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春行葫芦岛

来源:作者:金航时间:2012-04-21热度:0

   多年的愿望,总想去海边走走,去感受一下那大海波涛汹涌的海浪,特别是那海边古城中所发生的,如今随着海风而逐渐散去的历史故事。恰好《东北地矿经济》编委会在葫芦岛辽宁有色105地质队召开年度会议,圆了一个我多年的梦。
     随着动车的飞驰和车窗外景色的飞逝我们来到了辽宁省美丽的海滨城市--葫芦岛。葫芦岛是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原名锦西(1994年10月更名为现名),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京沈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国家36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葫芦岛是半岛,伸向辽东湾内,因头小尾大,中部稍狭,状如葫芦而得名。该半岛西与秦皇岛港相对,东与营口港遥遥相望,港口朝南,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季结冰徵薄,是我国北方理想的不冻良港,半岛历史悠久,历尽沧桑。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辽东湾有个兴风作浪的妖怪,渔民出海打鱼常常是有去无回。面对百姓受难,铁拐李把自己的宝葫芦籽交给一个叫王生的渔民,并告诉他,当这个宝葫芦长成时,用中指画多大圈,宝葫芦就会变多大,拿着它可以降妖除怪。王生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精心侍弄,葫芦籽果真长出一个溜光的大葫芦来。一天,蛇怪跑到宝葫芦旁,一口将宝葫芦吞下。 说时迟那时快。王生一个箭步冲过去,爬进蛇怪嘴里,一把抓住宝葫芦,把宝葫芦从蛇肚时拽了出来。他举起宝葫芦,刷地一声,只觉得脚下无根,耳边生风,宝葫芦带着他腾空而起,接着又翻身落下,这时王生咬破手指,绕着蛇怪用中指画了个大葫芦。 顿时,海面风平浪静,海湾出现了一个葫芦形美丽的半岛,正好把这五里多长,二里多宽的大蛇怪压在海底。今天,海面上仍可见那龙鳞般的怪石,当地人说那就是被葫芦镇压的蛇怪鳞片。当然这只是半岛来历的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
会议的间歇,105队领导热情地安排我们游览了兴城古城和九门口水上长城。
   下午车辆在浓雾中行驶,遗憾的是近在几百米外的大海被浓雾笼罩着,只能听到阵阵的海涛声,而见不到宽阔蔚兰的海面。在导游“小翠”那开朗又不失幽默的说笑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到了兴城古城外。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圆形的瓮城,瓮城向外开南门,西墙被扒开数米以方便行人出入。
爬上城墙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兴城古城略呈正方形,据导游“小翠”介绍,兴城历史悠久,辽代设置兴城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为了巩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防御蒙古部落和女真人的侵扰,在山海关外"只设卫所,不设州县",先后设立了二十五个卫,实行军政合一式管理,宁远卫就是其中之一。
  明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镇守辽东总兵官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及镇守辽东太监王彦联名奏请朝廷修筑宁远城,两年后工程竣工,当时称宁远卫城。宁远卫驻军5600人,守城士兵战时出征,平时屯田劳作,家属也随军士从全国各地前来定居,后代逐渐繁衍。卫的长官称卫指挥使,既是一卫的军事长官,又负责审理所辖地区的民事案件,一般为三品官。这种特殊的军政体制给宁远城增加了神秘色彩。清朝建立后撤卫建州,宁远卫城也改称宁远州城,宁远州管辖山海关以东至锦州以西的广阔区域。民国成立后,1914年因宁远与湖南、山西、云南等省的宁远州重名,经当时的民国国务院内务部呈请大总统袁世凯批准,恢复使用辽代的兴城县县名,宁远城也就随之称为兴城古城。    
   兴城城墙是兴城古城的主体建筑,城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基础砌青色条石,外砌大块青砖,内垒巨型块石,中间夹夯黄土。城墙四面正中各设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兴城鼓楼位于十字街正中,基座为十字穿心结构,东连春和街,西接永宁街,南贯延辉街,北通威远街。远远望去兴城古城的城墙刚好形成一个“田”字,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威武地伫立,唯恐他人打扰了小城的宁静。
   在鼓楼南面有祖氏石坊,系明崇祯皇帝为笼络祖大寿、祖大乐兄弟而建。南为祖大寿坊,石质色黄,北为祖大乐坊,石质色黑,两者相距85米,祖大乐坊高于祖大寿坊。两坊上均有刻字与石雕牌匾,祖大乐坊上雕刻花草瑞兽,祖大寿坊则雕刻武将征战故事,虽不明白故事的内容,但看上去十分有趣。祖大寿原是袁崇焕手下大将,曾为抗击后金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未能为国尽忠,在战争紧要关头变节投降,将明朝辽西防线要地拱手献出。
    兴城古城位于辽西走廊,距今六百多年的历史,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城墙上的那一门门红衣大炮和城中央默默矗立着的钟鼓楼上如今还铭刻着宁远大捷的遗迹和袁崇焕那伟大的故事,让人们想起战争的情景。天启三年,袁崇焕自请关宁军务,受命修造宁远卫,后指挥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重创后金,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之后不久身亡。崇祯时袁崇焕入兵部,领蓟辽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二年亲力广渠门保卫战,退清兵,保北京不失。然明毅宗朱由检刻薄寡恩,翻脸无情,尽信谗臣,一代忠良身遭磔刑。行刑前仍然念念不忘:“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如今硝烟早已散去留给我们的是五百年前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次日清晨,在105队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又驱车前往九门口关 由于是初春季节,天气还很寒冷,这里的游客并不多。要不是远处隐约的山峰和路边的干涸的河床,很难相信前面就是曾经闻名的九门口关。 
