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香格里拉的真实与虚空

来源:作者:李忠东时间:2012-12-04热度:0

    到达香格里拉县城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从丽江到香格里拉县只有176公里的车程,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居然花了5个小时。

    香格里拉县在2002年之前叫做中甸县。在更为久远的时侯,这块土地的名字叫“建塘”,藏语意为“宽阔殊胜的大坝子”。 明代时,丽江的木氏进据建塘后,为了表对明王朝的忠心而改建塘为“忠甸”,清代时更名为“中甸”。2002年当地政府放弃了沿用了几百年的“中甸”县名,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很明显,他们看中的是这个词汇中所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这片土地的几次易名都带着赤裸裸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这与“香格里拉”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完全背道而驰。

    按照导游的推荐,晚上的活动是去藏家做客,收费是每人180元。以我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的经验,这样的收费项目一定不值。尽管导游脸色难看,我仍然拒绝了她的安排,并决定到“独克宗”古城闲晃。

    “独克宗”古城位于县城东南一隅,传说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我严重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很多景区为了旅游开发需要,总要为一些景点寻找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所以这些所谓的考证往往不靠谱。 

    在藏语中,“独克宗”意为白色石头城,同时寓意月光城。“独克宗”号是称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这里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枢纽。我们去的时候,正值黄昏,夕阳斜斜地照在古城兼具藏汉风格的建筑物上,让这个依山势而建的古城充满了沧桑与厚重。因为海拔太高的原因,冬季到这里来的游客并不多,我们走在覆着薄冰的旧青石板上,缓慢而小心翼翼地徜徉在窄束的古街与长巷。街道两侧有三分之二的商铺和客栈都已经暂停营业,独克宗显得无比寂寥和冷清,这和摩肩接踵的丽江古城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信步走进一家藏餐吧,店家主人正席地坐在地毯上喝酥油茶。整个餐厅象是一个温暖的居家,供客人喝茶用餐的只有两张条形木桌,一张靠窗,一张摆在房屋中央。餐吧的装饰与陈设完全按照藏家的风格,四周墙面装裱的唐卡制作精美,色彩浓艳。我们在靠窗的餐桌边坐下,点了一份安多包子、一盘羊排、一份土豆烩鸡。点完餐,其中一个中年男人便到后堂忙活我们的饭菜去了,另一个中年男子则给我们倒上清茶并且端来一大盘青稞饼,并告诉我们这是免费的。

    刚坐一会儿,门口一阵喧嚷,随即进来四个人,一老一少两对夫妻,广东口音。其中那个年轻姑娘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看来心情不错。她问我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并说这个餐吧不错,她去年来过,这次专门带父母来尝尝。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一直迷惑这个只能同时接待两拨客人的餐吧,它的赚钱能力。然而这家人的到访,让我似有所悟。这里的店家和城市中的商人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经营客栈和餐吧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纯粹以赚钱为目的,所以他们不用挖空心思地把商场上那些尔虞我诈搬来。比如我们和刚来的这一家子,不远千里爬山涉水而来,无非是想让香格里拉的美景和香格里拉的精神来抚慰城市中积淀的浮燥、不平、烦恼,无非是想把怨念与不快留在这里。但当我们离开这里,回到城市后,又将陷落在无尽的忙碌、烦燥与欲望之中。而生活在古城的人们,比如这家藏餐厅的主人,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物质也许并不富有,做生意也算不得精明,但却拥有比我们更好的环境和一颗“适度”的心。他们心平气和地赚取合理的利润,再用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淡泊的生活,这不正是香巴拉理想国中所倡导的适度的生活吗?他们所拥有的不正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寻找的吗?

    走出餐吧,太阳已经完全西沉,独克宗古城浸没在昏暗的灯光中,四方街有人正在围着一堆雪跳锅庄,尽管寒气逼人,参与的人仍然不少。

    佛经里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战胜自然,不是战胜我们的环境。真正的英雄是战胜我们的烦恼,战胜把我们内心的香格里拉蒙蔽起来的东西。”

    “这样的境界我做得到吗?”我暗自问自己,内心空空荡荡……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