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礼赞
来源:作者:陈金凤时间:2012-11-01热度:0次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省地矿医院副院长张延平
陈金凤 陈文生
群山俯首,苍天垂泪。
2005年2月 28日,年仅44岁的省地矿医院副院长张延平,带着她许多未了的心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聚集在张延平的灵堂前,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寄托着他们对心爱的领导、师长、朋友和同志的追思。
哀乐萦回,哭声一片。通往张延平故居的甬道两旁,摆满了花篮、花圈,仿佛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这位理想信念无比坚强的女性一生感人事迹……
"最近暖气不热,职工有反映,得尽快解决;锅炉工很辛苦,得给他们增加些工资……"
2004年11月20日,星期六,是省地矿医院机关的休息日。张延平和院长助理一起在院长家里商量工作。
"现在不谈工作,你要立即住院治病。"院长方昭成打断了她的话,眼睛都湿润了。
"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就是只能活三个月,我也要给你们撑三个月。"张延平坚决地说。
院长听着张延平的话,泪水不禁涌了出来。头天下午,院医保办主任李玉萍陪张延平到西京医院那让人揪心的一幕,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哪里不舒服?" 医生问。
"呀!我浑身都不舒服。"张延平答。
做B超检查。
"情况不好!"医生说。
换一台B超,换一个医生重做。
"哎呀,不好!扩散了!"另一位医生脱口而出。
再做CT检查。
CT专家直言不讳:"肝脏、肾脏等多处发现肿块。"
"严重?"李玉萍背着张延平问医生。
"没希望了!最多能维持3个月。"医生摇摇头无奈地说。
在回来的路上,张延平嘱咐李玉萍:"回去以后,你不要对任何人说我的病情,否则会搞得大家一惊一咋的。至于我爱人和孩子,到一定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好李姐,我不能老耗在这没完没了的检查上,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李玉萍听后,泪水夺眶而出:"延平,工作就让他们去干吧,你得先把病治好。"……
连查体治病的时间都没有了,那张延平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药房、门诊部和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度过的。节日、公休、业余时间对她来说,似乎并不存在。只有患者、职工、工作、学习,才无时不在地牵动着她的每一根脑神经。
非典期间,张延平坚持天天查房,还破例为一位发热患者量过体温,她由此也被隔离了。平时忙惯了的张延平,在被隔离的日子里度日如年,坐如针毡。她让人把自家的缝纫机搬到隔离室,和其他几名同志分头赶制隔离服,仅此一项就为医院节约 5000多元。
一天下午,一位患者来医院发热门诊室就诊。经检查,有发热体症,要对方登记。病人害怕登记后被隔离,撒腿就跑了。为了控制非典疫情传播,院长指示发热门诊室一定要把患者找到。偌大个西安市,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张延平只好带领院长助理孙满强、内科大夫胡万青,从医院驻地开始查问打听,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在青门小区找到了这位发热患者。此时,张延平脸色煞白,双手使劲摁着腰腹部,蹬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大家见她这般痛苦,便要单位来车接。她倒若无其事地说:"不用。我没事的,歇会儿就好了。"
退休职工李纯棠家的窗外,立着一根早已废弃的电线杆,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有小偷顺杆上爬入室行窃之忧。 2002年9月的一天,李纯棠老人试探着向张延平说了此事。她当即和有关人员一起动手,把废弃的电杆拨除了。
2002年4月,为迎接西安市二级医院手术室达标验收,省地矿医院手术室全体医务人员整整忙禄了一个星期。那些天,张延平白天和大家一起干,晚上还做些饭菜,或买些食品送给加班的同志。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单位管饭,后来才知道,他们吃的全是张延平在家里做的,或是她掏钱买来的。
人生在世,千奇百态,有人负重茹辛,视名利若浮云;有人工作还没干,就喳喳呼呼,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人常做好事,却默然无声。张延平同志就是那种负重茹辛,视名利若浮云,一心为职工默然无声办实事的人。
"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就有张延平。"药房副主任高荣莉等人向记者如是说。
一个家住耀县农村,年仅12岁的白建小男孩因患白血病,先后几次由父母送来省地矿医院治疗。张延平为了让孩子安心治病,就在家里做些孩子喜欢吃的饭菜、上街买些孩子喜欢吃的水果送到病房,并先后三次给他捐助近千元。弥留之际,小男孩从家中打来电话:"张阿姨,我想你。"张延平在电话这头说:"你一定要坚持住,我明早就赶来看你。"张延平把小男孩的思念当做对她的最高褒奖,第二天一早就赶往陕北。
一天中午,中年司机郭庆杰因脑溢血突发倒在了街头。" 110"接警后就近将他送来省地矿医院抢救。病人出血量在70毫升以上,已形成脑疝。张延平对现场的大夫说:"要不惜任何代价延续病人的生命。"她和大夫一起进行抢救,终于使郭庆杰见到了他的爱人、儿子和匆匆从北京赶回的女儿。医院的临终关怀,让丧属感动不已,齐齐跪地致谢。
张延平关心别人关心到了家,可就是极少关心自己。至于钱财,就是她自己应该得的,她也几乎都当作身外之物。
2002年的一天,挂号室关小芳因丢了一千多元钱,心里非常难过。张延平得知后,就从自家取来 1000元给关小芳。
看大门的常文让老汉,是医院从农村聘来的临时工。去年9月,常老汉刚领的 400元工资不慎丢了,张延平知道后立即掏出100元,说"你拿去吃饭吧。"
电工张志军家里经济拮据,张延平先后多次资助他达4000元。2004年9月,单位集资购设备,张延平知道张志军没钱交集资款,就拿出 1000元现金和 5000元的存折给他,说:"去交吧。到时本金还我,利息归你。"……
受过张延平接济的人每每谈起这些,都说她确实是个好人。
面对死亡的威胁,张延平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将如何走完人生路,而是掂记着患有胃癌的老公公,并坚持让老公公先她之前做手术,她拖着沉重的病躯联系医院,挑选大夫。当老公公于2004年11月30日顺利地进行了胃切除手术后,她才于次日无牵无挂地上了手术台……
张延平手术后,组织上考虑给她经济救助。张延平说:"比我困难的职工有的是,就留给他们吧。"院长、书记只好派人悄悄地把救助款送给她爱人。……
难道张延平真的不缺钱吗?缺!
