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土坯炕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2-12-17热度:0次
每一次回故乡,心里都会感到酸溜溜的空荡,都会引发出对故乡怀旧的热望。冬至季节,我回又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回到了我小时候曾经住过的地方,老家的老房子不见了,过去清一色的土房全被红砖、钢筋、水泥高楼所取代了。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住土房和土坯炕的情景。
那是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在沂蒙鲁中我的老家大多还是住的泥土草苫房,砖房很少,楼房更是几乎看不到。记得在我们那个小镇,只有一座小层二楼,那还是全镇唯一的国营旅社和供销社。住土房很麻烦,每年都要经历一次要扒炕抹墙,清理土炕烟道。炕是用土坯搭的,一日三餐的用火都要通过炕排出。炕既是排烟道,又是家人睡觉的地方。炕搭的不好就不好烧、不热。所以,每年入秋时节都要扒一次炕,清堂扫灰。忙完了秋收,太阳高照,家家户户便开始忙活着砣坯,瞅农闲时用来盖房或搭建炕。那时家家过得穷,红砖虽然只有5分钱一块,但还是买不起的,那时候一个劳力的工值每天才值8分钱,因此搭点啥,都要用廉价的土坯。
砣坯是一个力气活儿,鲁中人把“扒大炕、和大泥、砣大坯”,称为“三大累”。我在12岁时就早早地同父亲学会了和泥砣坯。
土坯,是用泥和麦瓤制成的,长约40公分,宽26公分左右,呈砖型。制作过程也极简单,先制作坯模子,准备好两条50公分长10公分宽的板条和两条25公分长10公分宽的板条,用铁钉子将四块板合起来,就形成了长方型的模子。然后,开始和泥,泥是黄土和成的,黄土越黄,土质就越好,而且含碱性大,有粘性,砣出的坯结实,不易断裂,我们管这种土叫粘土。鲁中全部是黄土地,所以,脱坯随便找一地块就可以了。
和泥也是有讲究的,要加入适量的草,有用麦瓤草的或“枴剌草”的。这两种草结实,不易折断,拉力强,砣出的坯耐力大。可枴剌草不好弄,所以,我们常常用麦秸秆或麦糠,麦秸秆或麦糠当地有的是。麦秸秆用铡刀切成4公分长短的小段儿,用碌碡一压,往泥里一拌就行。也有用麦糠的,麦糠是小麦种子的外包皮,用麦糠不用铡刀铡,直接和泥就行。和好泥后要酚,大概需要一天一宿,时间越长泥的拉力就越大,脱出的坯就越周正、光滑、结实。
脱坯要选好日子,太阳要足,因秋天天时短,至少要三天不能下雨的晴天,再选个平整的地方,扫干净,然后撒些细土、细沙或细炉灰,防止坯粘在地面上。再将坯模子用刷子四框抹上水,防止沾连,模子不好拔。摆好模子后,将泥往里填,然后用双脚采压实,特别是模子的四角一定要压靠、压实。否则,脱出的坯就会缺角少边的。压实后,用一根木尺,在模子上横抹一下,将上边多余的泥刮掉,然后用平板抹光表面,轻轻拔出模子,一块坯就砣成了。
为了砣坯,人们四处挖坑取土,好好的土地被挖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坑,千疮百孔,令人惋惜!夏天,砣坯坑被水淹没了,小孩不注意就会冷不丁掉下去。所以,淹死人的事也时常发生。有道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土坯炕,就差点要了我们全家人的命,真的。那是1971年的冬天,我们一家人煤烟中毒了,一个田井的大叔早起拾大粪,看到浓烟后,砸开门后,我们才得以幸免得救。后来才知道,为了晚上炕热,母亲在灶坑里压了父亲从620焦化厂下水道挖来的泥碳,结果,炕面坯断了,把烟道口挡上了,烟出不去,全进了屋里,要不是大叔早起拾大粪,也许就没有了现在的我们。母亲就埋怨父亲说“咱家土坯炕是用半沙土做的,不是粘土,不结实!”父亲也不吱声。那个年代,煤烟和二氧化碳中毒的事经常发生,有的抢救不及时就死了。
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草苫房和土坯炕了,秋天家家扒炕抹墙的情景也看不到了,更没有人再砣坯了,现今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别墅和楼房,火炕也告别那个时代的流行,光荣退伍,被记忆封尘。现今的楼上楼下不仅用铝合金和玻璃封闭,而且暖气24小时供着,空调成了天气变化的随时补充;钢丝床、马尾床、席梦思舒适着一个久远的梦想和现实,也舒适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土坯悄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