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腊八节断想

来源:作者:王者兴时间:2013-01-18热度:0

    一进入每年的腊月,各种各样的节庆就慢慢就多了起来,春节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就是腊八节。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说法比较多,一种说法是,腊八节是商代的一种祭礼。那时的人们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捕获的猎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祖先和神灵降临福寿,护佑平安。这四次大祭中以十二月份的冬祭最为隆重,称为猎祭。古代“猎”字通假“腊”字,慢慢地人们就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举行腊祭的这一天就称为腊日。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便将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东汉初年,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传说腊八节这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腊八节又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吃腊八粥。据说,吃腊八粥的习俗也是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经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到处访贤问明,想寻求到人生真谛。有一天,他走到古印度北部一个地处荒僻、人烟稀少的小国境内,由于酷热难耐,又累又饿,体力不支,昏倒在地上,一位牧羊的少女看见他后,连忙取出自己的午餐,和着泉水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吃后顿觉元气恢复,精神振奋,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坐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在十二月八日这天得道成佛。
    据说,牧羊女的午餐其实就是家里吃剩的各种粘米和糯米粥混合的杂烩饭,她把在山上采摘的各种野果和杂烩饭一起煮成粥,却挽救了释迦牟尼的生命,造就了一代佛祖。从那以后,每年十二月初七这天,佛教寺院里的僧人就洗净器皿,选取清新谷果,连夜熬成佛粥,天明时供奉佛祖,同时也将佛粥馈赠给到寺院进香的善男信女食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粥的做法传到了民间,从宋代开始流行吃腊八粥。到了清朝,皇帝非常重视这项活动,每年都要安排人用大锅煮粥,同时请僧人诵经,皇帝、皇后和皇子亲自向大臣、侍从和妃嫔们赐粥,道光皇帝看到臣民争相食用腊八粥的景象,专门写了一首诗叫《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在我的老家豫东地区,腊八粥一般用大米做主料,加上小米、花生、绿豆、豇豆、大枣、麦仁等七种辅料混合煮成,煮熟后再加些红糖、核桃仁,真可谓粥稠味香。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一句是“腊八粥,吃不究,吃了腊八便丰收”,一句是“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我理解,人们是想通过吃腊八粥来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期望。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后来我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里主题大都和吃有关,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时要吃汤圆。二月二龙抬头时要摊煎饼,吃炒豆。五月五端午节时要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要吃月饼。冬至节时要吃饺子。长大了,学了习中国的历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粮食生产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除了达官贵人之外,普通人家平时很难吃到充足的食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一些特定的人和事件,逐渐形成并固化了一些节日,人们在节日里才能尽情地多吃一些,吃好一些,但吃的时候还不忘为来年的丰收祈祷。
    十八岁那年,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母亲不顾别人的反对把我送到部队接受锻炼,当兵提干以后,因为部队工作比较忙,我有二十多年时间不能回老家陪母亲过腊八节,但我没有忘记每年的腊八节这天给母亲打个电话,和她老人家互报平安。过了腊八这天就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我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很差,整天吃不饱饭,经常饿肚子,不知道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日子里,母亲是如何一口水、一口奶把我养大的。
    从小到大,母亲用她最朴实、最真挚的亲情为我营造一个温馨甜蜜的小安乐窝,让我始终离不开她的关爱。有时候,我在想,当大多数人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少数人中就有母亲。每当我打电话给母亲时,她总是不要我管她,临结束还忘不了教导我,不管再忙再累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吃好喝好休息好,不能饿了才吃,渴了才喝,困了才睡,累了才歇,病了才检查。还要我多结交知心的朋友,想方设法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潇洒一些,始终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事业心。
    腊八节又要到了,我计划不再给母亲打电话问候她的情况,我要带着妻儿一块回到老家同她一起过节,给她带去儿女最直接的问候,让她体会到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