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连长纪事

来源:作者:杨跻时间:2012-10-14热度:0


  接到连长田党会的电话,一个熟悉的面孔便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尽管多年未曾谋面,但他的声音我还是一下子就听了出来,那声调、语气、语速,依旧是那样的熟悉。我接到连长的电话,便站在单位的门口,等着连长的到来。
  上天似乎早就把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注定,这不,我军校毕业被分在了一连,而一连的连长恰恰就是田党会,命运之神就样让我们相遇。军旅生活中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使得我们从最初的相遇,到后来的相识、相知,以至成为亲如兄弟般的战友,当年的一切往事都铭刻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虽然分别了十多年,但连长的一个电话,却将昔日的往事钩起,军旅生活的一桩桩往事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伸手可及。 
  初到连队,有天中午吃饭时,看到连长在连部餐桌上刚刚坐下,等到值班员下达开饭的口令之后,便起身走出一食堂。当时还以为连长中午有饭局呢,也没有在意。后来连续多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觉得有些奇怪,心想,连长怎么不吃饭呢!于是便心存凝虑,一直想揭开心中的这个迷团,但苦于初到连队,和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也不好向别人打听,直到有一天,我因为有事返回宿舍取东西(连长的宿舍和我是对门),才终于将迷揭开,原来连长躲在宿舍吃拉条子呢!
  后来和连长聊起此事,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连长是陕西乾县人,典型的北方人,特喜欢面食,他几乎不吃米饭。部队的生活,不像在自己家里,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吃,为了照顾南北方的兵员,部队每天中午必有一顿米饭,这对于不吃米饭的连长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做为一连之长,必须与士兵同吃同住,于是每天中午开饭时,尽管不喜欢吃米饭,连长还得去食堂,装模作样的在餐桌上坐一会儿,等连队开饭之后,才返回宿舍,吃让通信员给他买回来的拉条子。
  连长说他刚到到连队上任时,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从不吃米饭,在食堂坐一会儿,便去营区的餐馆要一碗拉条子吃。这一现象被聪明伶利通信员发现后,便私下里悄悄的把这一情况告诉炊事班长,于是,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连部的餐桌上便多了一盆面条,那是炊事班长特意为连长做的面条。连长说他当初觉得,吃顿面条,应该不算搞特殊化吧,没有什么不妥,于是乎便吃得心安理得。直到有一天,连长吃完饭后出了食堂,连队有几个北方的士兵,为了抢吃连部桌上的面条,竟然打了起来。连长才深感此事不妥,便告诉炊事班长,以后不再给连部专门做面条吃。
  在连队呆的时间长了,和连长也熟悉了,不像刚开始那么拘谨,我们之间便随意了许多,经常也相互开个玩笑。记得有一次,我去连长的宿舍,见连长端着个大老碗,脱掉鞋子,蹲在椅子上,用筷子挑起一筷头的拉条子,低着头,一下子送进了嘴里,伴随一阵呼啸而过的咝拉声,一大老碗拉条子,便如风卷残云般的全部下肚。那副狼吞虎咽的吃相,虽然有些不雅,但绝对馋人。我开玩笑说,你可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级军官,吃相怎么还像个老农民似的,怎么看,也像个军官。
  连长一听这话,把碗往桌上一搁,然后用手在嘴上一抹,嘴唇边的红红的辣子油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双手掌心相对,来回搓了几下,再相互拍打,手心里搓下来黑色的细如发丝的泥条,像被惊挠了蝴蝶似的,纷纷飘然而下,潇潇洒洒的做着自由落体运动。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才自嘲道:没办法,咱天生就一副吃面的命,就像鸡,天生就刨着吃的主,站在粮堆上,它也刨着吃,改不了。
  连长是一个带极有头脑的人,带兵很的一套,连队的兵,在他的调教下,生活中人人守规矩,训练中个个是标兵。连队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走了全团的前列。团机关的各个部门,都多次在团里的大交班会上,表扬了一连的工作,当任团长的陈德奎,对于机关各部门的汇报,似乎不太认可,有可能对连队搞个突然检查。这消息是当时的军务股长文驰(和连长是老乡)私下透露给连长,让连长抓好连队的各项工作,以备团长私访。
  连长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该干嘛干嘛。有一天早操时间,团长一个人开着车,到营区检查出操情况,除了我们一连连长没有出操外,别的连队干部都在出操。团长一看,当下就有些生气,觉得团机关的各个部门,都把一连吹得跟一朵花似的,要不是自己亲自检查,还信以为真了,看来他们都言过其实。一连之长,出操都不跟班,这个连队能好到什么地方呢,团长带着对机关各部门、对连长本人的不满,气呼呼的来到连队,径直走到连长的宿舍,门也不敲就直接闯了进去。看到连长坐在桌前看书,团长心里的火气一下子窜了上来,狠狠的批评连长,直到团长把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完了之后,连长才对团长说:“团长,不要看我在做什么,要看我们连队在做什么,一支没有连长带领的连队,仍能有条不紊的按照一日生活制度,有序的进行生活、训练、学习,难道这一切不足以说明这个连长带兵有方吗?”团长听了这话,拧头就走。
