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荔波
来源:作者:那山那石时间:2013-01-25热度:0次
荔波久负盛名,具有绿宝石之称,2007年6月2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和各项社会管理工作较好,早已名声在外。
25日下午,我们运动队一行抵达荔波,到加油站前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临时调换的女同志。
进入荔波县城,过了加油站便是荔波的樟江大道,沿海运来的椰子树成为了县树,大道两旁的路灯柱子上镶嵌着红红的塑料灯笼。两旁的建筑物不是很高,但是规划很到位,街道宽敞,界面异常洁净。我考了考接待人员,知不知道什么是“整脏治乱”,接待人员果然在心里没有这个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说明“整脏治乱”在他们的心里早已荡然无存。又咨询了她,在街上扔垃圾或烟头罚多少钱,她说,一般不罚,但是很少有人乱扔。看来要达到荔波的全民素质,我们任重道远。
28日,经过了一天的运动会后,大家消除了疲乏。晚上,几个校友有请,去了水云间晚餐,远离喧嚣的县城外农家乐小院,大红灯笼高高挂,雕窗和木匾镶嵌,温馨、古朴、典雅,娴静、舒适,让人回归自然。
酒是冰啤,没有地道的农家酒。在这里可以发现传说中的荔波酒女人,地道的兄弟哥们性格,豪放极了。当然,也有不喝酒的,并非荔波女人个个都是酒女的象征。独特的荔波方言,有很多调侃。“老 ”是年龄的变迁,荔波话念“裸”,谁老了谁没有老,便是谁“裸”了谁没有“裸”,大家在相互敬酒中,你没有“裸”,你“裸”了没有的笑谈在交杯换盏中注入和谐的空气里,洒在农家小院的氛围中。
晚上,荔波局接待人员单独请我们夜宵,夜市的徐家摊子热闹非凡,龙里局也在一起。几个摊子摆起的都是烤鱼,各种油炸香酥辣、烤肉串,色香味俱全,大家又是一番相劝,醉翁之意不在,好客之意永存。
在赛场和酒店来往之间,结识了荔波诗人。由于国土的干部从事文学方面的太少,难免英雄惜英雄。在诗歌散文和 新闻中交流,碰撞出了火花。绿影场上留影,作为永久见证。
一棵高达挺拔的古榕树,绿色的藤蔓植物成为了大树的披肩。环形的雕窗花格建筑物,称为广场一景。特别是夹杂在混泥土房屋中间青砖瓦屋的恩铭故居,成为荔波历史和现实的象征。
走近恩铭故居,典型的地主大院。房屋的后院是陈列室,存放着邓恩铭一生的丰功伟绩。白色的墙上,题满了诗。
运动会期间,除了组织策划文字宣传外,我重点做了人物专访的采写工作,东道主荔波局局长很坦率,采访很成功。一句坦言,道出了心声。热爱荔波,宣传荔波,把荔波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家事来做,就没有什么难不倒的事情。
发源于月亮山原始森林的水春河, 向西流经荔波县城,便成了今天的樟江。于是荔波人智者乐水,水春河成了漂流的一道独特风景,而樟江广场、樟江大道则成为了荔波的永久性芳名。
水春河由险峰、峭壁、洞穴、沙滩、急流、缓滩、密林组成了二十九道独具一格的峡谷景观。
两岸峭峰挺秀,纤巧玲珑。岸间古树密布,杂花纷呈。小春河段首至段尾,落差约100余米。清澈江水沿峡谷流淌,时而柔若轻纱,静若平潭,时而奔如射箭,跌宕如瀑。乘船漂流,有惊无险。河的上游水平如镜,宁静而清幽,荡舟河中,似在画中游。河的下游,一改平静的面孔,像一头狂怒的猛兽在高山峡谷间横冲直闯,橡皮舟在水春河的九滩十八浪中闯过喧闹、惊险、刺激的梅滩、白石滩、姊妹滩奔流而下。
茂兰卡斯特和荔波小七孔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可惜我们不是游客,因为工作实在繁忙,举办完赛事之后,在樟江河畔转悠了一圈,便成了匆匆的天涯过客。
赛事之后忆荔波,回味无穷,一切都被荔波那红色、绿色、特色的感染融化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