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英烈不曾远去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2-05-12热度:0

                       英烈不曾远去
                            ——拜谒张广、江德宽之墓
                                 向卫华

   2012年5月4日,阳光明媚,绿意融融。我随古丈县文艺家采风团来到高望界乡吴家坪村进行采风。快到吴家坪村口时,前来迎接我们的村支部书记陈光波说,“张广、江德宽之墓”就在这坡上。“张广、江德宽之墓”?听后,我的心情顿时感觉沉重起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从父亲的嘴里知道,张广和江德宽是当年湘西剿匪英烈;长大后,我曾无数次到过李家洞烈士纪念亭,瞻仰在李家洞剿匪中牺牲的英烈,张广和江德宽也在其上,不过,张广和江德宽的遗骸却不在这里,而在吴家坪。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希望有那么一天,能来到吴家坪拜谒“张广、江德宽之墓”,寄托我对英烈们的哀思,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心里不禁产生了许多遗憾。是啊,英烈离开我们都已超过一个甲子了,可我却不曾拜谒过,扪心自问,良心何在?没有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哪来的幸福生活?今天无意中能来这里拜谒,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到全不费工夫。
   我决定到墓地拜谒,在这一点似乎算是个怪癖,每到一地,我总喜欢拜谒名人墓,特别是那些英烈墓。人要想纯净一些就应该好好看看英雄,人要想看的远一些就应该学学历史,因此,对英烈,我始终有一种爱恋、感激、松解不开的情结。墓地就在路的上坎,不过几米石级。我怀着万分肃穆敬仰的心情,缓步拾级而上,短短的几米石级,我竟然走了十几分钟。路两边开满了野花,红的、白的、黄的……淋漓尽致,气势磅礴,野花因地势成圆形,点缀在绿色之中,仿佛是吴家坪人为英烈编织的一个巨大的花环。我的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走重了一点而惊醒长眠地下的英灵;我的脚步走得很慢、很慢,生怕快了一点而忽视了路边的风景。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打扰了树枝上和花丛中的小鸟,它们纷纷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仿佛正在轻轻唤醒英烈们的魂灵,告诉他们有人来看你们了!清脆的鸟鸣使正午阳光下的墓地显得愈加空寂幽静,真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皆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来到墓地,立即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敬仰的心情油然而生。这是一个小平台,不过几米见方,周围苍松翠柏。一股股的泥土气息饱含庄稼和花卉的浓香从远处随风飘来,把我紧紧地包裹起来,仿佛我也化成了泥土的气息,满山飘荡。四周的山坡上林海茫茫,映山红点缀期间,映山红开得那样的盛,那样的红,仿佛由于我的到来,一夜之间怒放了。映山红一“怒”,仿佛从大地深处吸取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吴家坪,那满山满坡的映山红,那一树树的映山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天、映红了山、映红了水,映红了我……此时,我想起陶铸的著名诗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
   这是一座合葬墓。墓前立着一块石碑,青色的底子,刚劲有力的七个红色大字:“张广、江德宽之墓”,碑顶刻着一颗红五星,此外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碑文,也没有碑联,更没有什么事迹陈列室,如此的简单明了。这让前来拜谒的人无法想象出与他们相关的任何东西,但却又往往使人能够产生出许多许多的联想。是啊,难道他们真得图这个吗?不!他们图得是长存于天地间的正气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这就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永恒的财富,正如朱德元帅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的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一座坟墓就是一个壮烈的故事。在墓前,陈支书给我讲述起来,让我的思绪和情感穿越时空与62年前的那段惊心动魄腥风血雨的历史交融碰撞。张广,生于1924年,陕西延安人;江德宽,生于1928年,江苏吴洲人;1950年,张、江二人随军南下,来到湘西剿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950年3月,张、江二人不顾生命安全,毅然来到大土匪张平的老巢——李家洞工作,肃清百年匪患,发展当地生产,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张任二区区长,江任共青团干事。