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擎起理想主义的火把照亮人生

来源:作者:宋宏建时间:2012-07-16热度:0

                          擎起理想主义的火把照亮人生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尼古拉•奥斯特夫斯基
    一

    40年前的某个冬夜,熄灯铃声刺耳地响过两遍,教室里渐趋寂静且一片漆黑。这时,我从桌斗里摸索出一盏墨水瓶做的油灯,轻轻擦亮火柴点燃,就着豆苗般暗弱的光线,虔诚地抄下上面那段话时,体内青春的热血,曾经激动如地下剧烈奔荡的岩浆,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冲天勃发。当时,我似乎听见自己胸腔里澎澎湃湃沸腾的激情,看见一片五彩缤纷的礼花骤然升起,把冰冷的寒夜照得绚丽而温暖。
    奥斯特夫斯基的名言,我最先是从高年级同学的笔记本里克隆来的。终于有一天,一本揉得少皮没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到我的手中。三个冬夜,大约熬了五墨水瓶油的光景,我把30多万字的小说囫囵吞枣地读完。第四日凌晨,当大伙指着我被烟熏成两个黑洞的鼻孔窃笑之际,我却扬起下巴,摇头晃脑地抖出了那段经典。纵然我的“朗诵”夹杂着 蹩脚的方言腔,但还是“石破天惊”,把面面相觑的学子们镇住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豫西农村中学,准确地说,在河南孟津送庄公社的73届高中生中,推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是始作俑者,可把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注入血液,并把其名言倒背如流且发扬光大,在相当长一段青春的时光里,我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把自己锻炼成‘名嘴’而奋斗。”
    “原材料”变成“钢铁”,或把“铁”变成“钢”,途径只有一个——“炼”!那会儿从文革开始,大学招生被作为旧的教育制度破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做接班人”;还有一个“0蛋答卷英雄”红得发紫,欢欣鼓舞着一代“反潮流斗士”在学校里不学无术,只以“革命”、“造反”马首是瞻,日后便可直上青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顶着“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线”的压力,在“五分加绵羊”的“炼炉”里,自我陶醉了两年半的高中时间。
   十年九旱的豫西北邙,沟壑纵横的道道丘陵,一如子孙们瘦骨嶙峋的胸脯,长年累月地晾晒在焦灼的阳光里。我家9口人,姊妹7个,父亲和大姐两个劳动力,母亲常年患病,哥哥参军,自我以下5人上学。一个生下来就摸爬滚打于黄土里的孩子,星期天要在生产队上工,天黑前喝两碗红薯汤,背一兜十来斤重的红薯面馍和一瓶咸菜,走13里地赶到学校。学校有食堂,条件好的学生交粮食兑换饭票,穷家孩子自带干粮,每顿饭只买一碗汤喝。冰天雪地的寒冬,课外就缩进60人睡的大通铺寝室,呵着胡萝卜般僵硬的双手,一边鸭子吞食状伸长脖子,啃着捂得发霉或冻成冰坨的冷馍,一边抱一本《艳阳天》什么的流行书孜孜苦读,那就是我“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多少次闻鸡起舞的煤油灯下,我看见了保尔那穿梭于炮火纷飞、枪林弹雨里的身影。多少次冷雨敲窗的破教室里,我看见了保尔那劳作于疾风暴雪、饥寒交迫的建设工地。多少个腹内空空、拉着母亲看病的路上,我想起保尔在双目失明、孤独彷徨中所经历的生死考验。多少个头顶烈日、火土里刨食的日月,我想起保尔在疾病肆虐的死亡线上挣扎着奋笔疾书的情景……
    不必讳言,那时我对该书最感兴趣的章节,还有保尔和冬妮亚的初恋。我在背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准确描绘出那个清纯、美丽少女的出场: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一双带花边的短袜紧紧裹住晒黑了的匀称的小腿,脚上穿着棕色的便鞋。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辫子……”读到二人拥抱、接吻的章节,我曾激动得彻夜难眠,末了是为其分手感到无穷遗憾——那是一个秋叶飘飞的公园,落日的余辉给特鲁哈诺夫岛涂上了一层金黄,房屋的玻璃也被照得一片火红,冬妮亚站在陡岸上的栏杆旁边,两眼噙着泪花,悲伤地凝视着蓝色的河水说:“难道咱们的友谊真的要像这落日,就这样完了吗?”

