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大国之魂》
来源:作者:张柯平时间:2012-10-11热度:0次
第一次读《大国之魂》是在初中时候。
记得也是个秋天,斜阳晚照,我抱着一本过期的《当代》杂志,慢慢品读。这本旧杂志是父亲从班里收来的“闲书”。作者的名字我没太注意,杂志只刊发了《大国之魂》的上半部。我以为是“小说”,后来才知道是报告文学。文中所讲的故事很陌生。看惯了传统抗战剧目的我们,搞不懂他到底在说谁的事。好长时间,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段历史在课本上的脚注。我觉得作者就是在讲古,起码演义得很。隔壁的张大爷是说古经的好手。下午,很准时地,张大爷披着褂子,手里攥着一只茶壶,在门口设着一个乡村说书场。他很端正地坐在一把靠背竹椅上,门口的空地上,老的少的,早围着一大圈人。张大爷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说“水浒”和“三国”,年幼的我完全听不懂。大家都那么入神地听着,我觉得他好牛。这本叫做什么魂的小说大概也是在讲古经。
这个故事只有上半部,没有另一半。我心里还在嘀咕,这些不知是哪个部分的中国军人就那么狼狈?士兵们在野人山里丢盔弃甲,军不成军。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啊。在影视剧里,我们的队伍不都是战刀高举,一路冲锋陷阵,打得膏药旗满地乱扔么。我很迷惑。当真是大国之魂丢了?
少年懵懂的我看过了这个名字怪兮兮的故事。
重拾这本书是大学里。青葱岁月,白衣飘飘,课余有大把的时间供我去阅读。一日,见同学在看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作者介绍里赫然有“大国之魂”几个字。这本曾经看过的书,这本吊了我胃口足有五六年的书,将我的记忆重新点燃。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大国之魂》的单行本。这时,一个名词才引起我的注意:远征军。哦,原来是另外一个和我们曾几度合作并最终走向决战的队伍。他们也曾如此地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战如此出力出人。大量史料和当事人的采访对话被引用,邓贤先生是下了工夫写这本书的。他知道自己必须认真写,这是自己的使命。因为父亲就是远征军的一员。
残酷的战争场面的冲击力一遍遍地轰击着我的记忆。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的壮烈殉国,叫人扼腕叹息。他完全可以不死忠的命令,一味回撤雨季中的胡康河谷,走进绝境。担任阻击任务的二百师官兵不幸在缅北被围,大部殉国。戴血战而亡,举国震恸。史载,缅甸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毛泽东赋诗纪念将军。诗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松山,焦土抗战,滇西抗战的转折点。日寇在怒江对岸将整座松山挖空做碉堡,抵死顽抗,准备为天皇而战直至“玉碎”。军国主义思想的蔓延,荼毒之深,可怕可憎。远征军在攻破碉堡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三个月时间,数易主力,近万远征军将士在松山下永远地倒下,几个师进攻乏力。甚至连国民政府上层都失去耐心。后来还是爆破专家想办法,从山底下爆破松山主峰,将主碉堡连根拔掉。这根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日寇毒瘤被彻底剜除。
作者对正面抗战场面的描摹震撼人心,《大国之魂》的史诗感很强,写实味道浓重。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得个茅奖啥的。但是没有。我个人臆测,是否由于故事的主体是国军呢?话说回来,打鬼子不分你我,只要将鬼子打跑了,都是民族的功臣。我疑惑,谁来给这些人正名。我仍然疑惑,这本小说依然没有读懂。
数年后,我参加了工作,随着老勘探们满世界乱颠。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存了一份《大国之魂》的电子版,在出野外的日子里也调出了看看。若干年前,勘探队去云南。一天,我们得空在昆明碧鸡山闲逛。滇池远眺漾碧波,绿叶扶摇山花艳,好一派南国胜景。在上山的大路旁,有一条小路拐进一个小岗上。我有些好奇,这里会有别样的风景吗?我信步走进去,眼前豁然一亮。一方高大的石碑矗立在林地中间,上书“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石碑基座镌刻有四个金色大字——“赤子功勋”。我查了一下,才知南洋华侨机工多么了不起,他们代表着抗战期间三千多名回国参加抗日运输工作的爱国青年。然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正是他们将十万远征军将士运赴缅甸抗战前线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热血青年也应该算是远征军的一部分。“远征军”,我竟然和你们又不期而遇了。
纪念碑高大、庄严,碑下还有不久前献上的鲜花。历史瞬间在这里闪回,在滇池里游玩的人们,应当铭记这些远去的生命。无论是爱国华侨,还是远征军将士,都应该被永远铭记。我去过云南数次,其中还路过腾冲两次,竟不知在城南叠水河畔有座国殇墓园,那里埋葬着近万名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为滇西抗战而死的将士。没有为你们献上一束花,哪怕是凭吊一番,我心有愧。
如今,历史教科书里,“滇缅抗战”和“百团大战”占同样重要篇幅,后辈们都知道了远征军。近年来,滇缅抗战史研究持续升温,人们重拾失落的记忆,仍健在的远征军受人尊崇。殒殁在滇缅抗战广大战场上的英雄们应泉下有知。
为驱逐一切违反人类发展历程的邪恶力量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终于明白,《大国之魂》正是为这些英雄们的立传之作。
向邓贤先生致敬,向一切有写作使命的作家致敬。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