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感恩之路

来源:作者:向新生时间:2012-10-11热度:0

            
   那是一个既埋葬青春也埋葬浮躁,既让人难以回首又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
    二十六年前的冬天,我们物探分队电法组从汕头市澄海县东里镇的莲花山工区转战到梅县隆文镇的村东工区。由于非官二代又没有其他特殊关系,长年在野外又不了解一般人想通过723地质大队队部改换工种要送厚礼的潜规则,妻子与我结婚怀孕几个月后仍在电法组爬山跑极。那时,我们租住在村东乡一个叫“金锡堂”的村子。一间约16平方米的房间、四条板凳三张床板、几个木箱就构成了我们的“家”。所谓“厨房”就是“家”门口天井边的一个我回广州探亲时二哥送的便携式煤油气炉。由于离圩镇较远,妻子还要上班,每天的营养就靠饭堂的一点点排骨或肉片。不久,由于孕期反应,妻子身体严重不适。我正发愁不知所措,房东李广荣热心地告诉我离这村子几公里远的另一个地方有位乡村土医生医术不错,治疗过许多类似病例。他说我们这一带许多村民都是找那医生看的。我正忐忒犹豫之间,李广荣热情地拉起我的手上路。
   一路上,李广荣给我介绍说那位土医生的情况。他说土医生行医几十年,方圆十里的人都知晓他的名气。他治好过许多各种病人。“我老婆怀孕时也有这种不适。也是他治好的。”李广荣说。我的心才稍稍安稳下来。
   李广荣与我同年出生。他祖上几代都是乡村有名的读书人。家里至今保留有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的一幅书法条幅。他高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优良。由于当时已废除高考制而不得不回乡务农。他不满足于农村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镇上开了一家机械维修店,开始了他的经商之旅。我们志趣相投。他常到我那叙说自己过去的往事和村里的故事,畅谈未来理想人生。
   客家山村的暮冬傍晚,夕阳的余晖暖暖地照在大地上。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好客。地质队在当地找矿中常不免瓜田李下,但老乡们大都大方地说“你们为国家找矿也挺辛苦的。想吃就吃吧!不带走就行了。”我租住李广荣家的房子后,他父母逢年过节有啥好吃的也常给我们送来。让我们这“天涯孤旅”多了一份异乡的感激。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找到土医生诊所。土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后开了三剂调理中药交待说如何如何煲服应该就没事了。
   妻子经过中药调理后果然气色好多肚子也不疼痛了。我暗暗感到这偏方的神奇。遂收藏于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辗转于广东各地山野找矿最后定居广州;儿子也已考上大学。而那位遥远客家山村里的房东朋友李广荣还好吗?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期望着哪一天去感恩。
   在六年前一个中秋的长假里,我带着妻子及儿子踏上了感恩之路。凭着以往依稀的记忆,我们从梅县到达松口镇后左转一路驱车直奔隆文镇那熟悉的绵延山路。走了一段十几公里的大公路后汽车直叉一条很窄的崎岖盘旋的混凝土路。小路两旁荆棘野草恣意横生,山上是梯田成片长势茂盛的李树、柚子树。显然这里人迹罕至,已非日常交通之路。我正纳闷:“难道走错了吗?”可是,我清楚记得,这段翻山越岭是当年进出隆文的必经之路。绝对不会错的!我继续小心翼翼开着车向前攀越。庆幸的是一路上没有其它车迎面而来,否则,大家都将进退无路。下到山谷,公路边的汽车过磅房、李广荣开的机械维修店依然伫立路旁-------一片当年的景象油然而生。只是门锁人去,尘迹斑斑。我将汽车直驶向村东乡李广荣的家······快到了,到了。我的心蹦蹦直跳。村子没有太大的变化,村屋基本上还是当年的布局。只是似乎万户萧疏,不闻鸡犬人声。我怔怔呆望,忽然旁边冷不丁窜出一个老者,两目无光眼睑下塌。我定神一看,他正是当年我第一次见到的活的党员“反面人物”教材外号叫“弯弯绕”的我的邻居------当年我说要入党,他妖声妖气对我说:“我这贫下中农出身的入党可是为了好处的哟!村里镇里开会没有‘三两贰角’补贴我才不去。管他讲什么主义。”我儿子出生时,向他买鸡给妻子补身子,他说一定要给鸡灌沙子才行。不然亏了。还说圩上卖的鸡都是灌沙子的。他正痴痴呆呆惶惑地望着我。在我的提醒下才蓦然想起那当年的我这个地质队员。他小声问我:
   “你发啦?”
   “发啦!”
    “还买了车?”
   “买啦!”
    我问他:
   “李广荣他们去哪啦?”
   “他们可发大财啦!他两兄弟都做生意赚了大钱。全家早都搬到梅城去住了。”“弯弯绕”露出羡慕的眼光,直咂舌头。
   “你怎么还住这?”我问。
   “哎呀,”“弯弯绕”叹口气,落寞低声说:“我儿子没出息,只好还窝在农村。”
   “是不是越想钱越没赚到钱?”
   “唉,还真是!”“弯弯绕”又叹口气。
   我向他要了李广荣的手机号码后问进隆文的一段山路怎么这么窄啦?“弯弯绕”说那段路早就不走车了。现在是从当年你们找矿的龙岩寺那边山谷开了一条公路出去,近多了又好走。
   到了梅城住下,我激动地拨通了李广荣的电话。他做梦也没想到我这当年的地质队的知己今天会来看他们来感恩。第二天喝早茶,李广荣的兄弟、父母全部过来与我们团聚。大家双手长久地紧紧握在一起、激动地寒暄,述说二十多年来各自的经历和变化。李广荣说,在我们地质队搬走后不久,他辗转多地最后来到广州白云区伍仙桥一带倒卖水果。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他眼圈微微发红。沉静了一会,他说,刚开始真是很难!没钱就带着老婆孩子住在猪舍旁的廉价工棚里;苍蝇满天飞。后来干了几年终于赚了一笔钱后他回到梅县开始做收购铁矿石、开采石灰石生意。还好,干了十来年赚了一千多万就到梅城、广州买了房子;把父母接到梅城住。我问他孩子怎样?他说,三个孩子挺争气。老大是女孩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老二老三是男孩,分别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我不禁感动流泪。自古英雄多磨难,茅庐出将才。中国有多少官二代坐在父母打造的交椅上、又有多少富二代躺在父母编造的软席上优哉悠哉。他们彷如饲料鸡般,除了一身发肿的软肉就是毫无刚性的骨头。
   我们感谢李广荣一家过去对我们的帮助,我更深深体会到“好人自有好报”。
   
                                 2012-10-11于广州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