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矿脉

来源:作者:剑熔时间:2013-02-23热度:0

矿 脉
剑熔

   虽然,去年冬天是一个缺雪的季节,但今年春天依然大地葱绿,万木争春,小草绿,梨花白,桃花红,大地如画,诗意怏然。而裹在绿中的我无意间一个回头,脑海闪现出人生旅途一些难忘的事情。
   我到煤矿已经三十多年了。刚到矿那阵子,也就是七十年代末,矿区一片荒凉,几乎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那时候,幽深的矿井下条件和现在相比就是一个惯用的词: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上班是三班倒,每次下井前都要小心的带好馒头,来到工作面往所谓的工具房一挂,其实也就是在煤墙上掘出一个浅洞,等炮声过后,抓起铁锨奔工作面而去。班长简单的分了工,一般是按茬分,一茬三到四人,老工人带新工人,先是在煤墙侧炮崩出的煤里攉出窝子,再进行临时支护,然后将煤墙一侧的煤攉上滚动的溜子上拉走,这前期工作干完,接着便是移动溜子,打柱子,回收老空柱子,一个班下来,人累的散了架似的。那时,工作条件很苦,活很重,安全系数很小,时间很长,一个班都在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拿到手里的工资也就五十七块多钱。现在想起来,那个年代有门路的人谁愿意到煤矿来。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矿区也渐渐出现了变化,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井下用上了滑移支架、低位放顶煤支架,到九十年代前期可以说实现了半自动化采煤,一座座新楼也开始落户在棚户区,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后期,井下不但用上了综采放顶煤支架,实现了自动化采煤,而且加大了职工安全培训,各矿井开始筹建培训机构。进入二十一世纪,党的政策给矿区送来阵阵春风,职工家属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矿区要建文化广场,需要拆迁数十户私人简陋的食堂,一通知下去,个别不理解的一直脱着,当然矿上是按国家政策赔偿的。工作做通了,一年后,当广场投入使用,职工家属的业余文化生活都移到了这里。在渭北老矿区,矿井煤炭开采技术越来越先进,前两年又用上了一次采全高设备,安全性能高了,劳动强度小了。
瓦斯在渭北矿区的一些矿井,是最大的危害,矿上安装了井下抽放系统,把井下瓦斯抽到地面,没有排放到大气中,而是用来发电,发出的电惠及职工群众。
   这么多年,矿上的职工家属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以往的早晨,推开窗子放眼望去,眼前是一股又一股升腾的黑烟,特别是在落雪的日子里,雪地上是一片又一片黑,风一吹,烟雾飘来,呛得人直咳嗽。这主要因了煤矿开采煤炭,身在煤海不愁烧煤,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矿上为了让职工家属过上幸福环保的生活,和天然气公司协商,把天然气引入到家家户户。污染是可怕的,矿上又投资给职工家里通上了暖气,让大家过上了清洁能源的都市生活。
   在井下,过去职工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些事都变成了现实。质量标准化硐室、工作面、系统,改变了工作环境;净水管路的接通,防爆热水器的使用,彻底告别了职工喝凉水、啃冷馍的日子;井下移动超市有火腿肠、面包、枣糕、鸡蛋、饼干、麻花、馍片、方便面、矿泉水以及各种饮料,让职工自主选用;考虑到职工步行距离远,矿上在运顺、回顺硬化了道路,投用了自行车,减轻了职工的体力。
   人常说: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收入的不断增加,改革成果的人人共享,得到了职工群众的回报。职工购买私家车从最初的十几辆到现在的四百多辆,停车位一下子拥挤起来;什么安全联保、安全协管如流水常年不断。
   置身这个春天,我想所有这些都是矿井的脉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着,让矿井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矿脉,与我们的心一起跳动。
 


   作者简介:剑熔,男,原名李建荣,60年代出生在陕西富平,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诗文集《山野风铃》,诗集《风牵着的手》、《家园书》。在《诗刊》、《中国铁路文艺》、《阳光》、《天津文学》、《延河》、《飞天》、《山东文学》、《青海湖》、《黄河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椰城》、《上海诗人》、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江南》、《诗歌月刊》、《绿风诗刊》、《雪莲》、《散文诗》、《诗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字。

通联:727101 陕西省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矿办公室    剑熔(真名李建荣)
邮箱:vertljr@163.com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