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走马观石招虎山

来源:作者:吴文峰时间:2012-12-17热度:0

招虎山,胶东半岛上一座并不高大的山峦。在“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县境内。今年5月,我来到海阳。走进招虎山,徜徉山中,让我最浮想联翩的,就是山中的石头。

突兀孑立 惟妙惟肖
  招虎山是典型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属崂山山系。位于海阳县城东北方向8公里处。东西长6公里,南北5公里。主峰海拨549.7米。但从一组数字上来看,很袖珍。且从名字上解读,也很耐人寻味。一个“招”字,如招生、招聘、招兵买马、招财进宝,明显带有“招引呼唤”的意思。虎,可是兽中之王,虎口、虎穴、为虎作伥,养虎为患,没事招惹老虎干啥?一定有一个不错的故事,这是我看到招虎山三字时最初的遐想。随后查阅资料,发现有这样的描述:“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训之,遂化为石,遗迹宛然,故名”,并标注为《海阳续志》载。据此推断,原来这里早就有虎,后被仙家驯化了,再后来变成了石头。石头还在,惟妙惟肖。再细查,这句话出自清朝海阳人王敬勳十景诗之一的《招虎晴岚》序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当接到省新闻学会报纸副刊工委去海阳招虎山采风通知的那刻起,我就“虎视眈眈”,要做一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初夏的招虎山,九龙湖一碧千顷,云表峰万木拥翠,水上舞台载歌载舞,成道禅寺金碧辉煌,到处充满生机,充满玄机。
  乘观光车到达西线车站。路旁的潺潺流水和水中成群的游鱼,让我有似曾相识之感。再往前走,漫水桥、石板路、芦苇荡、翠竹林,吊桥、柿树,眼前的景致竞和脑海里储存的一组风景照相冲突,发出了“是否替换”的指令。我马上站住,眯上眼,尽量关闭眼前的“显示器”,飞快的整理了一下思绪,记忆深处显现的竟是三年前在“湖南张家界金鞭溪、水绕四门”一带看到的风景。那可是烟雨江南的灵秀毓秀之地,曾经“养在深闺”数亿万年少有人知。是1979年11月,前往湘西写生的画家吴冠中,被朋友们再三推荐,到了张家界林场后,看到风景大喜过望,飞快地画出了泼墨名画《马鬃岭》,并写了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的散文,刊登在1980年1月1日的《湖南日报》上。就是这篇不足900字的文字,让“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一举成名天下知”。其中里面有这样的句子:“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张家界山谷间穿行着一条曲曲弯弯的溪流,乱石坎坷,独具赤脚山村姑娘的健壮美!”
  不错,“溪流弯弯曲曲,乱石坎坷”,正是眼前的景色。我一边欣赏,一边拍照(忘我的神态竟被当地的记者摄入了镜头,刊登在了《今日海阳》报纸上)。过雷音潭、遇宝玺石、望翡翠壁、观天柱峰,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还刻着“情人谷”。再往前,“红树林”、“龙门”等大字也都是刻在石头上的,有的古朴、有的飘逸。据说,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如“宝玺石”,说是与唐朝李世民有关,还有山上寺庙的前身“梦达寺”,也是他“做梦”的结果。
  拾级而上,山势逐渐高了起来。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像捉迷藏的儿童不时在山梁上探头探脑。仔细打量,有的像神龟探海、有的似卧牛寻食,有的像达摩面壁。还有一块巨石,兀立在高台之上,中间一条规整的缝隙,如同刀劈一般,形同“一线天”,只是这个“天”太小,没有武夷山的“高”,也没有黄山的“宽”,人钻不过去,青蛙“坐井观天”倒没问题。还别说,在云表峰巨岩上的水坑里,我还真的见到一只小青蛙,它在里面自由的游动。这些水坑有的如“脚印”,有的像篮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是地质遗迹。严格地说,招虎山的岩石,属于燕山运动形成的二长花岗岩类,比较坚硬,极难风化。在云表亭下,还有一块石头,极像一个人的“脸面”,高有一米多,鼻、眼分明,如一个佛陀,在默默的注释着远方。站在云表亭中眺望,群峰巍峨,怪石嶙峋,远山含黛,令我想起了清朝杨会寅在《招虎山》诗中的句子:锦屏开处真如画,盘踞中央有此山。天际风云增气势,雨余螺黛见容颜。当年猛虎驱除久,此日野人樵牧间。绝顶伊谁结茅舍,扶筇我欲一追攀。