    二

    30年前,当我再次翻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已是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革版”。百思不解的,是书扉页上那段名言,把我最欣赏的两句话,改成了“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我这个人一根筋,绝不怀疑10年前自己会摘抄失误,就神经兮兮地四处找人求证。同学们都笑我迂腐,说译本不同自有语言差别,就像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有译为六句,也有四句,但最终的流传,自然是言简意赅的脍炙人口了。
    这个时候,我已在象牙塔的高等学府里凫游三载。很感谢保尔,是他那熠熠生辉的理想主义光芒,照亮了一个寒门学子的求索路标,使我在那个“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岁月里,在为填饱肚子而疲惫不堪的劳作之余,一直没有忘记读书。穷乡僻壤里,我从红宝书《毛泽东选集》到流行书《金光大道》,从样板戏《红灯记》到批判教材《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从手抄本《一只绣花鞋》到涉黄禁书《少女之心》等,反正是逮住什么读什么。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招,我能幸运地步入大学图书馆里,尽情挥洒阅读的快感,不能说这里没有保尔的功劳!
    四年寒窗,虽然艰苦,但和我在“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乡下相比,已是天堂里的幸福。最重要的是,重新品味曾经刻骨铭心过的精神食粮,重新品读曾经刻骨铭心过的英雄情结,我对那个“有一对蓝眼睛”的林务官女儿已不感兴趣,也不再为保尔和冬妮亚的恋情激动或悲哀。因学中文的缘故,居然被作者双目失明还坚持写作的顽强毅力所感染,一个光怪陆离的作家梦已旭日般在心湖冉冉升起。于是乎读书之外,写作已成为我理想这根青藤上最灿烂的花朵。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1982年我大学毕业前夕,校报和《南昌晚报》陆续发表了我的散文,这是我开始攀登文学殿堂的起点。
 
    三

   参加工作后成家立业,30年光景,如一树稠密的叶子,绿了黄了,黄了绿了,眨眼间已忽忽悠悠飘落殆尽。今天,在我书架上摆放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由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张文郁翻译、2009年北岳文艺出版社的再版本。
    重读名著,尽管感觉特定历史时期的有些名言已不适合眼下的时代,但我还坚持认为,是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大山之所以厚重,是因为有丰厚的积累。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是由于他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冲锋在前,在随时都可能为国捐躯的时刻没有退却,在罗曼蒂克的小资爱情和无产阶级崇高理想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他百折不挠,在病魔缠身、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下,他没有倒下,没有屈服,从一个贫苦出身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尔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动版本。
    曾几何时,在中国初步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刚刚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家庭的社会上空,物欲横流的浮躁气息甚嚣尘上,使许多人感到信仰危机,对原有的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迷茫。看到社会上大批的官员腐败、高度的贫富悬殊、强烈的道德滑坡等鱼龙混杂,我也曾一次次扪心自问:人最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生命的长度还是厚度?自由的绝对还是相对?物质享受的随心所欲还是与时代同步?人的一生究竟应当怎样度过?如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个口号放在今天已苍白无力,显然有“假大空”之嫌。然而志存高远并为之顽强拼搏,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个观点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秋万代永远不会过时。
    一只鸟能飞多高,关键看它由谁引领;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看他与谁同行。工作30年间,我读过无数的书,但我始终认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是引领我信念不倒、勇往直前的旗帜之一;我吃过无数的苦,但我始终认为比保尔一生经历的苦难要少千百倍。其实在人生途中,微小的幸福天天就在身边,容易满足时时都是天堂。人生的精彩,不是实现梦想的那一瞬间,而是坚持追求梦想的过程,珍惜并学会欣赏一路的风景——即使我们不能成为保尔那样的英雄,可以选择放弃过大的梦想,却不能放弃选择对的梦想!
    忆往昔峥嵘岁月,有坦途,有坎坷,有泥泞,有雨雪风霜,有甜酸苦辣,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面对风云变幻,我都清醒地、淡定地牢记一个宗旨:清清白白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喧闹的白天,我会把繁杂公务当做车窗外的风光仔细浏览,精心描摹;寂静的夜晚,我会把优美的文字视为皎洁的月光融进灵魂,码入纸张。几十年矢志不渝、笔耕不辍,使我这个从豫西北邙黄土里泡大的穷小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熟练的党务工作者,并业余涂鸦出200万字的文学作品。五十知命,六十耳顺。我在这个年龄段里,虽感自家还没被锤炼成为炉火纯青的“钢铁”,但我还是要向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夫斯基深鞠一躬!向那位高擎理想主义火把照亮我人生航程的保尔•柯察金深鞠一躬!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