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粽子的粽叶蒸煮之后的浓郁的清香,还有菖蒲和艾草混合搭配的味道,既有蒲草特有的清新,也有艾蒿那直沁心底的独特中药味儿。
看着沿路上三轮车或是停留在某个巷道口,或是骑车人躬身驼背,口中不停滴喊着“蒲艾啊,蒲艾啊!”悠长的声音穿透了清晨薄薄的雾霭,唤来了早起的长辈们,一窝蜂地涌向三轮车。叫卖者此时便是满脸的堆笑:“买上一串蒲艾,避避邪,图个吉利。”于是便从身后的三轮车上,左手捻出三四根长剑似的菖蒲,右手抽出两根艾草,两手再合并在一起递给那些满脸微笑的长辈们。钱一例是少不了的,叫卖人只是腼腆地笑着说:“钱没的事儿,随便给,赶不上一个做工的钱,只是让大家图个吉利。”不一会儿的功夫,巷道的人流逐渐多了起来,人们或停留问候,或是举眉低颔,而手中一例都拿着赶早市买来的还沾满露水的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古来已有。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而我,之于菖蒲和艾草的记忆,却是来自那遥远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后,母亲便早早地到门前的小河里收割菖蒲和艾草,菖蒲主要收割它的果实,与艾草一起翻晒干后,便用草绳捆扎起来,悬挂在正屋的大梁下面。每天母亲用锅塘烧开满满一锅洗澡水的时候,母亲便到正屋去摘下几片艾草的叶子放到滚开的水里,不一会儿整个厨房里都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母亲像剥笋似地将玩耍的满身是泥灰的我和哥哥扔到洗澡的长木盆里,木盆里早已经是掺和得不温不火的艾草水,洗在身上一阵的清凉,而这种感觉一直到多年以后,开始有条件购买六神花露水放到澡盆里洗澡才再次领略到。洗过澡之后的哥俩儿便爬上了已经搁置好的竹床上面,母亲便在竹床的旁边点上一支菖蒲的干果,插在一只酒瓶中,袅袅上升的青烟在傍晚的微风中四处散开来,刚才还在身边“嗡嗡”作响的蚊虫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了踪影。端午节的前后三天,母亲会用一小截红头绳捆上几根菖蒲叶子和艾草扣在正屋的门环上面,看着母亲每次虔诚的样子,曾经问母亲为啥要挂着菖蒲和艾草,母亲说有了菖蒲和艾草在门外把守着,端午节左右出来四处游走的孤魂野鬼就会退避三舍。那很多个夜晚,等到菖蒲的干果燃尽之后,我和哥哥便带着点滴的露水躺在屋里的床上,听着窗外风儿“呜呜”从屋顶掠过,猜想着会有怎么样的恶鬼因为我家门前的菖蒲和艾草而从门前经过不作停留?
昨天,打电话回去时母亲接的,母亲再三叮嘱要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草,说没有的话她就从老家送过来。我笑着说这城里什么都有的买。然而,当我真的从市场上也凑热闹买回一把菖蒲和艾草后,我久久地站在门口,不知道应该悬挂在什么地方。
其实,我的内心明白,菖蒲和艾草还是幼时的菖蒲和艾草,还是散发着那样独特的清香,只是,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里,我已经无法找到儿时的记忆!我丢失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无处安放的菖蒲和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