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我给莫言发稿费

来源:作者:吕以发时间:2012-10-24热度:0

“莫言得奖了!”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作家。于是乎,莫言名扬天下、身价倍增,十年前创作的一部20多万字反映四川生活、尚未拍摄的电视剧手稿,一夜之间疯狂升值一百万。但莫言不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我想起15年前我曾经亲自给他发过稿费,也勾起我的莫言的情结——这也是缘分啊。
  第一次感知莫言是1988年,那一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上映了,我被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拍摄艺术震惊了,一口气连着看了三遍,从此莫言这个名字便深深植入我的脑海。
  1997年底,《矿业导报》副刊编辑辗转约来了莫言的稿子《讲话》,在12月29日四版头条发表。稿件不长,1600多字。写的是作者刚入伍时,代表新兵讲话,由于坐了前几位领导曾经坐过的椅子,被班长气急败坏地指责。文章中写到:班长骂道:“混蛋,那凳子,你也配坐?那是首长坐的!你一个新兵蛋子,不站着讲话,竟敢像首长一样坐着讲,太不像话了!你稀稀了(新兵连流行语),等着明年回家吃地瓜去吧。”后来莫言主动向领导写了检查,但这事结果是有惊无险。
  按照当时本报的稿费标准,一个版面150元,大约5000字。为了尊重莫言这个大作家,经请示领导特批,1600字,我给他发了200元整稿费,相当于普通稿件的4倍还多。这个特例在本报绝无仅有。这个钱,在当时相当于工薪阶层半个月的工资。当然,与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750万元奖金相比,不值一提,可在当时,够一大家子买米麦面过一个月呢。
  十年后,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莫言。2007年9月16日上午,莫言做客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以《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为题,进行演讲。下午又到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买了一套三卷本的《说吧莫言》请他题字,得以和他近距离接触。当莫言给同事吴文峰题字并在打印的莫言旧宅的纸片上签字时,我幸运地给他们拍照,之后还一起合影留念。
  2011年5月14日,本报高密杯风光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高密举行,我和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位于高密一中的莫言文学馆,通过图书图片报刊视频等资料,对莫言的成长过程和他走过的文学之路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参观之后,与莫言文学馆约定,下次有机会,将赠送我珍藏的一本1997年度《矿业导报》合订本,作为永久馆藏。
  作为一名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因为莫言情结,喜欢上了文学,并于《红高粱》公映的当年调入报社,而后又成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真可谓与莫言有缘,与文学有缘,这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题图莫言左边站者为本文作者。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蚊蒿火绳

下一篇: 沂源短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