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冈上的小草花
文峰文/摄
东冈在哪里?东冈在济南长清!为什么写东冈,只因徐志摩。80多年前,徐志摩搭乘的“济南号”邮政飞机在长清遇雾撞山,机毁人亡,让一代诗魂永远留驻在济南文史和特定的地理坐标点上。随着时光的推移和文学的酵应,渐行渐远的徐志摩又走入了我们的生活。继去年“纪念徐志摩先生在济遇难80周年座谈会”时的现场凭吊,今年夏天我又两次陪朋友到达徐志摩遇难地——那个被当地人称为“东冈”的地方,每一次都有新发现、新收获。尤其是石碑旁那棵不知名的小草花,艳艳地开、淡淡地放,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让我禁不住想起志摩的诗: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你轻含着鲜露颗颗,怦动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在黑暗里想念焰彩,晴霞……
一个会,两张纸
6月4日。初夏的济南,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上午8点半,“2012中国济南徐志摩研讨会”在舜耕山庄举行。乘公交车从历山路上转过来,在千佛山下,我望着成片的楼群,想到志摩先生遇难后最后停留的“福缘庵”旧址就在这里,不禁唏嘘。什么叫缘分?天造地设是,命中注定是,偶然中的不经意也是。徐志摩因为突起的大雾遇难,将生命定格在35岁,将诗情洋溢在风华正茂,将身影保鲜在青年时代。辞世80年后,还有人远道而来,研究他、吟诵他、纪念他,正如林徽因所写:志摩,你这最后的解脱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聪明,我该当羡慕你才是。
这次研讨会,开得简短而成功。近四十个人,济济一堂;四个小时,环环相扣。开幕式,报告会、即兴发言,每一个环节都精彩纷呈。首先由原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济南徐志摩研究会名誉主席吴开晋主持。78岁的吴老,耳朵有点背,但说话铿锵有力:诸位,女士们,先生们,专家学者还有作家诗人们,今天,以教育促进世界更美好协会,中国诗歌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山东省侨务办公室、济南市侨务办公室鼎力协助的2012年中国济南徐志摩研究会正式开会,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庆贺。这个会,规模并不很大,人数也不很多,时间也很短,但是它有独特的意义。在全国解放以后,对徐志摩先生正式的研究研讨这是第一次。这次研讨会,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参加,特别是由徐志摩的后人参加,特别是还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孙枢院士,这是很好的。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会一定开的很成功。对徐志摩先生进行定位,恢复他历史的本貌,把他发扬光大,推向全国甚至推向世界,这是我们诗学界、文学界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会议的主办方纷纷致辞。山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刘方会先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徐志摩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浪漫派诗人、散文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是中西文化的桥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81年前,徐志摩先生不幸在这个地方辞世,多年来千千万万的文学爱好者,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他祭奠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鲜明的性格、对理想的追求,他的文学及本身的价值和感情史,更为深刻的呈现出来,为世人所敬仰并感染和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高规格的研讨会,以这样一种朴素而安静的方式,与志摩先生的灵魂对话,进行文学与精神的交流,具有特别的意义。济南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陈小莉女士则说:他的诗是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徐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给我们无限的启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先生说: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是新月派的主导和核心人物。他的诗在现代的年轻人那里还广为流传。他的名声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减小,而且是在逐渐的增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次会议,在我们一百多年的新诗研究史上是值得纪念的活动。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小雨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位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思想博达,很有感情神韵,他的诗歌语言即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又吸收了西欧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形成了自己在现代白话格律诗上的清新,洗练、朗朗上口的独特诗风。他的新诗创作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又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他才华横溢却又英年早逝,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80年了,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就是徐志摩。重温和研究徐志摩,可以让纷繁而浮躁的众多小溪,找到通向大海的闪光的入海口。
