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琴台怀古

来源:作者:赵炳时间:2012-04-16热度:0

                                    

 

    鲁山古琴台高百尺,四周青砖白灰构筑,沿石径蜿蜒至顶,数间雕梁画栋飞角斗檐的琴室赫然其上。檐下四根红漆木柱挺立,柱体飞龙绕腾,气势如虹。台下南侧建有八角凉亭,亭内雕刻二龙戏珠图案。旁边池塘荷叶田田,五彩金鱼游戏其中,相映成趣。站在琴台之上极目远眺,鲁山风光尽收眼底,东有露峰如屏,西有虎山如卧,南有蚩水如带,北有方山如背,千百年来达官政要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前来,观赏风光,赋诗弹琴,抒发情怀,赞其为鲁山八景之首。
   坐在琴台之上,临着清风,沐着月光,闻着荷花清香,是谁神情若定,衣袂飘飘,手指轮动,意气风发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让听者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该是怎样的风流洒脱,惬意平生!又是谁弹奏一曲《庆丰收》,能使百姓奔走相告,推车挑担踊跃缴纳皇粮,演绎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这人便是时隔千载,至今仍刻在百姓心板上的鲁山县令----------元德秀。

    遥想唐开元二十三年,元德秀受命于危难之际,背着一架琴孑然一身来到鲁山,面对的是前任县令弃官而走留下的一副烂摊子:水患成灾,民不聊生;猛兽出没,百姓惶恐;匪霸横行,民怨冲天。元德秀上任后微服私访,察民情,问疾苦,修水利,兴农桑,惩恶霸,除虎狼,正民风,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世风日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被百姓尊为元青天。

    唐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对外族用兵胜利后驾临洛阳城,在五凤楼摆设舞台,诏令数百里以内的府县献艺以示庆贺。为博取皇帝龙颜喜悦,许多州县都竭力组织规模庞大衣着华丽的表演团浩浩荡荡前往洛阳表演。有的地方官员甚至趁机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引起百姓怨声载道。元德秀不愿增加百姓负担,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身着素衣,携琴一架,带乐工歌者数人,前往参加。玄宗皇帝看了各地表演龙颜大悦,不住点头微笑。该元德秀上台表演了,玄宗期待着这位用架子车拉着母亲进京赶考,用琴声治理县政的传奇县令表演什么新奇节目。元德秀带领乐工歌者上台坐定,亲自抚琴,演唱自编的《于蔿》歌,反映鲁山灾荒年年,穷山恶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琴声低沉,如呜咽,似哭泣,摄人心魄,发人深思,使山川肃听,河流默闻。通晓音律的玄宗皇帝听得两眼湿润润的,连夸元德秀是百姓之幸社稷之幸也。不仅免除鲁山三年的赋税徭役,而且还赏赐元德秀一千金,让他购置田业,尽享荣华富贵。元德秀回去后,将皇帝所赐赏钱全部用于水灾治理,百姓优抚方面,以至于曾任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房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鲁山百姓为答谢元德秀这位为民请命,清政爱民的美德,自发出钱出力在城北一高地上为这位爱读书喜弹琴的父母官筑起琴台。元德秀利用公务闲暇或农闲之时登台弹奏,将琴声化作春风细雨融入百姓的心田。芒种时,他会弹奏一曲《好时光》,引导百姓把握时光及时播种;秋收时,他会弹奏一曲《庆丰收》,告诉百姓该是缴纳皇粮的时候了;赈灾时,他会弹奏一曲《邻里情》,百姓会自发地捐钱捐物支持灾区:边关战事起,他会弹奏一曲《木兰颂》,号召青壮年参军戍边……由于他平易近人,待人和蔼,百姓都愿意将心里话掏给他听。当他弹奏时,台下往往聚集数百人洗耳恭听,有的甚至放下手边生意,有的甚至从远方慕名前来,都以听他弹琴为荣。元德秀也会借此向百姓传达皇帝最新的诏令,同时对百姓问寒问暖,倾听民情,救济百姓,化解矛盾。据传唐玄宗闻听元德秀琴台善政,政通人和,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传说后,来鲁山微服私访一番,回朝后大加推崇。鲁山琴台从此声名远扬,前来学习从政之道的达官政要或风流倜傥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

    元德秀视金钱如粪土,任职三年所得俸禄全部散给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三年任职期满离别鲁山时,所携物件仍是那架古琴及一匹百姓执意相送的鲁山绸子。百姓闻讯倾城相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元德秀归隐于陆浑(现嵩县)山中,住草庐,靠私塾教书为生,培养一批诸如元结、李崿、杨拯、马宇等有才华有建树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等,他们分别活跃在政坛、文坛上,成为大唐中兴的中坚力量,为后唐中兴立下不朽功勋。元德秀一生清贫,死时家中仅有锅碗瓢勺琴杖破被而已,可谓是家徒四壁,竟无陪葬之物,最后靠友人资助才得以下葬。

    时隔千余载,当我站在古琴台遗址________一座高五米的土堆之上,耳边传来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哗哗声,仿佛是元德秀弹奏的高山流水琴音犹在,又仿佛是他推心置腹地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呢喃细语,不禁感今抚昔,思绪万千。鲁山琴台流芳千年而不衰,盖因它不仅是政治之台,精神之台,文人之台,更是善政之台,民心之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谁能为百姓真心谋取福利,百姓自然将他记在心间。古诗有云:
                元公昔日筑琴台,无事频登笑颜开。
                爰抱金徽弹尧典,漫调玉轸操颜回。
                清风明月饶余韵,流水高山动旷怀。
                遥忆当年多善政,至今《于蔿》颂高才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我写周庄

下一篇: 母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