当时,大股土匪虽被击溃,但匪首张平仍不死心,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府,收集残匪,组织暗杀、暗探及指派匪徒假装积极混入农会,对剿匪军民进行造谣、暗杀等活动;1950年5月31日,张、江二人从吴家坪检查生产,帮助百姓春耕,后经半溪去石门寨;残匪早已在险道杉木垭布下两道伏击点,待张、江二人来临,前后夹击,二人中弹光荣牺牲,为了古丈人民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张不过26岁,江则仅有22岁,都是花一样的年纪。闻讯赶来的老百姓眼含热泪收拾张、江二烈士遗体;之后,经二区党委同意,在吴家坪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时立有石碑一块,上书:“军人为国来牺牲,民众钦敬如似宾;合力推翻专制止,作好拥护民众心;纪礼微少民意表,念诗不多作追殉;区长虽逝精神在,长久传扬万古名”,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听完陈支书的讲述,我不禁潺然泪下,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乌云,几丝细雨随之飘来,但阳光仍在,于是,雨丝借了光,成了太阳雨,根根雨丝在空中织来织去……过了一会儿,乌云飘走了,细雨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每一层色彩都清晰可辨。
   岁月流转,青草依依。先烈离开我们已经62年了,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对他们的思念从未褪色,正如美军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将军说的那样:“二战老兵不曾远去!”是的,英烈们牺牲精神不以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不以时代的变迁而褪色。此时,我的心情也更加沉重起来……在墓前,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向长眠在地下的忠魂致以深深的敬意!
    坟墓成花篮状,前高后低,嵌着白色的瓷砖。我绕着坟墓走了一圈,轻轻地,轻轻地走着。拂去尘土,英烈从不曾远去。此时,清明节已过去一个月了,但坟上挂的几十个五颜六色的彩球却依然那么鲜艳夺目。先烈的远去,给人心灵永久的震撼,又给人太多的哀思。陪同的陈支书说,每年的清明节,附近的村民都要来这里挂亲;凡是来这里旅游的人,包括那些外国人,都要来这里拜谒;这不仅是一种仪式,也不仅是一种纪念,而是英烈的精神永存,给人的灵魂进行洗礼。陈支书的话让我感慨万千,“青山有幸埋忠骨,何必裹革马尸还?”一个人,死后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后人来埋葬你的地方缅怀你,特别是那些与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因为为了他人幸福而平静的生活,你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就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就会永远怀念你!
站在墓地,我心潮起伏,无限景仰。我放眼四周,这里山色秀丽,如黛如染,周围环境肃穆而优美。墓地后面是古丈第一山——巍峨的高望界,山脉连绵不断,山上树木葱茏。鱼儿溪从大山深处流来,在这里转一个湾后,汇入酉水。潺潺的溪水声随风飘来,十分清脆,如流动的一串串绿色音符在溪谷飘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岁月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但是对英烈,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我在这里拜谒的不仅仅是烈士的英灵,而且对我的灵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英烈垂青史,浩歌贯长空。拜谒“张广、江德宽之墓”后,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死者安息,生者有为。我想,虽然两位先烈的英灵早已融入古丈山水,早已成为参天大树,但是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亦激励着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做出积极而无私的奉献。
第二天,早晨。丝丝缕缕的晓雾飘浮在溪谷之间,给吴家坪的青山绿水涂上了一层淡影。早早地,我就起床了,从溪畔采了一些还带有露水的野花,摘了一枝嫩嫩的映山红树枝,编了一个花环,独自一人,迎着鸟语花香来到“张广、江德宽”的墓地,我将花环端端正正地摆在墓前,谨表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伫立在墓前,我低头默哀三分钟,此时,我想:面对长眠此地的英烈,我只能用敬仰、感激的心去缅怀、纪念他们。
   我随采风团离开吴家坪后,溯溪而下,在蜿蜒的山路上慢慢地走着,听着路边的溪水声,听着树枝上的鸟啼声,我一路上都在追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我愿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面对群山和溪水,我在心里默默呼喊道:张广、江德宽二位英烈,你们不曾远去!

地址:湖南省古丈县纪委
邮编:0743——416300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