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山中觅福宝
来源:作者:李道华时间:2012-06-03热度:0次
四川东南是泸州,泸州东南为合江县,县内群山之中,大漕河畔,有一座古镇,活脱脱从山上长出来。此镇,名曰“佛宝镇”(现改名福宝镇),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岁月。在0.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00多家古店铺和三宫八庙,96%的民居为明清建筑。由于地处偏僻,古镇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这在当今四川,已属罕见。
同事是合江人,说起他的故乡山水古镇,总是津津乐道,不绝于耳。特别是对合江的尧坝、福宝古镇,更是赞不绝口,向我推荐:如到合江,定去两地游览,方可知古镇之风貌,山水之秀美。同事之言,动我心扉。于是筹谋出行计划。五一大假过后,终于成行。
出城那天,天降阵雨,一路上,时而阵雨时而阳光,车行至隆昌城外一阵暴雨猛袭,可喜的是,到达泸州城区,天虽有些阴沉闷热,但已是阳光露脸,不见阵雨踪迹。
酒城朋友热情好客,在他们盛情款待下,我们一行3人小住泸州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踏上了寻访福宝古镇之路。
三水绕福宝
福宝古镇位于贵州赤水市、习水县,重庆江津区三省交界处,离合江县城42公里。是明清时期从自贡贩运盐到贵州等地的盐茶古道必经之地,被称为“习部蛮荒水,东南裂地来。江临巴子阔,山倚少眠开。故国音书绝,天涯老鬓催。渝歌声太苦,中夜起徘徊……”夜郎古道第一关。
福宝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自古有“一蛇盘三龟”、“五桥锁两江”之说。长长的浦江河由东向西从古镇西边穿过,白色溪迂回于古镇之中,栗子河从南向北汇入浦江河,把古镇变成三水相汇,五桥相通形状。再加上四周青山翠叠,河岸绿竹遍布。高低起伏的房屋鳞次栉比分布在河岸边,排排的吊脚楼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如同贵州西江苗寨一般。这一奇特形式,在四川的民居建筑中实为少见。故被人们称为“佛之风水宝地”。
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初建镇时因交通不便,居民谋生艰难,于是借庙宇以兴场镇,故名为“佛宝场”。发展到明末清初时,福宝古镇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
美丽的传说
明朝末年,一场大火把佛宝场全部损毁,现在的佛宝镇是清末民初重建的,(故又称“新场”)。 镇里的古建筑大部分恢复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
重建时,乡民在正街上挖到一块直径达七尺的鹅卵石,由此引出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个名叫秀娥的俏媳妇,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日子过得美满幸福。有一年却飞来横祸,家中被盗贼洗劫一空,儿子饿死了,丈夫也病倒了,婆婆还急瞎了眼。秀娥伤心欲绝地到河边为儿子挖坑立墓,却挖出一个巨大的卵石,这块石头色泽艳丽、光滑透明,于是秀娥把石头带回了家,不料奇迹发生了:儿子复活了,丈夫的病好了,婆婆眼睛复明了,家里有了粮食。由于这块神石为小镇带来了福音,被奉为圣物。人们认为这是块“福天宝地”的灵石,有神灵庇佑,便纷纷迁来此地居住,小镇因此开始兴盛起来。从此,古镇更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
淳朴的老街
汽车到达福宝古镇时,已近傍晚时分。在新街边的一家酒楼放下简单行李,趁着天色还亮,我们大步向老街走去。
回龙街,是古镇现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长约450米,宽不过三四米,全部由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而上伸向前方,如同一首正在弹奏的优美旋律。街上的房屋间间相连,随地形而起伏。这些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洗涤,早已破旧,许多木板和墙壁上都显出岁月的沧桑。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一楼一底、前店后宅格局,灰瓦、白墙、青石板的天井,展示着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
正是晚饭时间,一位老妇端着饭碗坐在家门前高高的门槛上吃着饭,眼睛却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来历不明的游客。街边坐着三三俩俩的老人,或闲谈、或刺绣。一个小学生,端一张方凳放在门前,将就坐在门槛上俯身写着作业。一位老人,坐在路边,聚精会神地编着一个大竹筐。街中一片祥和,只有我们3人的身影,在这老街上不停地晃荡着,这里瞧瞧,那里看看,眼里装满稀奇。街上筑有一桥,叫回龙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桥中央镌雕着一条飞龙,桥中挂有剑,雄跨在白溪河上。是当时福宝镇大漕河段惟一的一座石拱桥。可惜如今桥栏大部分已被拆除,两旁建起门面,开成店铺,桥面已成街面。
