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守望家园

来源:作者:卿仁东时间:2012-04-20热度:0

   家乡在一个田峒中间,只有西边离山较近。田峒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东北面的山不断向远处延伸,一直汇入高山大岭之中。据说那边有一座山在县志上有记载,叫做“鸟岭”。夏天,村民求雨盼雨,偶尔能看见“雨脚”从那里越过一座座山岭“走”来。让人有盼头,让人欣喜,很多次它都没有让人失望。
   虽然家乡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是江南一处不错的地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没有一条河流,没有一处较宽的水面。所以,小时候在池塘里游泳,在小溪里戏水,总是梦想着一条河流和一处湖面。希望能够乘船沿河漂向远方,哪怕是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哪怕是一处没有芦苇的河湾,只要有一湖清澈见底的水面,心里也会满足和欣慰。于是想象着太阳伸出吸管似的手,不断的吸收海洋里的水,变成蒸汽,变成云,不断地向我的家乡的上空飘来,遇上父母晒衣服蒸发的水,遇上禾田里蒸发的水,交汇成雨,洒向地面,又成溪成河成湖,滋养庄稼和人心。
   毕竟那时候还小,想归想,家乡缺水是不争的现实,要留住年青一代确实不容易。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陆续为我们兄弟准备了宅基地和大床,希望我们长大以后,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将这个家属不断的绵延下去,不遗余力地守望家园。可是,落后的农耕,缺水的田园,繁重的农活,还有那不便的交通,怎么也留不住年轻的一代。女孩子嫁走了,男孩子打工去了,小孩子上城里读书去了,中年人也陪读去了。人们说,家乡靠“386199”部队来守护,其实守护家乡的更多的是“6199”部队。
   这些年来,每次回家都有一种清冷的感觉,觉得热闹只属于城里,乡村除了清冷就是落寞。我所在的村子,在我年少的的时候,村里有一条卵石路东西横贯,把村子分成村北和村南。村北有坐北朝南7栋房子,村南有坐南朝北3栋房子。有大大小小近百号人,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总有不少生灵在忙碌,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如今,村北只有房子5栋,大都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在家的村民只有我父母和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村南房子多了1栋,在家的村民也不过10人。昔日的老人少了,只有父母和邻居拄着越来越老的蹒跚;昔日的伙伴少了,是女性都做了母亲,是男性都成为父亲。留下来得的,他们像一棵棵不能行走的树,像一株株没有翅膀的庄稼,活在人间,留在家乡,听雨水滴落屋檐,看夕阳斜挂西山。田大多数已经租给邻村或外地人栽种。山也分成若干小块,每家几块。每年国庆前后,外地工作或附近务工的男男女女赶回来协助老人采摘江南遍布的油茶,在即将变得满是白花的油茶林里热闹一两天。
    我们兄弟几人住在城里都有比较宽敞的房子,希望父母和我们一同到城里来住,可是父母怎么也不同意。说乡下舒服、自由,说城里空气不好,人车熙熙攘攘,太闹,房子像柜子,闷得很,而且大同小异,出去后回来连家都找不着。其实,父母更多的理由是,家里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场,背田面路,有房有园,东边还有一口水塘,前几年搞村道建设,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前。家里有那么多的自留地,种了那么多的菜,养了那么多有感情的鸡和鸭,怎么舍得了它们!附近有那么多的邻居和乡亲,每年过节都要重复着那春节团聚、儿女归来,元宵张灯、灯火辉煌,清明祭祖、慎终追远,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怎么忘得了它们!
   父母和邻居守望家园,守望的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风俗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我们虽然没有住在乡下,但是我们也是在守望家园,守住一份怀念,守住一份朴素的情感,守望一份属于自己的晴空。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