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吹牛

来源:作者:陈金凤时间:2012-12-03热度:0

                                       
    吹牛,谁都知道是夸口,说大话之意。吹牛,古今中外均有之。
    据说,有次京城挑选将军,很多人聚在一起围观。一位大力士站出来应试。只见他头似笆斗,脚比簸箕大。这时,有位山东大汉站出来说:“这人不算魁伟,我家乡有个巨人,站起来头能挨住房梁。” 一位江西老表又说:“我家乡有个人比你说的更厉害,他坐着头就能挨着房梁。”又有一位陕西乡党说:“这些都不算稀奇,我们始皇故里有个巨人说话时,上唇挨房梁,下唇搭在地上。”旁边众人反驳他说:“那么这个巨人站在哪儿呢?”一句话引得众人轰堂大笑。 
    更有甚者,相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的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扔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附近爆炸。警卫员惊恐万分地跑过去问他为什么不赶快躲开。麦克阿瑟将军却毫不在意地说:“希特勒永远造不出能把麦克阿瑟将军炸死的炸弹。”这种大话,旨在刻意“蔑视”敌人的同时,有效地帮助部下增强心理博弈的优势……
    据专家考证,吹牛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再把大筏子连在一起,—次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当地人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吹牛;而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就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吹牛与说大话是一种心理需求,它可以让人快速的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同时也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缓解内心的焦虑。 喜欢吹牛的人,往往都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抬高自已的身份,从而获得别人关注与亲睐。但是,如果吹牛过于离谱,那么就要警惕是否存在心理疾病,躁狂症与妄想症都会让人变得亢奋、不知疲倦、自吹自雷。这病态很容易被人识别,如果吹嘘得很离谱或者完全不符合逻辑,就应该带他们去看心里医生,或到精神病院接受系统检查与诊断。
    吹牛,不纯是贬义的;在方言中又有聊天的意思。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 吹牛,更以灰谐幽黙的特点为广大网民所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神吹乱侃中快速得以传播……
   •一饿狼觅食,听到有个女人在训孩子:“再哭,老娘就把你扔出去喂狼!” 孩子并不买帐,大声地哭一夜,饿狼就在门外痴痴地等了一夜。天亮后,饿狼有气无力地对天长叹:“骗子,女人都是骗子!” 
   •一犯人被执行枪决,由于子弹是劣质的,第一枪没放出,接着又放了第二枪 ... 第三枪 ... 这时犯人哭了:“大哥你掐死我吧,太他妈的吓人了 ! ”
    •一老太太看完黑人百米赛后,抹着眼泪说:“吓死人!几个挖煤的跪成一排被枪毙,没瞄准就开了枪,娃儿们吓得那个跑呀,绳子都拦不住哇!” 
    •公园里有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疼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的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儿的脖子问:“这回还疼吗?”女孩很开心的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忍不住小步上前问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痔疮不?”
    这些“牛段”都是在网上疯传已久、点击率较高的“名段”。然而,从文学的角度考察,虽“牛”但还不夠“神”!笔者最近与朋友聊天时又截获了几条,无论从文学性、科学性、传播性诸方面审读,似乎更牛更神,更具讽刺与幽默,现抄录予后供品鉴:
   •一对夫妻离婚争孩子,老婆理直气壮地说:“孩子从我肚子里出來的,当然归我!" 老公說:“ 笑話!筒直是胡說八道。取款机里取出來的钱能归取款机吗?还不是谁插卡归谁!"
     •一条警犬看到马路上过來一条流浪狗, 就气势凶凶地跑去质问它: " 我是警犬,你是什么东西?" 流浪狗不屑一顾地看看它說:" 蠢貨,看清楚點,老子是便衣!"
   •—条表达动物怨恨的“牛段”更为引人关注。驴说,明明是人蠢,却非说我们是蠢驴;牛说,明明是人在说大话嘛,却骂我们牛B;猫说,明明是人在搞阴谋,却偏说是我们猫腻;狼说,明明是人在合伙干坏事,却指责我们狼狈为奸;鼠说,明明是人没远见,反说我们鼠目寸光;狗说,明明是男人把女人肚子搞大了,非要说是我们狗入的。
……
    吹牛,是一种能量的策放,也是一种浪漫的流淌,更是一种普通劳动者口头文学的即席创作。它雅俗共赏,针贬时弊,在谈笑间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有笑声,就没有战争;有幽默,就不会感到寂寞!”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