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庐山环游(3)

来源:作者:管成林时间:2012-10-26热度:0

第五站:隘口
从地图上看,庐山自东北向西南逶迤斜卧,状如梭形。梭尖的一头位于东北方向的九江市区、另一头则在本文将要记叙的西南方向的星子县温泉镇隘口村。
这隘口的历史如何,我因时间关系,未及详细采访。回来后查了百度,因找不到该地词条,所以还是不得而知。
这里只能就我在当地所做的简单了解以及走马观花的印象,说点认识。
当天,我从温泉镇出来后,沿着219省道继续西行,到达数公里以外的隘口时,夜幕已经低垂,道路两边一片漆黑,景物莫辨。
隘口村和温泉镇格局类似,都是依219省道而成建制,街道呈一字长蛇模式分列道路两边。考虑到当天我的目的地是德安县城,此去尚有二十余公里路程,到达隘口后,我丝毫不敢停留。不想,走出2公里时,一农用车主告诉我,前面正值修路,路况十分不好,晚上摩托骑行会极其不便,万一半路摩托出现故障,将进退两难,劝我打消夜行念头。
出门在外,靠的是自己和朋友,许多时候还得依靠陌生好心人。这算得上我经常独自自驾旅行的一条体会。事实上几乎在每次旅行中,我都曾得到一些陌生好心人的帮助。尽管这些帮助往往只是别人的举手之劳,但对于独自在外的我,却往往非常受用,起码可以让我不走弯路错路,能更多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游历最不能错过的景点,节省不必要的开销,多一分安全,少一分危险。所以我每每为这些陌生好心人感动,也领悟到两条:除了“爱”,世上最感人的动词是“帮助”;如今时代,堪称盛世,社会太平,好人居多;
此时这位农用车主正是一位陌生好心人。我给他道过谢后,连忙掉转车头,回到隘口。
实说,经常旅行在外,对于住宿我有点讲究,十分注重安全、卫生、舒适、设施齐全和经济。我从来坚持单住,起码人身和财物安全要有保证;
我习惯晚上上网,进房后不愿时进时出,房间得有电视、电脑、卫生间、空调;
我经常旅行,经济承受力有限,得注意开支的节省,住宿费一天不能超过60元;
摩托不能被盗,或遭遇破坏,得有安全存放的地方。
这些条件看起来一般,可性价比委实有点高。在地级城市,我这价格不靠谱,一个标间基本没有100元以下的;在乡镇,安全和房间设施又大多无法保证。
所以我一般不在地级城市和乡镇留宿,而基本选择住在县城。
有时县城宾馆难以存放摩托,我可以找个县人民医院旁边的宾馆,然后把摩托存到医院停车场。大凡县人民医院,都可以24小时存车取车,收费也便宜。这在乡镇是没法做到的。
今夜,我不能前往德安县城,退回数十公里去星子县城住宿也不现实,我只有破例,打算留宿隘口。好在我回到隘口,遇上的一家宾馆除了没有电脑以外,其它的与我的“讲究”都很吻合。
正因有这一夜,让我有机会在隘口停留,对隘口多了一些了解,也就可以来写这篇游记。
原来,隘口只是一个行政村,这与我开始经过时的感受大相径庭。当时行色匆匆,急于赶往德安,见这里夜生活的多彩及街道亮化虽不及温泉镇,但觉得这街道也算繁华,应该同样是个乡镇。何况在我随身所带的几种不同版本地图上,无一例外,全都标有隘口。而温泉镇,有的并未标注。
从宾馆老板、餐馆老板、网吧老板、加油站工作人员、路人口中,以及第二天清晨我自个儿在隘口的转悠里,大体上,我对隘口有了一点认识。
这隘口,难怪地图上不可或缺,难怪只是一个村却不失繁华,这与它独特的地理区位有关。前面已经说到,它是庐山位于西南的“梭尖”。也就是说,这里,是庐山西南的边隘。
我亲眼看到,庐山到了这里,戛然而止。从这里分出四条道路。一条向西,直达南昌;一条向南,可往德安、共青城;另有两条,则形成对庐山的包抄态势,分别通向庐山的南北两侧。往南上行,即是我的来路:温泉镇、星子县城、白鹿洞书院、九江市区、沿线的鄱阳湖等庐山南麓一线;往北上行,便是我将要去走的返程:陶渊明墓地、义门陈故里、赛湖、九江县城、九江市区等庐山北麓一线。隘口,自然成为庐山的重要门户、交通咽喉,成为庐山南北及其以远的四至之地。
由是,我记住这个地名了,对这里更多出一份敬重。
此刻,我蓦然想起宋代大诗人苏轼,当年他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曾题下千古名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想,他当时如不去庐山,而是径直西行,来到隘口,置身庐山之外,他心中的奔涌,或许是另一种狂涛。可惜,历史很难改写。隘口,注定只能站在前哨位置,为庐山守候。好在花儿离不开枝枝叶叶!
