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陪嫁牡丹塞外传奇

来源:作者:张静时间:2012-06-01热度:0

   “洛阳牡丹甲天下”,说起牡丹,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牡丹之都”洛阳。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塞外边陲的赤峰市宁城县,一户农家小院中,也有一株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这株牡丹花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小满时节,正是牡丹花盛开之际,我与几个影友相约,早晨四点钟从赤峰市区出发,驱车赶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乡长皋村的乌向明家,一路上山环水绕,晨曦中覆盖着一层新绿田野和远处秀丽山峰,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图画。此时,我们早已心驰神往,再美的风景也无暇欣赏了。
   大约走了近二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走进小城子乡长皋村的乌向明家,听说是来拍牡丹的,主人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小院内。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唯有那院子中央几簇枝繁叶茂,嫣然盛开的牡丹花格外显眼。
   在主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窗前那株有着330多年历史的牡丹花祖旁,一股淡淡的幽香悄然潜入肺腑之中,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那株神奇的牡丹虬枝苍劲,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花瓣片片相依,巧妙自然的包拢着淡黄色花蕊。由于昨夜下过小雨,花叶上挂满晶莹的露珠,托在佛手般绿叶上的粉红花朵好似睡梦中美人,更加楚楚动人,富贵典雅,不愧为“国色天香”。
   我轻轻的走近她,伫立花前细细端看,此时不想按动快门,真怕那细微的声响惊扰了她那甜美的睡梦。
   恍惚间,300多年前的那个早晨,塞外的草原芳草茹茵,五彩的野花随风摇曳,洁白的羊群如珍珠撒在碧绿的地毯子上一般,蔚蓝的天空中祥云朵朵。这是多么吉祥和美好的日子,一支盛大的送亲车队由远而近慢慢走来,有位盛装女子端坐在车辇中……车子里满载金银珠宝,其中有一株盛开的牡丹花栽种在雕花的大缸中。
  “来了,来了。”一位威武的少年,策马扬鞭飞驰向前,草原顿时喧闹起来,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捧洁白的哈达,斟满香甜的美酒,来迎接这位从皇宫中走出来的公主,迎接那御赐的陪嫁牡丹……
   “我从五六岁起就开始侍弄这牡丹花,几十年了,不知什么原因,今年的花朵开的稍小了些,也许明年就好了”站在我身边的乌向明老人,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一句话,把我思绪拽会眼前。此时,小院正笼在旖旎的晨光里中,那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也在微风中轻轻抖落着身上的露珠,一点点绽开处子般的笑脸,我急忙举起相机,扑捉那美妙的瞬间。
    据史料记载,当年,康熙帝为巩固北部边疆,遵其祖训实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策略,对大旗王子下嫁公主,小旗王子下嫁郡主,以维持与蒙古人的友好关系。乌家是清代喀喇沁部蒙古贵族万丹伟征的后裔。喀喇沁部蒙古曾为清王朝的建立有过汗马功劳。于是在公元1676年将自己的叔伯妹妹爱新觉罗•固伦郡主以公主名义下嫁给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为妻。
   在那个皇命难违的年代,一个弱小的女孩,虽然身为高贵的郡主,却也不敢抗旨不遵。她是一个聪慧贤淑的女孩,当她听说要远嫁塞外的时候,她向皇兄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让皇兄把御花园中那一株自己最喜爱的牡丹作为陪嫁带走。
   牡丹本是中原之花,塞外苦寒之地极难生存。皇帝明知其中的寓意,但为了他的江山社稷,不得不把金枝玉叶般的郡主远嫁塞外。郡主出嫁之时,康熙特命从宫中御花园移出一株名为“富贵红”牡丹花作为陪嫁,并赐资在小城子建驸马府,以表兄妹之情。
  “如若那娇贵的花朵都能在大漠上生存,我也一样。如若那花不在,我也将随之而去。”人与花相似,花与人相知,塞外虽然寒冷,牡丹却神奇在驸马府中茁壮成长。固伦郡主就像那花一样将自己的根深深的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
    固伦郡主及乌氏一家对这株牡丹倍加珍爱,牡丹成了乌氏传家之宝,代代相传,精心护理。由于家族的繁衍壮大,牡丹的第七代传人格末普勒于道光二年(1822年)从小城子迁居到山清水秀的长皋村七爷府,并将牡丹移栽到新宅内,长皋村山清水秀,这株陪嫁牡丹就在长皋村静静盛开着。
   330年过去了,远去了康乾盛世,早已消散了狼烟战火。300多年的雨雪风霜,那雄伟宏大的驸马府已然不存在了,那聪慧娇美的固伦公主,也早已香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唯有那株国色天香的牡丹富贵红,还枝繁叶茂的生长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像花神一样守护着她的郡主,守护着郡主的子孙后代。
   乌向明老人说:“如今陪嫁牡丹也被移植成活了几株,邻院一株移栽的40岁龄的子孙株,如今也已高达1.5米,盛开时节,花香百里。”
   我们几个影友,又相继来到到那隔壁院子里,窗前的几株牡丹花在窗前排成一排,主人撩起罩在花池上的帘布,那几株牡丹花着打着骨朵,大大小小有几百朵的样子,有的花骨朵已经露出淡淡的花色来。据主人说帘子是遮光用的,是为了延长花期,等一些南方远道的而来的朋友。
   真如那诗中所说;“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据专家考证,这株陪嫁牡丹也是神州大地上年岁最古的一株牡丹,被植物界专家誉为生物奇观、活着的文物”。如今,这株陪嫁牡丹已成为塞外一处少有的景观,每当花开时节,小院里人流如织,前来赏花者、摄影人络绎不绝。我凝望着盛开的牡丹,领略那国色天香的淡定从容,将那雍容华贵的芳姿定格在相机中。
    赏花的人已陆续走进拥进小院,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不用相约,明年牡丹盛开时,我们还会来看她。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