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我眼中的名导演—谢飞

来源:作者:海潮时间:2012-10-08热度:0

    曾执导电影《本命年》而获199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殊荣的著名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是我平生头一次接触的电影界名流。最近,获知他导演的电影《香魂女》在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最高奖—“金熊奖”的消息后,不由地勾起我写写他的念头。
    那是1991年春节、藏历年期间,在雪域高原日光城的拉萨市迎宾馆。为了筹拍反映新西藏第一部工业题材的影片《世界屋脊的太阳》,谢飞不顾年岁较大,在藏拍片异常艰苦等困难,毅然放下手中众多的繁重工作,接受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这部影片总导演的任务。这部影片的编剧黄世英、执行导演王坪和制片主任高景松均是谢老师的学生。为了修改剧本,体验生活,察勘外景地,本该同家人在京城欢度春节的谢飞,放弃了一年难得的团圆机会,率主创人员千里迢迢来到拉萨。说来也巧,这年的春节、藏历年相差一天,正是考虑藏历年期间,能集中了解和捕捉藏民族许多独特习俗和场面,谢老师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谢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极佳,他中等身材,气质儒雅,文质彬彬,浑身洋溢着朝气和活力,一经接触,就会被他那种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的气质所感染。
    初次抵达拉萨后,谢老师兴味盎然,整个活动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他顾不上高原反应,第二天即开始忙碌起来:走访有关部门,观看资料片,接触藏族演员。几天下来,无情的缺氧和稀薄的空气,使谢老师口角溃烂,吃饭也觉困难。为了不扫大家情绪,大年三十晚上,他和我们一起在宾客的房间动手包起了饺子,快快活活地度过了除夕之夜。一个名导演,就是如此平易近人。
    谢老师治学严谨,凭着多年的教学理论和执导实践,为了拍摄出高质量的这部主旋律影片,对脚本的要求是极高的。在广泛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后,他仔细琢磨,反复忖量,对剧本的情节、结构,甚至是微小的细节都提出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内容更是一丝不苟。影片中很多感人、动情的情节渗透了谢老师的心血。
    6月份,是高原的黄金季节。经过几个月的厉兵秣马,谢飞率大批人马再次抵达拉萨,拉开了影片拍摄的帷幕。
    在西藏拍片不同于内地,大量的设备、道具需要通过空中运进来,二、三十号人吃住极为简陋,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的考验是面对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重缺氧的袭击。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谢飞提出了“拍奉献影片,学奉献精神”的倡议,他自己处处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义无反顾地带领大家顽强的工作。人们从他身上找到了必胜的信念和力量。
    谢老师很珍惜在西藏拍片,无论是在拉萨、日喀则等地,还是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羊八井现场,他始终很投入。记得头次进藏时,他随主创人员大年初二乘车去日喀则察看,当走进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寺后,面对班禅大师的法体,他同我们一道敬献了洁白的哈达。谢老师动情的说:班禅大师德高望重,生前致力于西藏的发展、繁荣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很希望有部反映新西藏面貌的影片问世。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部影片的拍摄任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影片拍摄成功了,受到了有关人士的赞誉,并获当年故事影片“政府奖”。这一殊荣,谢老师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平易近人、治学严谨、率先垂范的名导演,这就是我眼中谢飞的印象。

                                                  (原文刊载于1993年3月11日《山东地质矿产报》

                                                             1993年6月19日《山东工人日报》)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难忘的驴脾气

下一篇: 人算与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