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微旅行
来源:作者:林小会时间:2012-10-25热度:0次
谈到旅行,人们往往认为和远行有关,旅行的意义似乎与距离的长短有天生的联系。每逢假期,往往是旅行的高峰,汹涌的人潮一浪高过一浪,太多的人都在赶往异地的路上,实施他们心目中的旅行。可有多少远行,是身体和灵魂同时上路?有多少远行,是俯视内心感受的厚度?
去年春节,我因怯于人潮如梭的拥挤,恐于舟车辗转的劳顿,不敢如众人般趋之外出,可又不甘蜗居家中浪费假期,何不在自己生活的小城,来一次实实在在的微旅行?
我生活的小城位于贵州西部,中心地区俗称“水城”, 这是一座地质队员用笔描绘出的城市,是一座钻探工人用钻头掘出的城市,是一座建在矿山上的城市,有着“西南煤海”、“钢城”之称。身边有美景,不用去远行,就在人们疲于旅途的时候,我每天清早揣着补给,以公交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辅之徒步,以家为中心点,幅射八方,踏上了小城的微旅行之路。
坐在公交车上,窗玻璃被雾气覆盖,不知谁在上面画了个心形,透过那颗心,窗外的精彩悦目赏心。高寒并没有挡住行人的脚步:那步履匆匆的,或许是在忙着走亲访友;那街心漫步的,或许独享一份闹中取静的悠闲。有的一家老少拎着扛着花花绿绿的篮子袋子,不用说,当然是年货,温暖包裹着温情,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却可以感受到过年的温馨。也许购物本身也成了一种享受生活的过程。徒步而旅,信步而行,当紧张的节奏反弹出轻松,意外的发现会更让人惊喜。在一个清晨,我顶着连天接地的寒雾,挂着满头满脸的雾滴,吭哧吭哧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哈着寒气爬上一座小山坡,恰似走入了水晶般的世界。满天满地的冰凝,令人想起玉壶中的冰心;脚踩在地上咯吱作响,让人体验一步一个脚印;树枝、枯草、蔬菜晶莹剔透,如同千年的琥珀,向人们解读什么是纯净。一些不知名的鸟在地下觅食,许是被我的脚步声惊飞到雾淞中,一会儿复又飞回,依旧在地上点啄。负离子弥漫在空气中,微凉而清新;登上小山顶,环视高原山城,身心瞬间通亮透明。
谁说好景只应他处有,身旁何处无美景。登上海拔2700米的梅花山顶,向东眺望,工业开发区正流动着滚滚建设热潮;放眼西边,经过地灾治理的安居房屋整齐划一;满载的火车编组成列从南边整装待发;北面那刻有历史印痕的筒子楼正在被花园般的小区取代......小城每天都在不停的发展,每刻都呈现着不同的景象。
在城内微旅行,既能赏景,又可读史。在老城拥挤的街道上踽踽而行,历史的余音似乎还在回旋。年代渐远的东门桥旧址、蜿蜒延伸的沙田路旧城街道、南门桥下流淌的老水城河、熙攘的老城“烙锅一条街”…位于老城“园门口”的黄家汤圆,至今也不知其确切的地名应写作“园门口”还是“辕门口”,延续了多年的传奇,两张陈旧的桌面,几条老式的长凳,一辆破旧的手推车,一个冒着热气的大铝锅,简陋的陈设却丝毫不影响络绎的食客。被中央电视台某栏目誉为“西部一绝”的名小吃“烙锅”, 据说起源于清初康熙三年,时封平西王的吴三桂调兵镇压彝族土司,因粮草不足,官兵们只好取来屋顶瓦片和土坛片架在火上,把猎获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后充饥。当年的无奈之举竟不经意创出了今天这道美味。小城有据可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沿老城往东遥望,牂牁江水依然汩汩流淌,似在延续春秋时牂牁古国的传说,如今的市境所在地据说是战国时期夜郎国地,夜郎王与其王妃的优美传说仍在老王山的月亮洞周围流传,吸引了诸多的探险者与考古学者,“夜郎”因了历史的误读而造成了人们的误解,如今已由“夜郎自大”演化为了“夜郎自信”。
短暂快乐的春节假期微旅行,使我感触颇深!不仅对自己生活的小城多了几分了解和热爱,更感悟了旅行的另一种意义!旅行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于体验的深度,不在身体的感触而在于心灵的感悟,不在身体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心灵放飞的高度。不必到异域,无需到他处,一切美景皆在身边,一切美感皆在心里,身体不行走,心亦可旅行,更何况,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
俗话说:“知之越深,爱之越深!”对养育自己的城市,你用脚、用手、用眼、用心去认真感悟和体会过吗?
请你,用心作一次微旅行吧!
(贵州地矿局113地质队)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