报告会上,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先生用英语发言,这位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的66岁老人,1946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初跟随祖母张幼仪到了香港,5岁时到美国和父亲团聚,现在是物理学博士。他不会讲汉语,但通过翻译表达出来的意思充满情趣。他说,当年初到美国,住在贫民区。每天都会在祖父的像前走过,感觉到祖父穿着长袍马褂,和美国的燕尾服完全不一样。青少年时期,就知道祖父是个诗人,但由于不懂中文,写的什么也不了解。上大学后,听同学聊诗歌,说起了徐志摩,并从一些书上看到了祖父的名字,感到非常亲切和吃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退休后就周游世界,沿着祖父的足迹行走,最先去的地方是伦敦剑桥大学……徐善曾一边发言,一边播放自己拍摄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追忆了自己的家族往事和行踪。其中有一张徐志摩、林徽因陪同泰戈尔访华时的照片,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济南,想起徐志摩与济南的缘分,还有泰戈尔别后写的诗:“我怀念满城的泉池,它们在光芒下大声说着光芒”。其实,今天的研讨,就是在大声地说着徐志摩的光芒。
在题为《希望更多地了解祖父徐志摩》的发言后,徐善曾提出了四个问题请专家研究回答:徐志摩的作品是如何影响当代文学的?中国年轻人是否也对徐志摩的诗感兴趣?什么是驱使新一代的学者研究徐志摩的动力?徐志摩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并请人朗读了他非常喜爱的一首诗《望月》: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望她从巉岩的山间挣起,一轮惺忪不整的光华,像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徐善曾说,他读祖父的诗,常会身临其境,就像他在写祖父的诗。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韩石山先生致力于徐志摩的研究已有20多年。创作过《徐志摩传》、编辑过《徐志摩全集》和《徐志摩图传》。上世纪90年代曾和徐志摩的儿子、徐善曾的父亲徐积锴通过信,得到过徐积锴本人及全家的照片。这次,他专程带来了一套自编的《徐志摩全集》,有意思的是,此前这套书他已送给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因此在书的扉页上便有了两次签名题字。一次是“文成、韩英小伉俪惠存,父韩石山”,第二是“徐善曾先生惠存。济南会议前,张葵先生提议,由我赠徐善曾先生一套我编的徐志摩全集,我手头已无存书,拟从网上书店购买,不意网上书店已无,女儿存有一套特奉上,韩石山,二〇一二年五月卅日。”在解释赠书的过程中,韩石山先生特意提醒翻译一下,希望他们看见了也不要撕。会议中,韩石山还在徐善曾的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徐善曾先生:研究徐志摩先生二十多年来,我对徐志摩先生的感情越来越深。他绝对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诗人。韩石山,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见到徐善曾先生后题此留念”。韩石山解释,当时不知道张葵是男是女,所以称为先生,可见与会的嘉宾都是凭着对徐志摩的热爱聚到一起的。在发言中,有好几人曾把徐善曾读成“徐曾善”,可见人们对他的陌生和他到来的意义。但他夫人和女儿的名字倒让人过目不忘,一个是徐包舜如,一个是徐文慈。
在会议的间隙,曾有一个简短的合影及小憩时间。这时候,徐善曾把一个透明的小摆件送给了吴开晋等,上面写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时,还有T恤衫可买,可惜一忙就忘记了,若请与会者每人签名题字,将是难得的纪念品,这是我会后的遗憾。难得的是徐善曾先生也给我提了字,尽管是英文。请《济南日报》的逄金一先生当场翻译,文字如下:“给吴文峰,2012年6月4日:这么多的学者以及我祖父的热情追随者们相聚在济南,使此次会议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机会。它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我将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告别济南。深致谢忱。托尼5徐善曾”。这张纸我将永远保留。
下午2点,汽车驶上了去往长清的高速。车上坐着部分与会者,他们要去徐志摩遇难地祭拜。
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上午在即兴发言时说了两句话:百年以来以至于百年之后,如果中国的新诗若是满汉全席的话,徐志摩的诗是明显的美味,让我们世世代代享受不尽。第二句话,从浙江海宁到山东济南,从茫茫的空间到悠悠的时间,今天的这里是我们永远记忆的一个交叉点。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展也介绍了长清开山北端一处叫北大山的东坡,是任远先生考察后确定的徐志摩先生的准确遇难地。并说了近几年他作为一名政协人士为建立徐志摩主题公园所做的提案。
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谈起徐志摩,人们的热情依然高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写到:人生四季,变与不变的道理,草木懂得比我们更深,因为徐志摩,我们相识,因为诗,我们可以更充容。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韩文敏女士则言“是徐志摩先生使我们有幸相会在舜耕山下”。
走进“徐志摩纪念公园”石碑旁,正中的一个塑料瓶子里插满鲜花。上面用蓝色字体写着“徐善曾敬献,二〇一二5六5三”。原来头一天,徐善曾一家已经来过了。就在花瓶的右面,石头下压着几张纸,仔细一看,上面有“志摩,想你您”“志摩,悼念您”,“南京大学物理系、山东侨办、济南侨办”等字样,时间都是2012年4月27日。就在这张纸的下部,我发现了“法国汉斯大学,张葵”几个字,下面有个括号,写的是:“但愿能把您的孙子带来我的家乡拜见您”。这张纸太有价值了。屈指算来还不到40天,济南走出去的张葵女士就真的请来了徐志摩的孙子促成了这次“打通了科学界与文学界,打通了海外与国内,打通了亲属与研究者,也打通了不同的部门(如侨办与研究机关)的研讨会”,真是太给力了。当时,她的老父亲正身患重病。她还要陪着徐志摩的后人到处走走看看,真是令人感动。都是文学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啊。正如她留在我记录本上的一句话“国际‘以教育促进世界更美好协会’能够促成中国首届高等学术徐志摩研讨会的召开,是我莫大的荣幸!”
