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情韵悠悠玛河石

来源:作者:夏国刚时间:2013-01-11热度:0


    有一天,我参观了石河子文联举办的一场玛河奇石展,恍如在玛河石组成的历史长廊里漫步。我端详这些奇石,其造型生动、粗犷,色彩浑厚、古朴,令人观之神往,仿佛进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这些玛河石来自玛纳斯河。河水源自天山,自红山嘴山口沿弯弯曲曲的河道流下来,携带着大量的石块,经千百年的搬运、碰撞、磨蚀,由块石变为卵石,在中、下游宽阔的浅滩上慢慢沉积下来。这大大小小的石头裸露在外,有的掩埋在沙中,当河床干涸的时候,那些爱石者就不约而同来到这里采石。奇石展所展示的石头都是奇石爱好者凭借一双慧眼在玛河宽阔的浅滩上发现的珍品。
   一位奇石爱好者告诉我,玛河奇石不许人工修饰,打磨造型,纯属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充满活力和生机。从欣赏的角度看玛河奇石,可分为画面石、象形石和普通观赏石。画面石以图案成景取胜,表层风化的纹理构成自然界中的一种图案、一种风景。比如:禽兽、花草、日月、山水等。象形石以形状各异为主,石体状如不同形态的雕塑。普通观赏石是那些虽有纹理却又不能构成画面的奇石。而今天看到的奇石多为画面石。
   有一块取名叫“中华千禧龙”,上面有数条金龙鳞爪飞扬,在云海飞舞。还有一块叫“沙漠仙人掌”,石面上的构图令人心动,土黄色的石面像一望无垠的沙漠,细砂粒粒可数,数条黑色线条和斑点组成大漠中的梭梭、红柳,天地苍茫,枝干倔劲,这完全是玛河两岸未开垦当初时的历史情景。另有一块题为“流星日环食”的石头,青色的石面如深邃的夜空,一块飞来之石突然贴在了一个发光体上,于是一个日环食的光轮滚动在无垠的天宇。此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后不知去向,长长的光带透出白色,天破了,出现一道裂痕。赏石的思绪停住,再摸那石头仍依然浑圆成一个整体。
   玛河奇石表面总像是罩着一层薄雾,朦胧而飘渺。这薄雾无论怎样去洗,也洗不去。这是玛河奇石固有的特征,是成年累月裸露于河滩被风吹、日晒、雨淋而留下的痕迹。唐代大诗人岺参在“走马川”一诗中道出这种石头的沧桑。“一川石头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大如斗的石头在历史的烽烟中滚着、走着,在跌跌撞撞中成了没有棱角的石头。它和其它石头一样 ,取自然之色在积压中分布,把一粒砂石与另一粒砂石粘合,把一条裂痕与另一条裂痕弥合,经多年风化演变结合成一个整体。寓宇宙之神奇,蕴万物之风采,藏天地之灵气,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传送着远古的气息。奇石收藏爱好者凭借自己的想象,给这些石头赋予了审美的价值和意义。赏石由静态审美转为动态审美,由冥思观照转向生命的动象,由实境的自然美演化为生命活力的虚境,使人达到一个具有理想化倾向和更深层次的境界。有一块酷似人头的奇石确有独特的神韵,定睛一看好像咱玛河人,面容显老,心无机巧。粗看,它有浑圆的、粗糙的外表,细看他内心灵秀、坚韧。这不正是玛河人与玛河石长久厮磨而铸就的性格吗!
   此时此刻,心理的感受借助于玛河石表达出来。
   新疆自解放以来,玛河人就没有停止过用石头表达对屯垦戍边事业 远景规划的构想,当它成为一种建筑材料时,玛河人用它垒砌一座闸涵、一条渠道、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当它成为一种雕塑、一个砚台时, 玛河人把它当作传承社会文明的一个载体。当它成为一对相亲相依、忠诚不渝的伴侣时,玛河人把它当作观照心灵的一面镜子。
   石是水的骨,水是石的血,精血充盈的石河子是一座丰碑矗立在所有军垦儿女的心上,有歌云:“将军策马探沙洲,宏图万古留。荒原铁汉齐吼,犁闪闪,第一秋。情如水,母亲柔,最风流。我今重拜。热血一腔,壮志难收。”
   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也不烂,玛河人将与石头相厮相守到永远。石头浑圆,是梦的期待吗?惟军垦,英雄儿女,大业千秋。玛河人装一胸块垒,雄视天地。


注释:引自王希科诗词《诉衷情.读石河子游憩广场雕像》。
分别为王震将军、军垦第一犁、戈壁母亲——边塞新乐章三尊雕像。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