沿回龙桥而上,街道两旁,民房紧紧相连、大小不一,清源宫、万寿宫、张爷庙、禹王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等五条巷道则是老街向外伸出的枝蔓。想当初,回龙街商贾云集、是古镇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可惜风光早已不在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源宫、万寿宫、张爷庙、禹王庙并不太大的古建筑中,好几座都在院内建有戏台,戏台利用进大门门廊上方空间建成,有的院内戏台的两个侧面还建有包厢。走过好多川西古镇,这种民居中建戏台却是非常少见的。建有如此考究的戏台,必有像样的戏班加唱,地处偏远的福宝要请戏班唱戏,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奢侈排场。
一条小巷尽头处,是惜字亭,座落在一棵黄桷树下。走到树下,我们才发现它。惜字亭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共有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八米,每层每面均刻有深浮雕图案,而且各不相同。它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 惜字亭已经有些歪斜,亭上浮雕也已风化残破,没有进行维修,不知它还能在世上存活多久。
古渡看开船
老街尽头处是一个古渡口,原建有上、中、下三个渡口,后下、中渡口被拆除,只留下现在的上渡口,至今还在使用。渡口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乡人刘灿山、陈俸等人捐银460两修建而成。
夕阳下的古渡口十分安静,暂时没有过河的路人。我们来到渡口边,只见一条铁壳渡船静静地停在岸边,一根手指粗的钢绳穿过渡船,链接着河的两岸。船上没有船工。我们正在纳闷之时,一位年轻妇女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到渡口,自行上船,解开锚锁,拿起船上的一根小木棒,不停地滑动着钢绳,渡船竟动起来,沿着钢绳固定的方向慢慢向对岸驶去。这一奇特的开船方法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大感惊奇。据说电视剧《世纪人生董竹君传奇》中,董竹君离开合江去上海创业时的码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奇特的古镇
古镇虽小,但它奇特,在于宫、庙,在于人文。和中国许多古镇中的祠堂、寺庙、会馆宏伟壮观相比。福宝许多重要建筑却显得非常平和,若不走近门边看门楣上的字样,不会发现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禹王宫、何氏公馆、仁字堂、张爷庙等就让人感觉不够气派。这是因为福宝古镇建在两座山中间的一个浅丘地带,高低起伏,没有足够的扩展空间。由于民居、宫、庙浑然一体,反而让人感到更加“人间烟火”。就连建在古镇最高处的山神庙也都非常低矮,也许这样天上神仙会与世人更为亲近。由于顺应地势,古镇显得错落有致,倒十分精彩。
福宝民居还有一绝,叫“岩居屋”。建在福宝山岩之中,以岩穹为顶,人杉树为柱,以石壁为墙建筑房屋,人们称之为“岩居者”。如今,岩洞里的几乎不再有年轻人,只有一些老人还舍不得离开这住惯了的清凉之地。
福宝还是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过的革命烈士穆青的故乡,(穆青曾和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曾任四川临时省委书记,1930年被国民党杀害)。鉴于福宝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北京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先后来此拍摄了《狂》、《米》、《山风》、《傻儿司令》、《世纪人生》等电影电视剧。著名导演凌子风等不少电影艺术家、画家、摄影家、历史学家也对佛宝古镇给予了高度评价。
清晨游福宝
还在睡梦中,一阵阵鸡鸣声将我从梦中唤醒。抬头看窗外,天色还早,四周的山头笼罩在浓浓的白雾里。但过路的汽车声、行人的言语声,一阵阵从窗外涌进屋内,在我的耳边回响。睡意顿消。起床梳洗,我们去看看清晨的福宝。
一只小白鹭在浦江河边慢慢地走着,专心搜寻着游动的鱼虾;一家凉台上的花盆里,一株三角梅向河中伸出长长的手臂,手臂上开满鲜红的花朵,微风吹来,手臂轻摇,恰似一个美貌少女在轻盈起舞。两边的青山依然被浓浓的白雾遮盖着,只有浦江河的两岸没有雾,是清亮的。山区的气候真是神秘多变------
穿过福宝大桥,走进农贸市场,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古镇热闹的气氛,街道两边到处是各式各样摊铺、买卖声此起彼伏, 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着,古镇又开始了它新的平凡的一天。
脚步又踏进老街,我和夫人到昨天去过的但氏商店里,再次买了一桶老板娘自酿的桂花酒。闻着桂花酒的奇香味,带上山里长的野生菌,我们再次眺望着古镇,酒楼老板用她那惋惜的目光,目送着我们渐渐远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