  团长又去了操场,让他看到事实是,我们一连虽然连长没有在,但连队出操的队伍很整齐,口号声洪亮,士兵一个个精神饱满,军容严整,显然好于其他连队。
  后来,团长多次在全团的公开场合多次重复过连长的话,并把“一支没有连长带领的连队,仍能有条不紊的按照一日生活制度,有序的进行生活、训练、学习”做为检验一个连长带兵能力强弱的标准。
  连长是一个点子多得出奇的人,再难的事,对于他来说,总会有办法解决。记得有一次我俩去县城逛,吃过饭,付完账之后,我俩身上都没有钱了,我一看坏了,心想今天非走回不可,二十多里的路,那么热的天,还不把人给累日它了。望着外面火辣辣的太阳,我说连长,这么热的天,怎么回去呀!连长像个没事人似的,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连长站在饭馆的门口,根本不理会火急火燎的我,一副悠闲自得样子,欣赏着街上的风景。我站在他的旁边,干急也没有办法,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只好耐心的等他想出办法来。
  一会儿,一辆拐的车开过来了,连长朝那辆拐的挥挥了手(当时交通还是比较落后,满大街除了拐的,根本看不到一辆出租车),那辆拐的便停在我们面前,连长只说了一句,漫泉河部队,多钱?拐的司机报出价格后,连长也没有讨价还价,径直上了车,我只好跟着连长上了车,明知道要比平时贵一些,也只好认了。车上,我问连长,怎么不和人家搞价呢?连长说搞什么搞,我们身上钱都没有了,还有什么资格和人家搞价。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回营区,不管用什么手段。到了营区后,通信员从连队把钱送过来,拐的司机收了钱之后,我们就回到了营区。连长的这种处事方式  也深深的影响到我后来的生活。
连长是一个很注意做事方法的人,有时候他做出的事,让别人想都想不到,更不要说做。记得那年我们部队去宜君县的哭泉乡,挖靖边到西安的天燃气输送管道,当时适逢年关,一些面临老兵复员,个人组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心里便有些失落,这种情绪波到日常工作之中。其实,每逢老兵复员,这种事情很正常,但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连长便想出了一个绝对称得上是经典的办法。
  人,其实在别人表扬自己的时候,就会变得有些谦虚,以此来显示个人素质,连长正是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那些情绪低落的老兵,没有说教,没有批评,而是用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办法,就让那些老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施工之中。
  连长私下里给班里有有情绪老兵的班长交代,团里的报道员来连队采访时,让新兵把那些面临复员的老兵,从施工的坑道里往出抬,一边抬,一边说,老班长,你们马上就要复员了,不要干了,让我们干吧,你们好好的休息休息。这个场面要显得真实可信,不能让人看出有做秀的样子。个别班长受领任务之后,便回去按照连长的要求,准备组织演练。为了把一场面演练得真实可信,丝毫不能露出破绽,要做到千衣无缝,各个班长动起了心思,捉摸如何才能做得更完美,真实。
  有一天,连长在坑道和士兵一起干活,团长到各个连队检查施工进度,一班长灵机一动,便决定拿连长做为演习的道具,先演练一回。听到营长陪前来检查的团长,在二连队的工地上说话,一班长便给班里的新兵们,按照事先交代的要领,听他的暗号,开始动手。当团长和营长快要走到我们连长的工地时,一班的兵们,听到班长发出的暗号,便扔下手里的工具,抬起连长,往坑道上抬,一边抬,一边说,连长,你休息会,让我们干吧!连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挣扎着说,放下我,放下我。而这一幕,恰恰被前来检查的团长看到眼,团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问怎么回事?一班长按连长事先交代如实回答了团长,团长听后,大发感慨,赞叹一连的官兵关系融洽,并把这事拿到全团的干部大会上大讲而特讲,要求全团的干部要向一连学习。并派新闻干事到一连来采访经验。
  后来新闻干事来我们连采访,有情绪的老兵被新兵们按照事先交代的要领,从坑道里往出的抬的那一幕,恰好被新闻干事抢拍到,这一景头在当时团政治处办的外训快报上刊发出来,激发了老兵的士气,我们连是全团第一个完成施工任务的连队,比团里计划的时间整整提前三天,受到了团里的通报表彰。
  往事像过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正在想回着往事,突然一辆警车停在我的面前,我的思绪才被拉回到现实中。连长从车里下来了。连长还是那么开朗,还是那么精神,我们简单的寒暄之后,连长便把车后备箱打开,搬出两箱水果,说是专门带给我的,我不好拒绝,便再三挽留他们吃过晚饭后再返回咸阳。连长说他们急着回去,手头还几个案子要办。我让他们几进去喝口水,连长也不肯,看着他们急匆的样子,便只好随他去了。连长从上车前,直到  坐在车里,一直都在叮咛我,到了咸阳一定要给他打电话,我点头应诺。
  望着离去的车子,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人的一生中,能拥有几个这样的兄弟,真是一件幸事,特别在人情淡薄的当今,尤显珍贵。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老屋的影子

下一篇: 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