  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这里群山环绕,大河雄踞,地势险要,属燕山余脉, 山势巍峨,岣岩峥嵘,群峰叠翠,沟谷深回。据导游说,青龙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旱季河道干涸,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有如“万壑赴荆门”,石砂转流,势不可挡。
   九门口段长城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山起,沿山脊迂曲北去,至九江河南岸的山脚,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然后继而北去,逶迤于群山之间,爬行于陡坡之上。九门口水上长城全长1704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九江河上的过河城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的条石包砌起八个桥墩,形成九个水门,水门均有木门扇,随需要而启闭。其中南部门洞可以通行,北部门洞泄水。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一如其它墙体,在过河城桥的两端各筑围城一座。这种建筑结构,且规模如此之大,在全部万里长城中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河水汹涌奔流,绕城夺关急湍直下之时,便形成了“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的壮观景色。但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九江河已接近干涸,人们在下游建起了一座橡胶坝,截流少量河水,刚好漫过城门下的一片石,不过河水还算清澈,燕尾形银锭扣还依稀可见,水中还有小鱼儿游荡。 
   在九孔城门桥城的两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称“水牢”的围城,向桥头堡一样与桥上形成交叉的军事力量。围城的设置据说也是长城关隘中独一无二的。它看起来更像个竖井,内侧用砖砌成,有圈门和向外的射击孔,外侧用石砌成,与桥城浑然一体。“京东首关”的匾额刻在最北侧的城门之上。 
   在导游小翠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九门口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代以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口。建筑独具特色。九门口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石与石间,用燕尾形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故此又称九门口为“一片石关”。这种建筑结构极为罕见,十分壮观。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 
   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这里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和易守难攻的隘口,更是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一片石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意义重大。明末,由于李自成占领北京时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又挟持了他的父亲,因此吴三桂被逼之下向满清多尔衮投降,剃发联姻,在一片石合力击败了李自成,这一仗也开启了清朝入主中原、建立统治的大幕。1922 年以后的两次直奉战争皆在九门口进行,最后奉军由此进关,打败了直系军阀。解放战争时,九门口也是重要的进军路线。
     九门口长城还有一奇特之处,那就是城墙下的山体内的一条明代修建的长城隧道。长城隧道沟通长城内外,里面可以驻军,贮存武器粮食,连水井、伙房、厕所也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供奉关公的祠堂,犹如一座地下宫殿。
   如今登临敌楼四下眺望,古时的号角声早已飘渺无踪,只见雾霭中远山如黛,山峦间长城似线,这巍峨壮观、优美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人而流连忘返。“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历史上作为军事防御的水中长城,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组构思精巧的艺术品。由于九门口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与群山奔流融为一体,堪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作为长城的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简短的两天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在葫芦岛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这座海滨城市的美丽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感受到了辽宁有色105队人的热情,在张明义队长“全国的地质队员都是一家人”的话语中我们更体味到了家的感觉。在此也向为我们热情周到服务的105队人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谢意!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安步当车健康长在

下一篇: 泪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