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谈在中小学中的国学教育

来源:作者:周秋平(笔名:宇清)时间:2012-04-18热度:0

在我市国学会新任会长郑安纲同志指导下,笔者写了如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众所周知,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品德教育正是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精髓。国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人们如何做人。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是唯一没有分裂,没有文化断裂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是靠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传统国学。国学教育我们要“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成为繁荣昌盛的大国,就是因为国民素质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一、国民素质分为三个方面:道德、文化、身体。笔者认为,在这三个方面,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最快,全民热衷于保健是最突出的现实。文化素质也提高很快,仅次于身体素质。但道德素质提高最慢。正如有的学者用木桶理论来比喻。他说,木桶是用许多竖木条箍起来的。这些“木条”分别代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其中最短的那些“木条”就是道德素质,木桶中的水就是国家的经济收入。当水倒进木桶时,桶能存储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根木条的长度决定的。目前,中国的许多经济利益受损,私营老板“跑路”,国有资产流失,贪官携大量资金外流,都是因为这些掌握经济权利的人的道德素质太低。而人的世界观与习惯的形成,是在12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形成的。所以中小学阶段学好国学十分重要。
  二、但是怎样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好国学呢?光靠看电视是不行的。因为学生课业太重,没时间。笔者提出几种办法:
  1、在各学科中都要渗透进国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及思想品德课。教师备课时加进国学内容。讲课形式要生动、活沷,易被学生接受。
  校长应该要求各文科教师备课时,在教案中对如何向学生灌输国学精髓思想——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关心国家及集体、吃苦耐劳、勇敢坚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思想,并且领着学生去实践。
  2、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实践课,全校停止课堂教学,走上社会去实践。
  3、要有正确的教育方针
  笔者的大、中、小学都在北京念的。当时是毛泽东时代,国家教育方针是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道德、有文化、身体好的劳动者。我认为这个教育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导下,培养出了咱们国家的优秀革命接班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
  笔者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时代,学校每年组织我们学生到北京西郊猫耳山进行爬山比赛;每年去京西农村帮农民拔麦子(劳动十四天);或是参加西郊人民公社的“四清”政治运动;每两周组织去市内各大展览馆参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去天安门广场参加游行或晚上广场联欢时,学生一律从西郊清华园步行三小时到达天安门广场。学校还组织我们每年放暑假的第一周军训七天,学习射击、投弹、爆破、急行军,到圆明园去“实战”演习。每年冬季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冒着寒风在学校外面马路上长跑半小时,不许掉队,名曰“练铁脚板”。夏天要求学生在烈日下从西郊区跑到东郊区。学校组织各种文艺社团,如话剧团、合唱团、乐团,还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每天下午4点学生一律到操场上体育活动,不许在教室念书。体育课上学习游泳。体育不及格不准毕业。在校长高元贵主持倡导的素质教育下,北京地质学院的学生们个个在毕业后成了地质战线上的骨干。笔者也曾在祁连雪山和酒泉沙漠中为祖国找到了矿藏。在祁连山中零下40℃和酒泉沙漠戈壁滩的摄氏40℃烈日的艰苦条件下,顽强战胜了各种困难。
  我们甘肃地质局的前任老局长,现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就是北京地质学院的高材生。他高尚的品德情操,他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的智慧,是与北京地质学院的素质教育分不开的。
  三、当前,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四有新人”,即“有道德、有文化、身体好、守纪律”。但这“四有”目标,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只剩下“文化”教育了。而且这“文化”教育又异化为“语、数、外”教育,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据最新国家权威部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有不少的小学生在“不如死了好”这一栏内画了勾,说明当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没有童年的快乐。甚至有的地方曾经出现五个小学生策划集体自杀的现象。
  其实,在西方国家,也是注重人文品德教育的。他们把不懂本国历史与地理知识定义为没有文化,而不是什么学好“语、数、外”。
  如今的许多教师和家长们都教育孩子将来要当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最低也是个公务员、教师、工程师……他们不教育子女要当个普通的劳动者。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变成了啃老族,不愿当一名普通劳动者。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就曾教导他的儿子长大后别当一个空头文学家,要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在古代,孔子是反对学生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本人年轻时就曾做过许多平凡的工作,甚至给人家当过吹鼓手。孔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好“六艺”,即:诗、书、礼、骑、射、乐。让学生先学各种手艺,而后学文。孔孟之道被称为“儒”学,“儒”就是“人”加“需”,即为别人的需要服务的。儒家与道家不同,儒家讲究“入世”,即为社会服务,而道家主张“出世”,远离社会实际。
  因此,我们的教育方针必须明确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道德、有文化,身体好的劳动者。有人这样比喻育人的结果:缺德者是废品,没有好身体的是残品,没有文化的是次品。
  四、教育发展纲要中要为扼制应试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及道德实践课教育、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立法,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减少英语课时,规定下午四点以后学生必须体育锻炼,不许在教室学习。这一点要成为法律,凡是下午四点以后还让学生在教室读书的教师以违法处理。
  据我国教育系统赴日参观访问团归国介绍说,日本国的中、小学校规定下午四点以后学生一律到操场体育活动。日本人还说,二十一世纪,中国学生的体质比不过日本学生。学生体质关乎国家前途与民族安危。不可想象,一个在太阳下站十五分钟就晕倒的年轻人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能打退侵略者的进攻。
  另一个要立为法律的是学校每周安排两个下午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国学教育与品德培养结合起来。把共青团日、少先队日活动开展起来。笔者是毛泽东时代读完中、小学的。当时北京的中小学规定每周四全校师生下厂、下乡或为城市修公路,为农民去挑粪……每周六下午共青团、少先队去过团、队日。在老师或辅导员领导下去看电影、去游泳、滑冰、游园、看体育比赛、或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比赛,使学生觉得上学是一种幸福。
  如今的学校中,这些活动全没有了。应试教育把学生全部圈到教室里,是一种不人道、灭绝人性的,扼杀民族生命力的阴谋和犯罪行为。如今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国家必须立法,把给学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好事的时间及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定为法定时间。一切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按法律处之,违反此法的校长免职。
  把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为社会做好事的情况,按学生表现记入品德分数,写入档案,并在高考中起作用。把领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坏,做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
  如今,家长和学生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忍无可忍。在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下,许多学生不懂孝敬父母,不懂爱国、爱社会,而是自私、残忍、变态。如果再不改变应试教育体制,则会引起民愤。所以教育部长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国学教育,否则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凡是同意本文作者观点的国人,希望加入笔者的呼吁行列,把这种想法在网上广泛传播,发到“直通中南海”网站,敦促教育部赶快制定加强对学生的国学教育及加强中学生品德实践课的教育立法,要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国务院总理积极建议,扭转当前的应试教育的恶劣倾向。
  一切爱国的志士仁人们,行动起来吧!
  宇清壬辰年春写于秦皇岛听雨轩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