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黄河

来源:作者:任渭民时间:2012-10-13热度:0

                                    黄河
                                    任民
    雄浑深沉的黄河,像个粗犷的男子汉,带着历史的见证,在河南省会郑州的北面不舍昼夜地奔涌而过。
    郑州,西周时的管国,春秋时的东里,是东方古老的都市,形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它北望巍峨挺拔的太行山,西依连绵起伏的邙山岭,京广和陇海两大动脉在这里纵横交错。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我国铁路运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是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我们的祖先在黄河之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出了繁若群星,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开拓出流溢着膏汁的良田万顷。位于郑州市内的商代遗址,保存了大量的地窖、沟壕、水井、屋基,发现了制作精美的铜、陶、玉、瓷。这些绚丽多彩的珍贵文物,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凝聚,烙印出当时繁荣发达的文化和经济。
    郑州,不仅以其历史悠久闻名,而且以其“二七”名城的殊勋著称于世。在黑暗沉沉的旧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必要的人权和自由,于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二月四日举行了全线总罢工。但是,二月七日罢工遭到了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共产党员和工人兄弟们的鲜血流成了河……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那巍峨庄严、高高耸立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正是志士仁人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象征,寄托着我们后人对先烈们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缅怀之情:
    朱红的窗子,墨绿的瓦,在二七广场,并肩站立着,郑州的标志——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双塔。二十年代的旧中国啊,京汉铁路工人,穿的是破烂衣,吃的是猪狗食。但是,他们的骨头是钢铁,他们高举着罢工的旗帜,集合在普乐园。他们的觉醒,是中国的一道曙光,人民城市的一块磐石。
    塔和庙,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中国是多塔的国度。但在双塔的周围,却没有鬼神庙宇,没有金刚罗汉,没有菩萨观音,没有道士僧侣……
    这是一座新世纪的塔,塔里悬挂着高斌烈士的英俊的遗像,他牺牲时只有三十岁;陈列着施洋和林祥谦等二十七位英雄们的斗争史,成列着召唤罢工的三头汽笛——这个一身斑驳绿绣的发声器,曾唤醒了劳工的觉醒。
    这是一座新世纪的塔,它纪念的是神圣劳工,纪念的是中国工人!
    今天,我们带着人的理想和对先烈们的怀念攀登上塔顶,攀登上郑州之巅,站在巨大的钟壁下面,北望黄河,滚滚东流去,为郑州镶上金色的花边。成群的白鸽,在城市上空翻飞,从喧嚣的市区,飞向幽静的紫荆山公园,它们带着和平的象征,舞踊着许多弧形的线。
    远方,修建摩天大楼的塔吊像钢铁巨人似的,在挥动着笨拙的手臂,城市在向幸福不断延伸着……
和平、民主、幸福来到了人民身边,人民辛勤建设着美丽的家园。昔日里衰落破败、吃尽了风沙苦头的郑州。今日已成为一个以纺织工业为主的新型综合性工业城市。
    郑州,有绿色之城的美称,这是因为它的大街小巷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梧桐、泡桐,葳蕤挺拔的毛白杨、三角枫。在夕阳西下,美丽迷人的黄昏时分,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漫步在郑州那绿树成荫的大道上,犹如在绿色的长廊中穿行,无不感到心旷神怡,气爽神清。
    人民巧手多夺天工,装点江山春意浓,黄河在郑州市北郊邙山脚下的桃花峪进入了下游,邙山是黄河南岸最后的山岳屏障,京广铁桥在此飞越黄河,如今这里早年新建的体现黄河灿烂文化的新型旅游胜地——郑州市黄河游览区,也逐年被修建的更加多姿多彩。山川壮丽,天地悠悠。游览区周围,古今演变过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这里有发人思古之幽情的广武古战场;刘邦、项羽两军对垒的汉霸二王城;毛泽东同志登临过的小顶山,周恩来同志亲临洪水前线指挥抢险的黄河铁桥;还有引黄入郑、灌溉农田的邙山提灌站。胜迹、佳境,雅不胜数,美不胜收。
    瞧,那位怀中抱着一个婴儿端坐在那里的慈祥母亲是谁?她就是象征黄河母亲的大型雕塑“哺育雕像”。无数中华民族的代代子孙,徜徉在她的脚下,怎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不去倾吐自己的绵绵长情呢?
    啊,黄河母亲!你还穿着那件麻织长裙,你还穿着那件青布衣衫,含辛茹苦的母亲啊,你的微笑透出多少艰难与辛酸。看见你的一双明眸,我想到:那黄河的金波,曾流自你的眼帘,伴着清脆悠扬的柳笛,推着起伏跌宕的狂澜,你唤来了红杏吐蕊的春天。
    当我走向你的身边,如走进了仙境,如走进了梦幻,每一块石头,每一棵小草,都凝聚着你的温馨和尊严。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摇篮,放下我吧,母亲!我怎能再吮吸你的乳汁,我已经长成了一个铮铮的硬汉。但我永远是你的女儿,我记得你讲述过的故事,我记得那遥远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放下我吧,母亲!你是运载历史的河流,恢弘大度,容纳百川。五千多年的风雨压在你的肩上,五千多年来你一直把儿子抱得那么紧。然而,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风化不了你的微笑。黄河的一层层波纹啊,荡漾着你的多少夙愿。
    放下我吧,母亲!你已给了我顽强的意志,在新的曲折道路上,我将挣脱一切羁绊。我不怕粉身碎骨,我的筋骨可以拧成纤绳,你若果需要我逆流而上,我绝不退缩,甘愿为你终身拉纤。啊,黄河母亲!我是你忠实的儿女,我时刻聆听你的呼唤。
    黄河在召唤着它的儿女,未来在召唤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登上邙山之巅,俯视黄河浩荡东去,远眺层垒连绵起伏,观赏蔚为壮观的黄河日出,凝眸气势磅礴的黄河铁桥,心中涌起多少逸兴壮思,荡起多少激情遐想。
    巍巍的黄河大桥,像一根长长的洞箫,昔日吹奏着悲凉的乐曲,今日传达着欢乐的歌谣。啊大桥,啊洞箫,吹落了历史的尘沙,迎来了明媚的春晓。
    黄河不仅弹奏着欢乐的歌谣,曾几何时,它也曾流着带血的浊泪,含着人间的怨恼。一九三八年夏天,日本侵略军大举侵犯中原,国民党政府妄图“以水代兵’,竟下令扒开郑州附近花园口的黄河大堤,霎时间,咆哮的洪水湮沃野,噬生灵,豫、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黄水横流,尸漂遍野,八十九万无辜人民死于非命。从此,这一带便成了象征着苦难的“黄泛区”。
    多灾多难的黄河,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改造下,终于成了多情的黄河。今日的花园口,已经成了一个“一畦春菜熟,十里稻花香”的富裕之乡。
    如今,这里的群众听着黄河的涛声,望着夹岸的杨柳,闻着稻谷的芳香,对黄河发自内心的歌唱:
                  我驾小船轻轻地划
                  一路喜看白莲花
                  我吹鸽哨声声响
                  身边涌来万只鸭
                  昔日多难的花园口
                  今日一幅迷人的画
        
                  我撑竹篙来牧鸭
                  多情的晨雾送轻纱
                  我望岸边青青柳
                  柳荫掩映火红的花
                  美丽的故乡花园口
                  遍地飘香流彩霞

    悠悠岁月无尽时,黄河日夜流,黄河带着郑州人民的欢悦和问候,离开了邙山,离开了黄河铁桥,离开了花园口。悠悠然奔向开封,奔向远方……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我的小学

下一篇: 金秋时节喜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