就在那天,在那个炎热的午后,在徐志摩的家乡人民立的石碑旁,有一棵小花突然闯进了我的视野——那是怎样的一个小生命啊,矮矮的,瘦瘦的,两朵盛开,一朵枯萎,一朵含苞,不是本地的花草,也不像外人移来,最大可能是一颗种子落进了石缝,顽强地发芽、生根、开花,其上方就写着“志摩,家乡人民怀念你!”
一座山,五个人
7月7日。盛夏的济南,骄阳似火。志摩家乡来人了。他们都是“百度徐志摩吧”里的“摩丝、摩怔”。
济南徐志摩研讨会6月4日召开的消息在徐志摩吧里已贴出,就有好多人跟帖或在QQ群里留言,有的言语中还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徐志摩是大家的,是中国的,是世界的。山东陵县的涌庐君是一个超级摩丝,收藏徐志摩的书籍已有多年,以至于韩石山老师都给他赠寄过书,一年来,他已两次自费去浙江海宁祭拜,也写了不少诗。看了济南会议的消息,他留言“济南很近,但是从未到山前一祭,青山无辜,青山有幸。”另一个名为“徐辉诗”的朋友还真的贴上了一组诗——《徐志摩,盼望你飞回》,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就这么轻轻地飘荡,飘荡,像云游轻轻点缀济南的烟云……思念无限,怎么形容都贴切,只有时时刻刻的惦记,天空上,烟云,在轻轻地飘荡,飘荡——……虔诚的祭拜,但不能揽你起来,就让我用你的诗句唤你回来,“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网名“素思玛的女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男士,姓罗。他打电话来问韩石山先生的联系方式,要向他请教有关志摩的问题,并在我的摄影博客上留言:真棒!向各位爱摩的贤达们致敬!祝愿诗魂永驻,祖国文化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就是他,去年11月在摩吧里看到了纪念徐志摩在济遇难80周年座谈会的消息后,加精并多次跟帖,让浙鲁两地的“爱摩人”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以至于很快有了在济南见面的机会。
那天,涌庐一早从陵县坐公交车过来,到济南火车站等待从青岛方向赶来的罗先生和从徐州赶来的“风来满袖”徐先生,随后又赶到济南西站接上从杭州乘动车来的“天涯”君,这些人有的都是久闻其名,也是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当时已经过了正午,大家乘车赶往长清,和当地作协的几位朋友见面,话题依然是徐志摩——徐志摩的死,徐志摩的生,徐志摩深爱的和深爱徐志摩的女人们。在场的当地人高先生、刘先生是王府村的村民,当年徐志摩乘的飞机就撞上了他们村的山头。他们从小就听老人讲起徐志摩遇难的故事。他们说,实际上徐志摩遇难的地方不是开山,是开山西边一个叫北大山的东冈上。开山离这里还有二三公里远,可能当时寻访的是开山的村民,这边又有开山村的地,就以为是开山了。受情绪的感染,大家把酒论诗,其乐融融。长清作协副主席陈莹乘兴写下了“新月之月常在、志摩之志永存”的句子,一个叫赵世强的朋友写的是“现代诗仙,敬仰若止”。其实,在6月4日的研讨会上,就有人提出过徐志摩的历史地位有可能和李白并列,只不过一个是古诗,一个是现代诗。一个叫孙立军的朋友写的是“因缘接触摩豆,感染内心”……
