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向东是大海

来源:作者:林四海时间:2012-05-19热度:0

向东是大海

文/林四海

    初夏时分回到老家的时候,路边的一畦一畦的油菜籽荚正沉甸甸地摇摆着,颀长的麦秆儿顶着微黄的麦粒齐刷刷地排着方阵,忽然想起了“环肥燕瘦”的说法,倘若这肥硕的菜籽荚是“环”的话,那修长泛黄的麦子就应该是“燕”了。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儿的香味,有麦子的清香,有菜杆的青涩味儿,还有布谷鸟饱含韵律的叫声。

    三叔正在门口卸着摩托车上一网兜的文蛤,我走上前去和三叔打个招呼,三叔咧开嘴笑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馋猫儿鼻子尖,等会儿走,我刚从海边回来,带了一些文蛤回来了,弄方便袋装一些带回家,新鲜着呢,刚刚从滩涂的淤泥里扒出来。”看着三叔的裤管上都满是泥浆,脸颊上还溅了几颗已经变干发黑的泥点儿,我心头酸酸地说道:“叔,留着你明早上去市场卖把,这文蛤现在价格高着呢!”“这是哪里话,价格再高,你吃的还是有的,再则,现在这文蛤刚巧有籽,肥着呢,鲜着呢,这个时候不尝尝,再往后就要到秋凉了才能有这么好的文蛤呢。你不回来我还准备趁人带一些给你呢。”说话间,风风火火的三婶已经拿了一个大方便袋出来了,不由分说地就用手捧着往方便袋里装。

    我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三叔聊着天。三叔说:“现在海边的文蛤比前几年要多了,赶海的人的钱也好挣多了,这都得益于什么沿海大开发啊,我也不懂啥开发的,但是我知道,现在滩涂围垦,比以前滥捕的时候要好得多。就单单每天帮老板做工,一天的工钱都在一百多元,想吃海鲜了,找老板买的价格也不贵。”我知道三叔说的是真心话。老家紧靠着南黄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三叔就是海边那一辈子赶海挣钱的人。

    其实,到海边的路程也就三四十分钟。记忆中几次跟三叔赶海的情景依然无法抹去,恍若昨天。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叔骑着自行车,后座上一边挂着捕捞的器具,一边就是我坐在箩筐里,泥土的路颠颠簸簸、坑坑洼洼,到达目的地后三叔就将我放在滩涂的边沿上等候他,在上盯住我不能离开,然后三叔背着耙子、竹篓等要趟过很远的港汊,直到在我的视线里变成一个黑点后,然后俯着身子在泥泞的土壤里仔细寻找生活的来源,不一会儿后就要趁着涨潮的前夕,再拖着沉重的收获回来。回来的这个时机的把握很重要,早了就几乎没有收获,晚了就连人带货一起留在那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我曾经听三叔说过,赶海的人不能太贪,一定要在涨潮前回来,老家就有一位小伙子初次赶海,结果误了回来的时间,撂下年轻的妻子和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永远葬身在大海里。第二次跟随三叔去赶海的时候,正是我高考后回家的日子,那天清晨我骑着车子跟着三叔沿着砖石路来到了海边,尽管一路的颠簸还是挡不住我初次赶海的憧憬与期望,三叔再三关照要我紧跟着他,只要我帮他拎着网兜,不能落下半步。在脱掉长衫顶在头顶上趟过三个小港汊后,我全身都是海水浸泡后的疼痛,跟着三叔在滩涂上扒拉了一个多小时,收获半篓的文蛤后,又手忙脚乱地跟着三叔往岸边奔跑,看着海水慢慢在后面追着,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对大海的敬畏和恐惧。第三次跟随三叔去海边的时候,海边港城已经开始有模有样的建设了,三叔也换了摩托车了,沿途全是一例的沥青柏油满路,摩托车行驶在上面稳稳当当的,十多分钟就已经到了海边。海水已经离岸边越来越远,勤劳的家乡人在开始匡围滩涂,实行滩涂开发二次利用,已经不需要再过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港汊了,三叔就在人家老板承包的滩涂上帮工捕捞文蛤,按照捕捞的斤两计算工资,那一次我没有再站到四溅的泥土中,但我能感觉到三叔在做工的过程中脸上露出来的那种平和,这种平和是基于对生命安全的一种放心态度:不需要再因为涨落潮对生命形成的威胁而担忧了。之后我单独再去过海边几次,已经不是去赶海,而是去看海、欣赏海了,港城、港区、港口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初具规模,巨大的风电机组昂然挺立在滩涂上,身边尽管还时不时有像三叔一样赶海的的汉子,但是那种在围堤里捕捞文蛤的安全感,不亚于农人在平坦的田间劳作,这种安全感是因为人定胜天、是因为沿海大开发带来的!

     我的家乡,向东是大海!望着一粒粒的文蛤恍若晶莹的雨花石一般在袋子中闪着诱人的光彩,我心中有一股亲情的温暖流过,这么些年每到文蛤上市的时候,我的餐桌上总免不了有三叔带来的各种海鲜,随着时光的变迁,三叔那一辈人依然还在海边坚持着他们的梦想和追求,只是这种梦想和追求,更多的是一种幸福的安详与宁和!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牛叔走了

下一篇: 渐失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