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回望彭城

来源:作者:秋石时间:2012-07-12热度:0

林语堂先生在其著作中说,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从四十岁开始,这个时期就是他的徐州时期,也叫“黄楼”时期,苏东坡在这个时候露出了他的本面目,做事,兴建工程,为民造福。
  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总共两年,从徐州现在存留的古迹来看,苏东坡在徐州确实做了些大好事。徐州现在存有苏东坡活动痕迹的地方大概有两处,一处于黄河古道边,一处于云龙山那里。黄河古道边的是他治水的证据,有两处,一是黄楼,再一个就是苏堤,黄楼依旧在,高高的犹如一个宽广的佛塔,上边有东坡先生提的黄楼两字,这是苏东坡治水造福的铁证。苏东坡到徐州上任三个月之后,黄河决口,洪水来到徐州,水深一度超过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几十天不回家。灾难之时,富人总是表现的很私利,他们纷纷出逃,苏东坡劝他们回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不走。”把大家劝回去,齐心协力度过了洪灾,之后苏东坡加强了城基和增加了城高,建造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在外围城墙上,苏东坡还兴建了一座楼,就是黄楼。黄楼之命名含有防水之意。现在黄楼还在,旁边有镇水铁牛,徐州名人及官员多在那里题字,至于苏堤,已经看不见了,也行将消失,黄楼斜对面有一正在开发的楼盘,前几年在地基开挖过程中曾经发现过埋于地下的堤坝,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考古人员曾经去过,也曾经下令停止施工过,如今都已过去,施工继续进行,压在遗迹上的将是高楼大厦。
  堤坝虽然消失,却掩盖不了历史的存在,黄楼往西三、四公里有一条路,叫苏堤路,或许是历史上哪任官员取的路名,或许是百姓自发叫的名子,那些都不重要,此路足以纪念苏东坡修建苏堤这件事情。
  云龙山那里,保留下来的遗迹主要有东坡石床和放鹤亭。东坡石床位于云龙山山麓西坡,巨大的一块石头延绵好几十米,据说苏东坡在这上面躺过。想象一下,醉卧于此,无拘无束,发几句豪言,那种惬意,无法形容。现在在石床旁边石刻一副苏东坡石像,头戴高帽,美髯飘飘,一手拿笔,似所思,又似有所说。从前石床北边有一小片竹林,现在竹林已被扩大,绵延到石床四周及院子外边。苏东坡喜欢竹子,在竹子上面他有两个特别,一是痴迷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再一个就是画红色竹子。竹子在其心中不仅高洁,而且向上,是抒发情怀的一种隐喻。石床所在的院子叫云龙书院,北面大门上书写着这样的名字,南面的小门上最近被刻上了“东坡石床”这几个字。私下以为,作为云龙书院,其吸引力肯定不如东坡石床那么强。
  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上,原是一张姓道士居住地,苏东坡在徐州期间,因为抗洪,和张道士认识,两人有了来往,或许是苏东坡经常来此饮酒,两人惺惺相惜,谈古论今,东坡做了《放鹤亭记》,这里由此出名。现在这里被寺院包围,兴化禅寺香火袅袅,来此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亭子还在,旁边有一时刻,书写着《放鹤亭记》全文,鹤是没有了,搞了几个假的,在那里立着,假的也许立的更久,或许能立在那里一千年。自然,苏轼不会只在这几个地方活动,在其诗篇中有赞美云龙山西坡十里杏花村的,以及云龙湖的。云龙山西侧山脚下有一湖,那就是和西湖结为姐妹湖的云龙湖,徐州、杭州皆为大城市,两城皆有东坡遗迹,两城因为这些遗迹而提色不少。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就有意把云龙湖开发成西湖那样的景色,“如能引上游…之水流入此湖,则此湖风光可与西湖媲美,而徐州俨若杭州。”东坡此话未必是说说,他的内心是真想把彭城建设成美好之地的,在《灵璧张氏园亭记》中他写道:“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表明他此时已经和彭城有了深厚感情,愿意终老于此。
  为了缅怀苏东坡,后人在云龙湖边建造苏公塔,苏公塔内周边墙壁上依次镶嵌着35幅《苏东坡行迹图》,其中包括苏东坡在徐州的活动,有“彭城抗洪”、“石潭祈雨”、“醉卧石床”、“放鹤南天”、“黄楼盛会”等,生动地描写了苏轼在徐期间的辛劳和生活场景。在此不仅可以浏览苏东坡在徐州情况,还可以知道苏子之人生。
  当然,苏东坡不属于彭城,他属于天下人的,后来发生了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谪,行遍大半个中国,留下无数诗篇、美食及书画,也正是因为这些磨难,才会成就苏东坡的历史地位,才会被林语堂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文人。今天回望彭城,只是勾勒一下过去,让历史和文物碰撞一下。历史离不开奸人,也离不开被奸人迫害过的好人。在参观的时候回忆下历史,缅怀一下古人,也算是没有辜负过去。只有不忘记古人,才会铭记历史教训,才会少走弯路。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