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间
来源:作者:邓桂全时间:2013-01-03热度:0次
行者——我认为是对我们地质队员最恰当的称呼。
行者,一般来说是指徒步旅行者,比如那些喜欢远足、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不过它的本义其实是指苦行僧人。
苦行僧人在印度很多,他们通常是一些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喜欢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精神,他们喜欢步行,而且不穿鞋子。
他们与一般人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因为一般人喜欢享受,有车代步绝对不会用脚走路,即使是那些喜欢远足、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目的主要也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只是偶尔为之,比如周末、假期,平常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古人也许会这么做,因为那时交通不发达,想不走路都不行。
可是如今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汽车火车小车公交车,最不济还有辆自行车电单车,除非距离很近,否则谁还愿意安步当车呢?
只有我们。
只有我们地质队员。
记得我从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到广西区调院,第一次出野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沿着一条公路测剖面:我跟一个同事各拿测绳的一头,我走前面,同事在后面,走到拐弯处或者测绳绷直了就停下来,然后用罗盘互相打方位、测坡度,我把测得的数据报给同事,由他负责记录。
那条公路交通很繁忙,不停有车辆来来往往,从我们身边经过,有小车大车客车货车摩托车,偶尔还有骑单车的,但步行的几乎没有。
凡是经过我们身边的车辆,车上的人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都会好奇地扭头看我们一眼,有的甚至会把头探出窗外,死劲地盯着我们看,好像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外星人,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
但我的同事却见怪不怪,浑然无事。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用那样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和我的同事:因为我们跟他们不一样——
他们坐车,我们却走路。
所以不久我也习惯了,他们看他们的,我走我的——
走自己的路,让他们看个够!
测完剖面之后,我又跟着另一个同事跑填图。
我们每天天一亮就起床,自己做饭,吃完早餐还要用饭盒装上午餐,然后有一辆破破烂烂的老式吉普车把我和同事送到公路边某个地方。
我们就从那个地方出发,背着一个装有罗盘、水壶、地形图、样品袋的地质包,手里拿着一把地质锤,按照图上既定的路线走。路线基本上是直的,所以碰到山我们就要翻山,而地形图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等高线——山。再也看不到公路,通常只有弯弯曲曲的山路,甚至连山路都没有。
没有路怎么办?就像鲁迅老先生说的: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于是在那些没有路的地方,我和同事走过去之后,就有了一条崭新的路——
我们是真正的开路人。
一直走到中午,我们才会停下来,吃午饭,顺便休息一会,如果路线不太长、时间足够的话,我们还可以奢侈的幕天席地小憩一会。
但说实话,这样的奢侈很少有,否则也就不能称之为奢侈了。因为野外经验丰富的同事一般都会把路线安排得足够长,长到等我们再次回到公路边,看见接我们的吉普车的时候,通常天已经黑了。
我甚至有过很多次摸黑赶路的经验,最晚的一次下山之前就已经黑了。当时是冬天,天黑得早,我们在一座山上迷了路,才导致这样的后果,幸好同事身上带了一个手电筒,才使我们安全下了山。
下山之后有一条大路,但距离汇合的地方还有很远,为了省电同事关上了手电筒,继续摸黑赶路。
好在那条大路很宽,路边时不时的又冒出一个村子,村子里多多少少会有点灯光投到路上,使我们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一开始偶尔还能碰到一两个路人,但不久之后路上就只剩下我们两个。那天晚上没有月亮,也没有一颗星星,天地在黑暗中合而为一,犹如一块巨厚的冷冰冰的铁板,没有一丝缝隙!
同事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绝大多数时候我甚至看不到同事的背影,只能听到他的脚步声,不是因为距离太远,而是因为太黑。
我不知道我们沿着那条大路走了多久,只知道当时我已筋疲力尽,地质包里的水壶也早已空空如也,当然还有我的肚子,整个人完全是在靠意志支撑着,如同机器一般,机械地迈着步子。
走啊,走啊……
一开始我们偶尔还说一两句话,渐渐地我们都沉默了,黑暗中只听到我们两个人的脚步声,单调而又空洞地响着!
走啊,走啊……
当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已近午夜时分。
后来,我跟一个老工程师单独承包了一片图幅,条件更差,连一辆接送我们的吉普车都没有,我们必须肩挑手拿,除了行李、地质包还有一套做饭用的锅碗瓢盆,就像旧社会出来跑江湖卖艺的。
那个老工程师告诉我,过去六七十年代,他和他的同事就是这样搞地质的,就凭一双脚,一个地质包,一把地质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
我无语。
后来……就到了现在,我已经不再搞区调,转而搞起了矿产勘查。虽然都是搞地质,但搞区调和搞矿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不用走那么多路,因为矿山的范围一般比较小,跟区调比起来简直就像小巫见大巫。
而且,现在跟以前比起来,搞地质的条件要好得多了,几乎每个小组都配了一辆越野车,不仅有车接送,很多时候甚至还可以以车代步,在车上边走边看路边的地质情况,需要定点时才走下车来。
不过,大多数时候——比如矿山填图、测勘探线剖面的时候,我们还得用最原始、最古老同时也是最踏实、 最有效的方法——
走路。
简而言之一句话:
搞地质,哪有不爬山、不走路的?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搞地质的,他都会这么回答你。
别无选择。
当然,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很多的职业选择,只不过当你最终选择了搞地质之后,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将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时间,远离周末的逛街、购物或者与同学好友的聚会,远离各种各样便捷的交通工具——绝大多数时候你能够依靠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你的双脚。
只有当你的双脚与大地“亲密”接触时,你才能了解它,了解它过往的历史,了解它所蕴含的宝藏。
否则,它将拒绝你,排斥你,远离你。
选择,或者放弃。
不过,据说在比我们先进数十年的美国,那些搞地质的出野外都是坐直升飞机,在天上填图,再也不用跑路线了。
听起来是挺令人羡慕的,但我不太相信,因为直升飞机飞得再低,跟地面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除非戴上一副能放大几百倍的眼镜,否则根本看不清地面的细小东西。
何况,地面往往还有厚厚的植被遮盖着。
我相信,不管将来先进到何种程度,我们始终还得脚踏实地。正所谓:踏遍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双脚始终是我们地质队员最信赖的对象,没有它们,我们一无是处。
走路,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无法停止。
哪一天当我们的双脚真正、彻底停下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地质生涯终于走到了终点,走到了尽头。
行者——
无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