第六站:寻访陶渊明墓地
千余年之前那个陶渊明,不好评说。
习惯的观点,他是高风亮节的楷模。太子党也好,官二代也罢,自己身居要位亦勿论,他就是心高气傲,见不得慢待,宁肯弃官,不愿折节,出污泥不染,挂印而去。
他当时的官不大,也不十分小,正县级干部,大约总能统辖十数几万小老百姓。可他不管不顾,就要由着性子来。
应该是,士为知己者死,丈夫宁可死不可辱,这些观点浸入他的血液,他才另类一回。
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却让历史很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不知耗费多少笔墨。
人们记下的不是他那简单的一幕,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
当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陶渊明凭什么独占鳌头,做千古一杰?
辞官者大有人在啊。清朝不是有个爱新觉罗•福临吗?做了皇帝,最终不也执意放弃江山了吗?当然,人们必定会说,这是野史,不足道论。但三国时刘备的高级顾问徐恕、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等等的辞官,哪一个都比陶渊明来的轰烈,对于历史的震荡无可衡量。为何历史偏偏钟情这个陶渊明?让他流芳千古?
陶渊明应该是个特别的神奇。
带着这不解的疑惑,从隘口出来,我放弃德安之行,转道北上,按图索骥,顺着地图标示,去逐山逐水寻访陶渊明墓地。
地图告诉我,陶渊明墓地就在九江县境内。之前,在星子县城和隘口我也问过一些人,他们说的和地图标示一致:陶渊明是星子县人,但最终死在九江县,也葬在那里。并说,至今陶渊明的墓地,保持完好,三块碑石依然竖立。
既来之,我绝对不想错失机会。见识陶渊明墓地,之于我等草根,至少也多一份吹牛口资。我仔细寻访,周密打探,大约驱车往返几十公里,一直在地图标示的地方转来转去,最终结果:所有当地人根本不知道陶渊明墓地这回事,我无从寻觅;颠来簸去,空忙活一遭。甚至我模仿戏剧里唐伯虎作派,委屈自己,前往两个蜂场各做义工半小时,指望套点近乎,深入查询,不想一如泥牛入海。
这段寻访,足足耗掉我近三个小时。大家从我以前发布的行程时刻表可以看到,从隘口到瑞昌,仅仅66公里,我走了多长时间?4点44分钟。这其中的大多时间,干的就是这事。
这让我不免狐疑。陶渊明墓地真的在此吗?为何当地人们毫不知情,沿途也不见任何方位指引?这是否如同曹操墓、梁山伯和祝英台墓、严子陵墓、甚至猪八戒墓之风波?纯属地方炒作,一场子虚乌有?6月份我曾往湖南平江,那里标明有杜甫墓地,我当时很想去拜谒,是因摩托匆匆走过之后才发现过了很远,不愿回头,才没去成。回来后一度后悔不跌。此时想来,不看也罢,说不定也是如此一般。
怏怏地,我结束寻访,加快赶路。
直到九江县城,和一位年轻军人攀谈之后,我的心情才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豁然开朗。
是啊,墓地真伪何苦较真,陶渊明毕竟是真的,他的作品是真的,他的品格更是真的,这就够了。人们仰慕他,追崇他,纪念他,在尺度之内,都不为过。这正说明他之所以流芳千古的根本所在。因他观照的是一种千古不变的民意:人民欢迎的是志高行洁的政府官员,别的人老百姓没有兴趣。陶渊明活在历史上,活在人民心中,当之无愧!
陶渊明时代过去1500余年又如何?有谁见过几个现代陶渊明?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