下午3时许,在去往北大山的路上,好好的天气突然起了云彩,以至于凉风习习。来到“双碑”前,我们一排站好,和当地的朋友一同鞠躬悼念,默哀追思。扶碑而立,天上突然有雨丝飘落。大家看着“徐志摩纪念公园”寂寞的风景,思绪万千。在西边的那块花岗石碑前,“素思玛的女人”蹲下来,念出了声:“志摩,家乡人民怀念你!浙江省海宁市文史研究会、浙江省海宁市徐志摩研究会敬立,公元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看来,立碑的这天,是徐志摩在此遇难的纪念日!我在拍照的同时,斗胆问起他网名的由来,他说,素思玛是泰戈尔给徐志摩起得名字嘛,在印度语中指太阳神,代表阳光和希望。当年泰戈尔首次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左右陪伴,被称为“金童玉女”。素思玛的女人指的是三个徐志摩喜爱的也是爱徐志摩的女人,他们对徐志摩无怨无悔。我取这个名字,就是喜爱徐志摩的意思。徐志摩研讨会上,徐善曾先生也说过,他的奶奶张幼仪从来没有怨恨过徐志摩。徐志摩一生两次到济南,第一次是1923年的炎夏,好友王统照还请他吃过黄河鲤鱼并夜游大明湖。第二次是1924年4月陪同泰戈尔来济南。
此时,我又看到了石碑右前方的那棵小草花。七八朵花枝招展,尽管有几个不再鲜艳,但明显的已盛开过。硕果仅存的,一个正在向我们招手,一只花蕊上还有蜜蜂在盘旋。我忙掏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轻轻地洒在花的身上。
当地的朋友指着远处一座破损的山体说,那就是开山。“名副其实啦!”放炮打石头已经让山包遍体鳞伤。又指了指北面山头,说,徐志摩就是在那里遇难的。
大家默不作声。天阴的厉害,当地的朋友接到电话,先行离开了。只剩下我们五人,走入松林,向远处的山头前进。
山里没有路,大家凭着感觉,在碎石中,在杂草丛。我又想起了徐志摩《朝雾里的小草花》: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惘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壁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
行到半山腰,大家在一块青石上坐下来。“风来满袖”诗兴大发,写下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高山更高处攀登!“素思玛的女人写的是”志摩云游处,泉城故知深,天涯遥相祝,海宁涛永存”,涌庐写的是“青山有幸留你,何年魂兮归来?”刚写完,豆大的雨点啪啪地滴了下来。被我的相机镜头记录了下来!
随后,大家继续攀登。在一块黑黢黢的石头旁,有人说飞机一定是撞在这里起了火,大家便手搭石上,体会;在一堆排列过的石墙边,有人说,也许当年没有它,飞机就会安然飞过,大家就跑过来踢踢石头。最后登上了山顶的时候,雨竟然停了。山下的大学城高楼林立,远处的高速路直通远方……“痴心无悔,摩心永恒”天涯写出了众多爱摩着的心里话。
下山的时候,每个人的手里都捡了几块石头。素思玛的女人捡的最多,他要回去放到他每天待过的地方,譬如书房、譬如办公室,他说这些石头一定听到过徐师志摩飞机轰鸣和看见燃烧的火焰……
晚上,山东散文学会的朋友在大明湖附近的“雨荷大酒店”设宴。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室内的话接连不断。浙江的朋友带来了《徐志摩文集》和自酿的杨梅酒。文集上有去年徐志摩遇难80周年他们在海宁祭奠时众多朋友的签名。我请朋友们在文集上题字,天涯写的是“七月入济南,寻踪东冈山”,涌庐写的是“不生于兹而归于兹,可见济南是个宝地”。主陪陈忠先生给我写了“结识志摩的粉丝,甚阅,希永存志摩之心”后,又在风来满袖的本子上写了“诗是我们梦想的翅膀!”天涯又写到“轻轻的你走了,轻轻的我来了,八十年后的一天,在细雨殷殷的日子,在大风呼啸的山头!”“
是夜,为了记录远道而来的朋友到济南,我也胡诌了几句,连同照片发到了志摩吧里:为寻师踪到山东,长清东冈踟蹰行。天涯涌庐风满袖,诗酒相伴说海宁。
那夜,我梦见了长清北大山东冈上的那棵小草花,长成了一棵树,一棵杨梅树,在徐志摩主题公园的广场上,茁壮地生长。
2012年7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