难道她真的不需要钱吗?需要!
她公公有病需要花钱;年迈老母需要花钱;上大学的儿子需要花钱;她业余时间上学、听课,需要花钱……
她到商店买鞋,要打折的,50元一双。
有人偶尔见她穿一件象样的衣服,一问,还是她妹的。
一年"七一",单位举行庆祝活动。活动结束时大家纷纷合影留念。院办主任任文纬见张延平穿一件工作服,就叫她去换一套好看的。张延平说自己没有。任主任想起自己有一件连衣裙放在办公室,便拿来给她穿。
张延平爱人单位盖高层家属楼,每平米只需职工个人交1000元,她也因手头没钱而放弃了,一家人仍挤在职工医院那四十多平米的旧楼里。
张延平祖籍山西临县,1961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她从小受到延安革命精神的教育、熏陶,自幼养成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公而忘私的道德品质,奋发进取的崇高精神。在学生时代,她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1982年从学校毕业分到省地矿医院工作,198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9月晋升为副院长。期间,她多次被该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廉勤兼优领导干部;被省地矿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张延平同志无愧于这些光荣称号。
" 我和她面对面办公三年了,她严于律己的作风令人钦佩"。院长助理孙满强如此评价张延平。
张延平一家两人先后做了大手术,经济上一时周转不过来,爱人只好瞒着她向职工医院借了3万元。张延平知道后生气地对爱人说:"实行医保后,单位不再负担职工的医疗费用。我病了借3万元,别的职工病了怎办?"她爱人很委屈:"我也是没办法呀。你和父亲都……"张延平立即打断他的话:"不管怎样,如果你尊重我,你就立即还清此款。"几天后,她爱人想办法清还了借款。
出去办事,她骑自行车;到市上开会,她骑自行车;双休日上党校,她还是骑自行车。大家看不下去了,要她座小车。她说:"我年轻,要车干啥呢?"即便在她住院前一个多月,身体十分虚弱,外出办事,她仍坚持骑自行车。……
去过张延平家里的人,都说她家中十分零乱。她每每回到家中,不是纱发上,就是床上,总得躺一会,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收拾这个家。
然而,只要是单位的事,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兼管计划生育的人退休了,没合适人选接替,她主动兼上。
患者病故,她和男同志一起抬遗体。
锅炉工忙不过来,她用架子车帮着拉煤。
洗衣房、锅炉房顶布满了灰尘、垃圾,她爬上去打扫。
大门门帘脏了,她卸下来擦洗。
一位职工在家闹情绪,她得知后连夜"打的"去做思想工作。
有年夏天突降暴雨,CT室屋顶下水管道被堵,她和青工小陈冒雨疏通。……
"她时刻维护单位的利益,从来不沾单位的便宜"。说起张延平,院办主任任文纬、内科主任陈宏峰、总务科长胡宝山等了解她的人都打心眼里佩服。
"老任,我脑子不好使了,我有没有欠单位的账?我现在是病休,工资一定要按规定办,该扣的就扣,不要认为我是副院长,就不扣了。"
"我们为减轻手术给她带来的痛苦,带去几支杜冷丁,她坚决不用,还说'要保管好麻醉药品,它关系到咱医院的经营发展。'并要我们当场作出保证。"
"胡老师,工作上的事你就多操心了。"
张延平手术后,同志们争先恐后前去护理。退休职工闫惠芳,主动要求值夜班,还帮张延平按摩。
躺在病床上的张延平,看到大家劳累的身影,想到医院繁忙的工作,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谢谢大家,不要为了我而耽搁了医院的工作。"
"回吧,你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就安心了。"
没想到,这竟成了张延平留给同志们的最后遗言。
张延平同志,你处处严以律己,为人生添彩!你事事率先垂范,为党旗增辉!你不愧为是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