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贝多芬
来源:作者:刘少峰时间:2013-02-27热度:0次
“喜剧终结了”。贝多芬临终时这样说。直到这时,他都没有向苦难屈服,还在傲然的嘲弄和蔑视痛苦。
他是在一阵风雪雷电中紧握拳头告别人世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
一个以自己的生命,向人类奉献了永恒的自由之声、欢乐之声的伟大音乐家,却在贫困、残疾、孤独、痛苦中度过了一生。
除了音乐,他几乎一无所有。有些时候,他不得不“为面包写作,苦不堪言”。1818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几乎落到乞讨的地步”。他的朋友说他经常出不了门,因为鞋开了口子。即使在他的《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极大成功,让他精神上空前富有之时,他物质生活的窘迫仍毫无改观。
他身患多种疾病,一生备受病痛折磨。最为不幸的是,他从27岁开始患耳疾,多方求医无效,以致由重听到完全失聪。对于一个把生命都融入音乐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而言,命运于他是过于残酷了。
孤独让他很弗洛伊德;他曾经把全心的爱都倾注到他侄子身上,而侄子对他的冷漠和叛逆却践踏了他的情感。他的知交和保护人也先后离散或早亡。直到临终,他都孑然一身。爱神也从来没眷顾过他。
失聪、失恋、失意让忧伤、痛楚长时间的折磨着他,有几次他几近绝望。终究,他的灵魂不屈。命运本想扼住他的咽喉,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意志的不屈,让他把苦痛变成了创作的动力源泉,把遭受多重打击的时期变成了他的“英雄年代”。从1801年到之后的十余年间,他激情四射,乐思涌流,创作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且多为传世经典。从他1803年写的《第二交响曲》中,就能感觉的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即使在他1806年写成的歌颂生命与爱情的《第四交响曲》中,仍能听到愠怒的俏皮话,感觉到那任性的脾气和可怕的力量。在这些作品的好几部中,人们都为其进行曲的战斗的节奏之强烈所震撼。这种音乐所特有的英雄气概使人联想到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大革命的浪潮抵达了维也纳,他为之激动,为之呼号;“重大事件在他伟大而孤独的心灵中显得极其强烈和纯洁。”他情不自已的一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完成了曾一度中断的《命运交响曲》。这些时代之魂尽显其中的革命的光荣的史诗,让人能看见耀眼的光芒,听见暴风雨的呼啸。
到1814年,他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以致他都不屑王公贵族向他献媚取宠。然而,像他那样傲岸不羁的天才,在“轻佻浮华的维也纳”是不会讨人喜欢的。时尚完全倾向于罗西尼,竟视他为“迂腐”,“音乐的兴味被意大利风破坏了”。这让他极度痛苦。他不能忍受平庸,决意带着他倾注毕身心血写成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去伦敦演出。维也纳不乏高雅的鉴赏家,他的崇拜者,他的知音。这些高贵的朋友恳求他不要离开祖国,致信给他说:“我们知道你写了一部新的圣乐曲,您在其中表达了您深刻的信念。……我们民族期待着一种新的生命,新的荣光,并不顾当今时尚而重创一种真与美的时代,这一重任只有您能承担。”这些言词说明他在德国精英们中,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道义上享有多高的威望。他被这些情恳意切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留了下来。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连同《D大调弥撒曲》在当时罗西尼的“意大利风”一统天下的维也纳首演,非常成功,盛况空前。对此,罗曼.罗兰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当贝多芬出现时,观众们掌声不息,连续了五次;在这礼仪之邦,即使皇族驾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演出之狂热,竟然惊动了警察。交响曲引起了一阵狂热的骚动。有许多人哭了起来。音乐会后,贝多芬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
贝多芬一生都在渴望欢乐,他甚至没有过“仅仅一天的真正的欢乐”。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从1793年他还在波恩时就开始酝酿准备,要以讴歌欢乐之美作为他大作中的一部终曲,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第九交响曲》让他如愿以偿。就像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和精髓,在其第四乐章才出现的《欢乐颂》大合唱那样,《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奋斗一生,胜利辉煌的人生“终曲”。
《第九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的颠峰之作,更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宏伟壮丽的乐曲,它的史诗的品格,富有哲理的内涵和英雄的秉性,不是仅靠极高的艺术造诣就可完成的;他的崇拜者在颂扬他的才华时,没有选用科学的或艺术的术语,而是用了“信念”这个词。是的,是意志和信念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听到它就会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的原因;特别是交响曲进入高潮,无比恢宏,无比光明的《欢乐颂》大合唱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感到一种力的涌动,相信这种力能把黑夜撕裂。《第九交响曲》让贝多芬获得极大的欢乐,更是他用苦痛为人类铸造的欢乐,这是抗争的欢乐,获得自由的欢乐,赢得胜利的欢乐。在法国,在欧洲,在全世界,有多少渴望自由和光明的人在期待一个解放的呐喊,他们从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了这种呐喊。就连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卑斯麦都这样说:“如果我经常听它,我会永远英勇顽强的”。
贝多芬不只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他之前很久,就有欧洲古典音乐的鼻祖巴赫,还有他崇拜的乐坛大师亨德尔。与他同时代的还有曾是他老师并与他一起被称为“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但海顿逆来顺受,莫扎特的音乐多藏着忧郁和伤感,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的反抗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鼓舞、号召人们为自由、幸福而斗争。如果说莫扎特还有海顿的音乐是美妙的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则是崇高的灵魂的声响。
一个世界没有给他以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一个以自己的苦难铸造人类欢乐的人,他在精神世界里叱咤风云,驱散黑暗与阴霾,燃起信念和光明的火种,是精神的巨人,是心的英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