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读雨
朱玉富
绵绵雨细长,秋气透屏凉。烛影风摇暗,鸳鸯睡暖床。也许是我出生在五月的芒种时节,从小就特别喜欢雨,每逢下雨时节,我总要拿一把伞,在飞瀑的雨丝里聆听雨点弹奏雨伞的声音,那种境界,不亚于聆听白多芬的‘交响曲’。尤其是在久旱逢甘露的夏日,热辣辣的太阳不光烤炙着大地,也熏蒸着人们烦躁的心。一旦下雨了,不仅让万物翠绿,还会带来雨后的凉爽。听雨其实就是在欣赏一场优美的音乐会,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动听的天籁之音。
夏日的阳光把庄稼和花草晒的都焉了,每当此时,就会祈盼下雨,淋漓的雨水让花儿草儿喝个饱。这时,酷暑而烦躁的心立马平静下来,倚窗而立,静静地聆听雨声拍打窗棂的声音。
“澎、澎……”的雨点敲击玻璃的声音,就如民乐中的击鼓声,急促而绵密,有点类似于交响乐中振动的手橐声;恰似西洋乐器的铜管乐,让人听起来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栾家濑》唐五代-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如果说急雨的击打是交响乐的高潮,让人振奋,让人情绪高昂,那么绵绵细雨则是另一番景象。细雨落在花草中,洒在枝叶上,几乎没有响声。雨水在叶面上聚集,顺势掉在花钵里,落在地面上,静悄悄的。要不是窗户雨棚上有节奏的屋檐滴水声,你还以为雨停了呢。毛毛细雨湿衣裳,无风细雨最适合植物的需要,慢慢地渗入叶面,渗入土地,一点也不浪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而“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这就是交响乐中婉转、悠扬而又让人缠绵不已的旋律吧。减字木兰花》清-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
听雨需要一种意境,静不下心来,是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妙的。远离追名逐利的烦躁 ,一切都如一场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原来一切名利皆为过眼烟云。凝神静听中,耳畔还会想起雨滴击打瓦房的声音,这是记忆深处最美的音乐。小时候,农村的老屋是茅草盖顶,且年久失修,每到下雨,总会有几处烂草处会“滴滴答答”地漏雨。那时候,娘就会赶快找盆盆罐罐“接雨水”,而此时的我聚精会神的凝聚雨水打在脸盆里“叮叮当当”的响声,看着溅出来的水线,觉得很好玩。后来,止住漏了,又听着大雨点拍打着房顶。声音虽不洪亮,却也是最朴素、最原始的天籁。记忆中的生活总有太多的艰难,太多的不如意,但每个场景现在回忆起来总是和谐而温馨的,充满着幸福感。
如今家乡的草房都拆掉了,变成了清一色砖混结构的别墅小楼房和整齐划一的七层新农村社区。雨打在楼房的水泥屋面上,如果没有屋檐下的滴水声,是听不到任何响声的。再也不会漏雨了,而父亲和母亲已远离了我们。这又是我在听雨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怀念,一种自责,一种遗憾。《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生就是一场秋雨,雨声是这场戏自始至终的主旋律。在它的伴奏声中,我们从童年走向老年,从幼稚走向成熟。多一点时间凝神静听吧,让淅淅沥沥的雨声给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
作者联系电话:15264381169
作者简介:朱玉富,大专文化、男、46岁,系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人,自幼喜欢新闻、文学和摄影,现供职于《淄博晚报》卫生健康版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保险报》《中国绿色时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莱芜日报》等全国省市近百家报纸发表新闻、摄影达10000余篇件;在《黄河文学》《北方文学》《广西文学》《中国散文》《中国作家》《中国人保》《国土绿化》《齐鲁晚报》《农村大众报》《淄博晚报》等6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达300余(篇)件。第十一届《大众日报》十佳业余记者;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创作的《心中的雨季》《酸涩的葡萄》中篇小说、小说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和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