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藏不住的光芒——记新津观音寺

来源:作者:李忠东时间:2012-11-09热度:0

    长期以来,只要涉及对蜀文化的研究,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尤不可不知蜀”,可见佛教文化对于四川的深远影响。但说到四川的佛教文化,我们常常话不离嘴的无非是"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的文殊院;被苏东坡誉为“精妙冠世”的大慈寺;被日本临济宗奉为祖庭的昭觉寺;唐僖宗避难住过的新都宝光寺;明武宗敕封的遂宁广德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以及普布于山野田间的安岳石刻、广元千佛崖等等。

    在成都西侧的新津县一隅,邛水环绕,如莲群山之间的静谧之处,有一座小小的寺庙,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绘制精妙的明代壁画,使我们有幸领略到古人的意境与技法。

    新津县位于成都平原。观音寺所在的位置属龙泉山褶断束。这是成都平原中央的一个小小隆起,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这条隆起延绵200余公里,宽约10公里,相对高差仅200-500米。山脉虽不高,却给地貌略显单调的成都平原增加了许多美丽的起伏与变化,让成都人也有了寓情山水的乐趣,沿着这条隆起的花开和果香让这里盛行的休闲文化有了相当的纵深感。

    长秋山是这条隆起带的分支,观音寺便位于长秋山丘陵的九莲山。了解这些之后,当你看到山前的大门门额上书写的“九莲胜景”几个大字时,便不觉得奇怪了。

    随着寺庙的林盘拾级向上,沿中轴线展布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环抱在青山与千年古树之中,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安静而隐逸。据介绍,观音寺原名叫平盖治,原属道教,为东汉末年吴都仙客崔孝通修真之处。汉晋以后,佛教入蜀,原始道教退居,宋淳熙八年(1181)建寺时,这里便成为佛教名刹。象我国的许多寺庙一样,这里也经历的多次损毁与重建。所幸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与人祸之后,这里仍保存了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和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

    毗卢殿和观音殿是仅存的明代建筑,区别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最简易的方法是看其斗拱的粗细及数量,明代斗拱粗大攒数少,出沿较长,而清代斗拱因为承重功能丧失,主要起装饰作用所以整攒斗拱较细较密,且出沿较短。直观感觉,就是明代建筑的屋檐厚重,朴素而庄严。不过观音寺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最令人惊奇的是藏在这些建筑中的明代壁画、石雕以及浮雕彩塑。

    明代壁画保存于毗卢殿的左右侧及后壁上,被视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毗卢殿是专为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建造的,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至今已有近五百五十年的历史。这些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6铺,每铺长3至3.3米,高3.1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令人惊讶的是壁画的线描技法,显示出极高的水平。壁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各尊菩萨则根据各自在教内的不同身份采用不同的线描技法。比如圆觉菩萨,采用兰叶描勾勒,以显其圆润亲和;再比如普觉菩萨,则采用铁线描勾勒,以突出其凝重肃穆。壁画的精微之处还体现在菩萨们身上所披的纱羽,工匠们用珍珠粉精勾细勒,将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硬是绘出轻薄透明的质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一幅“文殊菩萨”画像,笔法尤为精细,其面圆润大方,慈目似睁似合,衣袂华丽飘逸,身上所披薄纱,似有似无,若隐若显,在深幽的大殿内,这些细若游丝却又历历在目的线条,令参访者无不深深折服,甚至觉得她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足可与遥远的卢浮宫里蒙娜丽莎的微笑媲美。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中便将此幅壁画连同其他3幅收录其中,其在美术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觑。

    观音殿为明代单檐歇山式屋顶,形制开阔,气宇不凡。观音寺就是以这座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的观音殿而得名。殿中也有一绝,不是壁画,而是明代的塑像。其中46尊大罗汉身高大小形同真人,神态各异,造型生动,显示出工匠无比高超的技法。尤其与后来修补的塑像相比较之后,更让人觉得前人的技艺令后来者望尘莫及。闻名遐迩的飘海观音像位于大殿背后的墙上,这是一幅巨幅深浮雕像,曾有人将其赞誉为“东方维纳斯”。 根据观音像右边莲花瓣上的题记,此殿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细看这件精良的大型雕塑,飘海观音脚踏鳌鱼出没在惊涛骇浪之中,背塑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山西五台山全景,乘驾各色水兽的众佛弟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飘海观音四周。在这一组绝妙的浮雕中,古代艺术大师大胆地使用了“之”型的雕塑手法,不仅丰富了构图,而且增强了塑像的稳定性,据说这种艺术创新是飘海观音悬壁500多年而不倒的秘密所在。

    自汉晋佛教入东土以来,我们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庙宇楼台何止千万,观音寺能在千百年时光荡涤中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许正是得益于它其貌不扬的规模与收敛的形制。把精微藏于心,将极致隐于形,才让五百多年后的我们,仍然能够领略先人们在艺术造诣上的超高境界。

    走出观音寺的山前大门,天空阴沉欲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田野的气息。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隐藏在深山古刹的艺术精品在艺术上和美学上价值已逐渐被人发现。2004年,它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保护重点修复工程,一并列入的还有布达拉宫等国粹精品。巍巍青山又怎能藏得住它的光芒?有人说观音寺的艺术水平可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媲美。但我更希望它就这么静静地躺在这里,受到妥善的“暗中”保护,而不要象敦煌那样“一朝面世天下惊”,最终沦落为天下人消遣的一个景点。
                                        2012年10月2日于成都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