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山村土鸡

来源:作者:朱玉富时间:2012-11-11热度:0

                                         
   土鸡又名黑爪鸡,也即鲁中老家本地产的莱芜鸡,当地村民叫笨鸡。与野鸡相比,少了些野性。土鸡的土,土出个性。正因为土,土鸡是恋尘土的。在土中产蛋孵鸡繁衍,在土中觅食小虫、草籽、蝗虫,在土中恋爱苍老,也在土中给乡村戴上一顶红色的帽子,鸡冠(籍贯)。农村老家有一句“家鸡打得满地转,野鸡不打满天飞”的俗语。意思是人与鸡一样,鸡往后刨,猪向前拱,各有各的觅食法。
   土鸡不管在农村集贸市场上还是城里的小巷地摊,都很有一番市场,均会受到人们的‘围攻’和青睐,与其它鸡种相比,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是只是对以往填饱肚子的追求。绿色、有机、营养逐步成为现今人们追求的时尚,因此,土鸡更受到一份尊崇和追随。记得童年时候有一次,同奶奶去一个叫庙子集市的地方去卖土鸡,总共十几只,但一眨眼功夫就卖光了,消费者通常都是看一眼鸡冠,再看下鸡腿的瞪爪,然后问价格,最后成交,一气呵成。奶奶是地道的乡下人,小集上的人凡是买过奶奶土鸡的人都会有这样评价,你卖的土鸡,是地地道道的咱本地鸡,并且是在山上放养的,肉好,营养,而且味道特别筋道、香。奶奶是养了一辈子土鸡的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心里自然是乐滋滋的。而小时候土鸡成为相伴为伍的朋友,以至于长大后, 童年时从鸡窝里掏了鸡蛋偷着炒着吃了,或者拿到供销社换了五颜六色的糖蛋。现在想来就好像在发生在昨天的事情。
   确切地说,我是吃土鸡蛋长大的。记得那时候土鸡蛋也像土鸡那样卖得很好,常有村里的人到家里来买鸡蛋的。土鸡蛋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清纯,且蛋黄微红,粘稠,不像现在集市和超市的鸡蛋那样,人们为了追求鸡蛋卖个好价钱,给鸡喂胆红素什么的。这也是笨鸡蛋(草鸡)备受人喜爱的原因。奶奶卖了一辈子的土鸡蛋,常被乡亲们戏谑地称道奶奶为鸡蛋‘皇后’。然而,不仅鸡蛋受欢迎,奶奶同样也受到乡村人的喜欢。当喜酒的爷爷遇到同族的家人或好友时,大方的奶奶,会拿出一碗煮熟流油的咸鸡蛋,一壶老酒,一盘花生,不醉是不让走的。奶奶在高兴的时候,会常常念叨着说,我这一辈子,不仅养大了一群儿女,也养大了一群土鸡。我想,自以为自豪的奶奶在自己的孙男娣女都不在身边的时候,可能就和那群土鸡最亲了。人生就是这样,拥有时不知道珍惜,等失去了才会去后悔和追忆。身体倍棒的爷爷在一年的冬天到山上拾柴火时,跌下山谷,一病不起,过了春节后就告别了人世。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常常会看到成群的笨鸡,发痴、流泪,伤感,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当时,我不解其意,也不愿多去想。但我确实知道,奶奶的心中,装着全家人也无法解开的秘密。母鸡在孵出小鸡后,在风雨来临时把每一个小鸡都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直至‘抚养’到长大学会觅食;繁殖。难道人生不是如此吗?也许奶奶从鸡的演变看到了人生的复始演变,才会有如此的感触和伤感。人与鸡为伍,鸡与人同乐。枯藤、老树、昏鸦,小村、农院、人家。人生本无律,一切皆尘埃。 
   现今,土鸡在城市里更是少见了。每每回老家想在家乡的集贸市场寻找着它的踪迹。一次会老家正好赶上邻村的大集,问了一位卖老黄烟的老人,“大爷,大集上哪里有卖笨鸡啊?”老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我一番,眼里充满了怀疑的目 光对我说“现在的土鸡都不挣钱了,现在很多餐馆都打着土鸡(笨鸡)作为招牌吸引吃客,而端上餐桌的实则是“肉食鸡”和“蛋鸡”。土鸡要一年才能长大,哪有那么多的笨鸡卖啊。而“肉食鸡”只需40多天或三个月”。我轻轻地应了一声:哦,谢谢。“现如今很少人养土鸡,就是养了也舍不得卖了。大部分留着自己吃,当礼物送亲戚朋友,谁还去卖呢?”。而对于有着土鸡情节的我,乡村笨鸡成为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奶奶的土鸡成了沉淀的记忆。去年的年夜饭上,退了休在家闲居的大哥不知从哪里淘换了一只笨鸡。全家人抢着动筷子品尝的是那碗最抢眼的粉皮笨鸡炖蘑菇,那种味道和氛围,氤氲了整个屋子。
   如今,家乡山村的土鸡越来越小,“肉食鸡”“蛋鸡”越来越多。然而,在我心中,一直‘圈养’着奶奶的土鸡,成为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电话:15264381169
作者简介:朱玉富,大专文化、男、46岁,系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人,自幼喜欢新闻、文学和摄影,现供职于《淄博晚报》卫生健康版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保险报》《中国绿色时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莱芜日报》等全国省市近百家报纸发表新闻、摄影达10000余篇件;在《黄河文学》《北方文学》《广西文学》《中国散文》《中国作家》《中国人保》《国土绿化》《齐鲁晚报》《农村大众报》《长河晨刊》《党员干部之友》《支部生活》《中国人保》《中国保险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等6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达300余(篇)件。第十一届《大众日报》十佳业余记者;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创作的《心中的雨季》《酸涩的葡萄》中篇小说、小说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和优秀奖。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