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我的“六一”

来源:作者:李文莉时间:2012-06-01热度:0


    今天是“六一”,总想写点什么,可又无从说起。

    一大早醒来,就对同睡一张床上、读高一的外甥女道了声“六一”快乐,丫头白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得,算我自讨没趣。

    老父亲则在外面喊着:起来了,面包夹煎蛋,过儿童节咯。还对我说:今天咱地质大院里有苏宁电器的专卖场,有免费赠送礼物给小朋友呢,爸爸带你去哈。我说好啊,反正我个小,走路又像极了蹒跚的孩子,再过几个“六一”都成,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细细想来,时光真的是不经过的,这一晃,我又即将迎来我的第四十六个生日了。回味以往,由于我的腿脚不便,记忆深刻的“六一”并不多见,唯一能真正铭记于心的儿童节就只有两次,一次是我小学一年级,另一次则是我陪外甥女一起度过的“六一”。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镇的山坡上度过的,那里有低矮的房屋、青青的草,以及我曾经跌倒后爬不起来的那条家门口的小水沟。据母亲说,那时单位的幼儿园并不想收我,是母亲找到单位的领导,甚至和园长大吵一场,才为我争取到上幼儿园的权利。我真的很难以想象善良且一向低调的母亲为我吵架的样子,不过最终我还是进了幼儿园,好象还读了好几年呢,至于在那期间怎么过的“六一”,对此我是毫无印象。

    我十岁那年,在我的执拗和父母的疼惜下,终于走进了镇上的一所小学。至今也还清楚地记得我的那个快乐的“六一”,那好象是我一生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六一”,是闪亮记忆里最为醒目的一抹。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记得那天,母亲早早地叫醒了我,为我穿好我心仪已久的白衬衫蓝长裤,因为这一天我要上台宣誓,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将会飘荡在我的胸前。父亲给了我两颗极高级的上海奶糖,仅凭那鲜亮的糖纸,我想都足够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更不用说那糖本身的浓浓奶香滋味。

    我由阿婆牵着,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学校,然后把我交给了在那等候的王姐。王姐是这个学校的初二学生,她家就在学校背后,每天中午王姐就会去学校饭堂取来我的蒸饭,把我领回她的家照顾我吃,下午放学后就由她负责把我送回家,家里每个月给她五块钱作为酬劳。

    这一天的学校异常地热闹,大喇叭里不停地响着儿歌,学校礼堂的台下,挤满了各个班级的长条凳子。王姐将我安顿在我的班级里,并嘱咐我的同学照顾我,就离开了。

    在会没开始前,我和同学说闹着,并从兜里拿出了那两颗高级奶糖显摆着,同学们都羡慕得要死。随后喇叭里传出了上台宣誓加入少先队员的名单,其中有我,我既开心又紧张。我由同学搀扶着上了台,站立在少先队队旗面前宣誓,因我右手很是颤抖,就举起稍微好的左手,为此闹了不少笑话。当老师为我佩带上崭新鲜艳的红领巾时,那种激动心情,如今想起来都心生感慨。

    大会结束之后,便是各个班级参加游园活动。因我的不便,我只能由王姐领着,站在教室外面看着别人玩,什么吹蜡烛啊,摸象鼻子啊,猜谜语啊。此时我想起了我兜里的糖,一摸,没了,许是让哪个贪嘴的小猫咪给叼了吧。不行,我得去参加一项活动,赢块糖吃。

    我便由王姐搀扶着,走进一个高年级的教室里,在特殊照顾下,将一个乒乓球极近距离地送进了青蛙的嘴里,老师便奖励了我一颗糖。我开心极了,马上放进了嘴里,糖是土制的,没有纸包裹,且还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红糖味,全然不及父亲给的那两颗糖,可我的心里仍然充溢着喜悦感,这种感觉真的是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我的第二次“六一”,是事隔二十年后,外甥女两岁时,陪她一起度过的。当时已快走进二十一世纪了,我家搬来绵阳也已近二十年了,舶来品在这座新兴正悄然崛起,麦当劳快餐店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儿童节之前,便听说麦当劳快餐店将于绵阳落户,并将在“六一”开张。当时并不知晓麦当劳是什么,只觉得名字新奇,又是洋玩意儿,一定不错的。父母便决定带上2岁的外甥女和32岁的我去开开眼界。

    记得那天太阳很大,我们乘公交车来到麦当劳快餐店门口。不过才上午10点多,就见门口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其间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带着孩子过节的。队伍真的很长,一直通到快餐店门口,左右两边还牵着长长的线拦着,并随时可见保安在维持秩序。

    既然来了,我们也毫不含糊地排进了长龙里。队伍挪动得极慢,排了大概近两个钟头,才看见麦当劳快餐店的门,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麦当劳卡通娃娃迎接我们,极富感染力。

    我们进得店里,里面十分拥挤,也喷香。父亲好不容易为我们逮到个座位坐定,看着别人点的东西,口水都流下来了。此后,父亲也为我们点餐,一端上来,我和2岁的小外甥女都兴奋极了,那金黄颜色的炸鸡腿可真香啊,薯条也别具风味,那一餐真是喂饱了肚子里经年的谗虫。

    在这之后,我们又去吃过无数次,尤其是小外甥女,是一路吃到大。其后,又陆续增加了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店,真是好不热闹。

    时光匆匆,一转眼,又过去了许多年,就连小外甥女都已长大成人,再过两年,就要离开我们,去开创她的崭新人生。

    我想,“六一”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无论我们脚下的路走得多远,那份甜蜜的童年记忆,总会占据心灵的一角,每每读来,都是那么鲜活、生动。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