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清廉本色一代高风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04-17热度:0

   我们湖北黄陂籍的革命家项英,早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后考入黄埔军校,是黄埔学生中颇受校长蒋介石器重的人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项英同毛泽东一样是国民党的中央执委,月薪是120块大洋,生活是很优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项英参加了共产党,蒋介石认为项英是自毁前程,于是,蒋介石派他的外甥王震南亲自带上项英在黄埔军校时英姿勃发的旧照片去劝降,蒋介石的意思是要用旧照片唤起项英心中的师生情,想要唤起项英跟随自己走富贵之路的意愿。然而,叫蒋介石意料不到的是,蒋介石的愿望却落空了,这叫蒋介石很恼火。项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后,生活极端艰苦,极端俭朴,在组织内是出了名的清廉俭朴的楷模,大家一致称赞项英的气节。项英在《甘南自叙》中表示自己此生一定视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安贫乐道当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项英还引用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话来自砺其志,好友萧楚女评价项英是“党内甘地”、“现代的墨子”。项英俭朴的精神感动了党内同仁,更感动着后人。
   高文华,是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的黄埔高材生。高文华在黄埔是有名的人才,毕业后,国民党极力拉拢他,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早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心中早就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唯一追求目标的高文华,拒绝敌人一个月6000大洋的工作,毅然走上了革命的征程,后来,高文华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毫不后悔,视死如归。
   朱杏南,是江阴的一位巨富,他在江阴不仅有自己豪华的住宅,而且经营着许多大钱庄、酒庄,富甲一方。然而,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的朱杏南却没有安然地去过享乐的生活,而是积极参加地农会的领导工作,还自费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游击杀敌。在南京雨花台,敌人杀害他之前,问他可惜不可惜,后悔不后悔?他坚决地回答:不可惜,不后悔!
   革命烈士文绍珍,被反动派杀害于雨花台,临刑前,敌人叫他在悔过书上签字,劝他只要签了字就可以做军政部参议。文绍珍面对枪口,凛然一笑,说:“我矢志一心为民,贫贱不移,动手吧!”,敌人于是残忍地将其杀害。
中国共产党人金佛庄,亦是黄埔高材生,被捕后,敌人许他高官厚禄,叫他做绥靖公署的主任,劝其投降,他说:“人为富贵而移志,那这个人是不能算做人的!”,宁死不移志,最后亦是安然赴死。
   《雨花祭》和《红旗颂》的作曲者是吕其明,他的父亲叫吕惠生,家境富裕,当年,他的家人对佃户不义,吕惠生得知后,严厉地惩罚了家人,还自建了一座亭来铭记不能欺侮贫苦百姓的教训,他将此亭叫作《洗心亭》,立志不欺压劳苦人。他全家举全家之资参加革命,时人评价他是“心清如水”的人,他在自叙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倚身于革命,革命败则全家死。”吕惠生极其勤俭,他要求自己:“勤能补拙,俭可养德”一生不改其志。
我们知道方志敏,是因为他的《清贫》,读过之后,谁人不心生感动?
   读过革命烈士先辈的史绩后,我有一个发现:我们的革命先烈先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革命坚贞不二,不谋私利,安贫乐道,无论出身富贱,都视富贵如粪土,视金钱名利如浮云,然而,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却甘于奉献,粉身碎骨,至死不渝。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周恩来出身于富贵之家却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甘冒风险,甘于清贫,终生无悔,特别叫人感动的是,作为一国的总理,却为了革命,一生不育子女,而绝无他念。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立下宏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六位亲人的宝贵生命,最令人感动的是,建国后,本该安享革命成果的主席,却亲自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去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在天下人都在享受着新中国成立的幸福时光时,为我们开创了幸福生活的毛主席却在再次承受着痛失爱子的心灵磨难!
   朱德总司令,不做旧军阀的高官,不享荣华富贵,毅然投身革命,一生克勤克俭,一条破毛毯伴随终生。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信念坚贞,甘于贫困,不畏艰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就有2100万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掩卷沉思,我们的革命先辈先烈们,他们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他们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神圣称号!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光辉!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方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
   我不仅要愤怒地发问:中国的“许三多”们,你们究竟有何资格,有何面目,去徇私枉法,去毁誉先辈们拿血肉之躯换来的基业?你们究竟有何德何能,能够躺在先烈先辈们的功劳簿上,蝇营狗苟,大兴私欲?你们把入党誓词忘了吗?你们在对着部下、百姓高谈阔论时,心中闪没闪过一丝愧悔?
   在党的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党内要防止四种危险,这种警告,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背书

下一篇: 一杯蛋糕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