。
  漫步盖州,双眼被处处美景牵引,随处都能激发起我们源自心底的激动和慨叹。
看,宽阔的仙人岛能源化工区港城大道犹如将现代文明快速递送到大海怀抱的“港城天路”。作为“黄金海岸”主干道,则可谓“宝马雕车香满路”,精致,令人赏心悦目;白沙湾海滨的那一排排随时可供人们小憩的板凳总在无意中散发浅浅的温暖。看,风情万种的清河带状公园,如梦幻中的美人,美得炫人眼目,典雅大方的华灯衬得夜色旖旎多姿。看,悠久美丽的秀龙山公园,新兴的北海公园等为盖州城添上一笔笔水绿的亮点。看,虹溪谷温泉,“福溪洞天·琴海八泉”,造型于古雅中透出现代气息,内部精妙的功能设计,多角度地展现着盖州千年历史辉煌和昂首阔步的发展。看,“奕丰.泉天下”文化广场上,晨光中人民太极流畅、夜色里舞姿摇曳着幸福,美轮美奂的市民广场,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亮化照明一应俱全,市民群众游览其间,丝丝音乐荡漾耳畔,柔美灯光闪闪烁烁,好一幅温馨画卷。看,仿若摇曳在红酒里洋溢着西式风情的滨海新天地,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率先崛起的一个重要节点,正在成为北方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型石化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新的增长极;看,位于盖州西部沿海的北海新区,“两心一都”高起点规划,未来,在这里将成为营口、盖州新的城市行政、商贸、文化中心和区域联盟合作示范区,打造中国电机之都;看,随着盖州文化古城开发改造,新老城区同步协调发展,为未来沈阳、大连之间建设新的大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看,素有“辽南温泉第一镇”美誉的双台温泉休闲度假区,境内温泉资源十分丰富,温泉面积、储量、水温居东北之首,这里以温泉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体验为特色,包括温泉旅游度假、温泉养生、时尚运动、商务会议、生态人居、观光农业等多个领域;看,依托东部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绿色生态农业区,正在打造“碧水蓝天”,这里形成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看,这里处处都是美丽的宜居地。隆仁、名人、新金都大酒店等现代商业场所,更让美丽的盖州散发着现代城市气息。漫步这座城市,一份份香浓洒落城市的中心和街角,咖啡厅、休闲吧,处处开花,繁荣着商家的“夜经济”,缤纷着人们的“慢生活”。
 
  
  赏 物华天宝的城市珍藏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珍藏,其珍藏者,皆为该地物产精华,正所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在盖州这块丰腴的土地上,一个个造物精品经过历史的筛选,被城市悉数珍藏。
“辽剧花绽放,艺苑飘奇香”,盖州辽南戏剧是辽剧的起源。辽剧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在辽宁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初期称“影剧”“影调戏”,又称“盖平戏”。它一经诞生,就显示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根据剧种母体的称谓和产生的地域关系,1963年,经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定名为辽南戏。今年年初,从辽南戏艺术的发展需要出发,辽宁省文化厅决定将其改称辽剧。辽剧诞生后,为了更好地表现生活,满足观众不断更新的欣赏需求,在确保剧种音乐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发展,使辽剧音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完善,唱腔丰富、板式齐全、曲调优美、通俗流畅、地方韵味浓郁,有表现多种情感的功能。
盖州皮影,又称辽南皮影,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皮影艺术体系中的一个主要支脉,长期流传于辽南地区,并远播吉林、黑龙江一带,盖州市民间皮影艺术团先后六次在辽宁省皮影调演中荣获金、银、铜奖。2008年,盖州皮影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州皮影戏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生态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影卷、唱词格式见长,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美学模式。近十几年来,盖州皮影传承人林敏与素有“东北皮影张”之称的丈夫张永夫为传承和发展皮影做了大量工作,他们除亲自动手刻制皮影外,还不惜财力心血在民间到处收购各时代“影人”。林敏个人曾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明清时代影人3000多件,其作品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故事”文化展示中展出。如今,林敏组建的盖州皮影艺术团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场,让百姓享受到“色香味”俱全的皮影大餐。
盖州是辽南高跷秧歌及东北大秧歌的发源地。在盖州秧歌艺人的不断传承、创新下,盖州高跷秧歌以其鲜明的特征、完美的艺术风格和独有的辽南地方特色备受全国瞩目,并于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州现在有秧歌队30多支,其中高跷秧歌队3支。每年除于正月十五举办大型高跷秧歌比赛外,全市年均举办各种秧歌会上百场,并多次参加辽宁省和北京市组织的秧歌表演和比赛。
“盖州风筝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州风筝在第2届、第4届北京国际风筝赛会获“优胜奖”;在文化部及东北三省民间美术展上获“突出贡献奖”。盖州风筝的优秀代表,风筝传承人赵秉泉建立了风筝博物馆,收藏大量的风筝精品。在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上,兼具风筝制作与书画艺术于一身的赵秉泉,不但现场制作风筝,还挥毫泼墨,吟诗作画,被评委授予“奇能绝技表演奖”。
盖州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国家无公害水果示范县、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和中国绒山羊生产基地。
 到盖州怎能不吃一回海蜇餐,在盖州,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海蜇食品成为盖州人招待客人的保留“曲目”,人谓之“吃一回,想三年”,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质、碘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且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经常食用,益处无穷,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因而民间常有“吃碗海蜇丝,赛过老寿星”之说;因风味独特,博得各来宾称赞,从此声名大振。小小一碗海蜇餐折射出盖州地区生活富足、品味高雅。盖州是全国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毫不夸张地说,海产品是盖州餐饮的一张名片。
  盖州绒山羊誉名为“国宝”。盖州的柞蚕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东北柞蚕专业生产基地,宜养柞蚕面积百万亩,盖州市榜式堡镇是全国丝绢加工第一镇,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
    盖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素有“北方大农业缩影”之称。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白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盖州绒山羊被誉为“国宝”,海蜇产量居全国之首;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十分畅销,甜透大江南北。近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县、秸秆养羊示范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品牌更响了,名气更大了……
  “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个个标识着盖州的名品特产,走了出去,在大千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看,位于市委、市政府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像是盖州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5+2”“白+黑”,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是盖州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拓荒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应具有的精神。拓荒牛粗犷雄伟,重心向前,坚韧不拔,是刚毅和力量的象征,是事业成功,吉祥和幸福的守护神。如今的盖州,盖州市“五大板块”绘就县域经济发展新蓝图……
 
 
        (于学忠)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