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厚积薄发著华章

来源:作者:陈金凤时间:2012-10-29热度:0

                                        
    欣闻拙作《西红墩井田,好大的一个“乌金娃娃”》获报社年度新闻二等奖,很是高兴;但接到《国土新闻研究》编辑部约写体会文章的通知后,就感到有些犯难。说实话,这篇事件通讯纯属“逼上梁山”之作,因为轰轰烈烈的西红墩井田会战,我并没有亲历现场,然而会战结束后,局领导却把采访道任务郑重其事地交给了我:
   “‘名记’, 西红墩井田会战结束了,你给咱好好的报道一下。”
   “是!坚决完成任务!”我脱口而出,语气是坚定的。俗话说得好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作为记者,对领导布置的采访任务岂能推辞?必须想方设法完成!
   接受采访任务后,我立即调阅了反映西红墩井田会战的全部文件、简报,并且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通过“一看二问三谈”,西红墩井田精查会战的精采镜头顿时在眼前清析地展现出来…….
    由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和榆林市勘探公司联合出资进行的陕北侏罗纪煤田西红墩井田精查工作,是陕西省引进的煤液化配套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对陕西省,特别是对陕北地区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奔着“省重点项目”这条“大鱼”,我深入采访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20多年前,我曾参加过陕北榆横煤田勘查会战,对陕北煤田勘查工作非常了解。通讯中提到的多数先进典型人物,都是我原先在基层工作时与之朝夕相处的老队友,在采访中老友重逢,极易沟通。他们为了会战离妻别子,前仆后继;战高温,斗酷暑,英勇善战,事迹十份感人。所以,从采访到成稿仅用了5天时间,而且是一次通过。
    开展西红墩井田精查之初,其技术人员之短缺,外部环境之恶劣,是前所未闻的。但参战人员毫不畏惧,知难而进,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为此,我用较多的篇幅专门写了他们“利用行政调控手段,发挥潜在资源优势”、“ 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切实理顺外部环境”两条成功组织会战的经验,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为了增强通讯的感染力,我在写作过程中采取“大量数据集中运用、分镜头式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受到较好效果。如:通讯开篇就这样写道:
   “西红墩井田精查首战告捷。提前11天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外业勘查工作!”
   “所完工的102个钻孔,56700多米进尺,经初评特、甲级孔率达到100%。地震勘探234.66公里,质量合格和优质率达到95%以上,测井完成55552米,质量均为甲级!”
   “经初步估算,井田内7层可采煤层共可求得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约26亿吨,比原设计多出2亿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最高开动钻机59台,1300多人参加会战,无一机台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这种大量数据集中运用、分镜头式的细节描写,给读者以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在通讯展开的过程中,我又多次“让数字说话”,进一步给增添了通讯的表现力。如:“陕西地矿局副局长张宽民按照局长办公会的决定,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先后三上陕北、六次召开协调会议,风尘仆仆,不怕疲劳,足迹踏遍西红墩井田的角角落落。”
   “按测算需上钻机50台,调配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1300多人,启用各类配套设备100多台套。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要调集如此之多的人员、设备谈何容易!”
   此外,大量谚语、成语的运用,也使通讯增加了不少阅读快感。如:“在众多的“领头羊”中,西安地质勘查院陕北煤田钻探指挥部负责人邢圣军,应该是最为杰出的一个典型代表”;    
   “当年,他在靖边青阳岔打油井时就曾风光一时,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后来又承包队上的钻机干了几年个体,小赚了一把”、“业内人士说到‘邢头’,有的说他‘会管理,人实在’;有的则说他‘运气好,贼狡猾’,无论怎么评论,他都是上下公认的一个大‘能人’”。
   再如,“责职明确,决心大”、“千头万绪抓根本,靠制度办事管人”、“用好一个人,撑起一片天”、“县官不如现管”、“地质行业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派上用场”等口头流行语在文中巧妙出现,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西红墩井田,好大的一个“乌金娃娃”》采访报导实践充分说明,丰富的阅历,是记者的宝贵财富。如果没有20多年前参加过陕北榆横煤田勘查会战工作的经历;如果没有那么多曾经与之朝夕相处先进典型人物介绍情况,这篇通讯能在5天内写到如此成度恐怕是不可能的。这正是:
  为学日增,为道日简,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重若轻、厚积薄发。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忆及拉萨

下一篇: 故乡的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