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在人间我的大学
来源:作者:那山那石时间:2012-05-15热度:0次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自古亲情演绎人间伟大爱情。母亲的大爱,充满了温暖人间的每个角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母爱传承,成为一部东方的文明史,母亲对我们的点滴之爱,成就了我人间的大学。
人间三月不知肉味
西部贫困的农村,70年代仍然是三月不知肉味的困窘身体营养的匮乏。要赶上吃肉的机会,几乎只有三个机会可行。一是盼望360天到点的春节,有些人家还几年都过不上;二是亲戚贺新居或者娶媳妇嫁女等之类的重要摆酒宴;三是灾难性的农村牲畜掉崖摔死,由众邻居出钱分割回家或是赶场天拿到乡里的集贸市场炖了买吃,农村人管叫“汤锅”。
亲戚酒宴打包和集贸市场上买肉吃的体贴,最能体现母亲的舔犊情深。打小时候,边远偏僻贫困的农村很少有酒宴。遇上亲戚有事,母亲前往帮助看望。就餐时,母亲舍不得将自己夹的那份肉食在餐桌上自己消化,而是事先准备好阔叶乔木的叶子,等着桌子上的亲戚们一起喊着开始夹菜,便把属于她夹的那份摊在树叶中。等吃完了碗里的玉米饭散了宴席之后,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树叶里积攒的肉食打包回家,一道和我们兄妹分享。我们心里欢呼雀跃,早已垂涎欲滴,高兴得不得了,感觉这是世界上最阳光的日子。
再就是集市上的“汤锅”。那个时代,农村如小猪小狗之类的小牲畜,如果不是因为流行病感染而深埋掉,农家人是不会自家打理了烘干留着吃肉的。而是拿到门前的小溪边打理好后,背上一些柴禾和锅碗瓢盆,拿到集市上,找来几块石头垒成一个小灶,慢火炖熟了,等着赶集的人来买吃,卖些零钱捡回点损失。当时的物价为五角钱一碗,约定速成的。但这五角钱,已经足够一家人几个月的盐钱。没有点经济基础的人家,是不会去吃那些东西的,尽管流着口水。
我是母亲的遗传基因,个头矮小加之营养不良长得瘦骨嶙峋,每七天的赶集是农村农特产品交换和购置家庭生活用品的特定时间,也是能够宠上母亲花血本单独开小灶买吃的机会,吃的对象就是家中没有的诸如水果和糖果之类的东西。
那时去吃“汤锅”,基本是男人的专利,因为男同志把持着家里的经济,农村妇女是不会去那些场合的。太馋肉的一次,缠着母亲花了5角钱买了一碗煨熟了的小猪肉,那味道是如今怎么回味也感觉不出的,那种香味如今再也吃不出感觉来。如今工作了,吃肉场合成了每餐必备的营养调解,但是永远也没有当初那种回味,这恐怕是与母爱的滋味和时代境况有关。
汗水积攒的“大学”费
我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从小看惯了父母亲常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连生活的温饱都出问题,一心想走出家里的那座大山,于是拼命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老屋的那堆子同龄里,由于从小就有了目标,我比起他们来说,在学业上已经优秀得多。
时代在变迁,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似乎都在延续,没有多少改变。用当前流行的一句话,说中国的教育是把家长逼穷,把老师逼疯,把孩子逼傻。而我的不懈坚持和顽强拼搏,以致把母亲逼惨。
那个国家统配的年月,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国家分配,端上了铁饭碗吃上皇粮,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在农村考不上是个担忧,考得上更是个担忧。有幸考上了中专,四处借债的问题留给了母亲。
在中专三年,我靠着勤工俭学补助和母亲的到处求人借钱完成了学业,个中的辛酸,只有母亲知道。父亲的举动,就是智力支持和心灵的鼓励,筹钱的事情,母亲做得太多。
中专毕业,按照当时的政策线路,拿到了吃皇粮的本子,到乡镇去做了一名技术员。从此,社会大学的这本“心账”,又在母亲的担忧中成了阵痛。
流淌在人间的母亲河
我是个性情中人,感情细腻而自控力不强。生于斯长于斯,对农村农民的感情很深,在生活积淀的细胞里,农民纯真的分子味太浓,平时总是在和农民群众打交道中因工作需要而喝酒,这是人间大学里母亲最大的担忧。
每当外出回家或春节回乡,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注意别喝醉酒,成了天下母亲中《常回家看看》那首歌的真实写照,我的人的大学总有母亲的呵护相伴。
母爱如水,如同大海,更似黄河长江,源远流长。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究其根源,与养育有关。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中华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抚育儿女,古今多少爱国英雄和名人,无不与母亲的大爱有关,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来源于母亲的大爱。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武穆还我河山留绝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画荻教子,望子成龙,欧阳修终成大师;孟母三迁、孟珂泽益、良禽择木而栖。古之母爱不胜牧举,今之母爱依然传扬。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