  我不知道杨会寅所说的茅舍是不是就在我站立的位置,但我上上下下一直是在“追攀”。山路崎岖,上的时候分明知道自己的腿会疼,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就想亲眼看看那块“仙家训之,遂化为石”的“伏虎”。但由于时间仓促,走马观之,没有明确看到。或许在西路,或许在中路,或许整个山体就是那只老虎,也未尝可知呢!
石情诗意 兴会无前
  自古,石头就有许多的故事。《西游记》的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衔“石”而生,尽管他的这块石头比较美,是玉石。在招虎山上行走,不时见到一些“奇观”——有树根包石,有大石依树,还有树干从石缝中钻出来,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老态龙钟,还有的干枯了但依然矗立,这让我想起了“木石前盟”的词句,他们相依相偎在这里生活,相互迁就,共度时光,也是一种缘分吧。在“木鱼石”的石缝里,就有一棵树枝钻出来,好似把“木鱼”敲响,给天听、给地听,给过往听。从这个意义上说,招虎山真的是一座“灵性之山”。
  也许正因如此,山上早就有了寺庙。清代才子王敬勋在《招虎晴岚》中曾写道:“山深多梵宇,地僻俗尘稀。疏雨过林表,晴岚生翠微。蒙蒙含夜色,蔼蔼带斜晖。冲破无边碧,横空一鹭飞。”这里的梵宇,应该包括过去的“梦达寺”,现代的“成道禅寺”。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夜宿此招虎峰下,梦到达摩面授机宜,凯旋后遂拨重金重修古寺,遂名“梦达寺”。后毁于战火。2005年开山复建。佛寺落成后,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本焕长老出任开山方丈,一百多岁的本焕长老视察了“梦达寺”,提议更名为成道禅寺,音喻“成功得道”,功德圆满,并亲自为成道禅寺开光。成道禅寺,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仿唐建筑,飞檐翘角,歇山重围、金瓦、白墙,天王殿、药师宝殿、日光殿、月光殿、观音殿、文殊殿、地藏菩萨殿、祖师殿、法堂、藏经阁、钟鼓楼等组成的成道禅寺蔚为壮观。
  那天午饭,我们是在成道禅寺用的“斋饭”。“斋堂”的门口挂着这样一幅对联“持斋常念慈悲事,入口莫忘辛苦人”。饭前,在“茶寮”小憩,禅寮的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问吾心地处何方?看汝话头在哪里?”文人相聚,当然多“话”文化。我拿出记录本请同行的朋友们题字。熟悉我爱好的菏泽日报副刊编辑赵统斌首先接过本子当场赋诗一首:“招虎山间无虎鸣,禅烟佛寺雾三重,九龙湖上秧歌舞,入目风光处处惊。”随后,著名作家刘玉堂写下了“招虎山:灵性之山”,这是他初到招虎山就有的深切感受。大众日报副刊部刘君写的是“山在那”,山东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陈文东写的是“物我两忘。”著名作家方远写了“人之有德,行文方远。”很快,赵统斌又要过记录本再次题诗:“山水海阳美,引人作畅游,文朋齐聚首,诗意上云头”。
  游览途中,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朋友曾提来茶壶,在路边一块刻着“茶”字的石头旁喝茶聊天。面对无边的美景,大家再次诗兴大发。森林公园的初钦海写下了“招虎青岚翠叠起,碧水龙潭荡涟漪,林间小憩茶友会,文豪墨客星相惜”;来自沂蒙晚报的刘元娟写下了“树影婆娑叶轻笑,小泉叮咚水含情,百合婷婷含羞立,招呼山中笑语盈”;散文作家陈莹写的是“林中一壶茶,人间几多情。山高招猛虎,潭深藏蛟龙”。随即又和诗人雨兰合作了一首:“灵岩碧水红树林,文朋诗友聚龙门。招虎山中听梵唱,他日谁是成道人?”前面两句是陈莹的。来自淄博的魏廷宝写的是“青山锁碧波、云水一线天。虎山喜相逢,来年再聚首”。山东电力报段德永写的是“相聚招虎山,快乐在一起”
  那天,招虎山森林公园的姜灵维总经理客串导游,晚饭期间,朋友们激情迸发,或唱歌或练武,其乐融融。期间,姜经理把黑格尔的一句话写在了我的记录本上“缺少激情,就无从成就完美!”
  诚哉斯言。招虎山上有激情。招虎山上有美景。这次走马观花,走的是西线,关注较多的是招虎山的石头。下次再来,要看水、看庙,看青岛百合花盛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