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散文

永远的雕像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2-03-12热度:0

彭继云走了,永远地走了,就像那东去的江水,一去永不回头。但是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日夜忙碌奔波的身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人生路上一尊永远的雕像。
  彭继云生前是湖南省古丈县红石林镇纪委书记。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和他就是老熟人了,那时他还在古丈县移民局工作,我则在古丈县河西镇(后与茄通乡合并更名为红石林镇)任党委副书记,分管移民工作。当时移民的生活、生产条件都是很艰苦的,特别是龙天坪村的移民,无田可耕,无地可种,就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为了尽快改善移民的生活、生产条件,那几年,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地多方筹措,挤出资金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彭继云就常到镇政府来,协助我开展工作。那年6月,龙天坪村饮水工程上马,此时正值三伏天,彭继云和我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工地上来往奔波,一蹲就是三个月。由于连续奔波,有一天,彭继云得了重感冒,浑身乏力,我叫几个村干部把他扶到了镇政府,我劝他回去休息几天,等身体好了再来工地,他则说,工程还没有完工,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于是他就在镇卫生院挂了个临时床位,上午打针,下午就到工地上,要是工期紧的时候,还把针带到工地上打。
  2010年1月,因工作需要,我从红石林镇调到县纪委工作,彭继云从县移民局调到红石林镇工作,刚好接我分管的那几块工作。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彭继云便向我讨教一些农村工作方法。其实,我哪有什么工作方法啊,只不过在乡镇工作的时间久了,天长日久地与老百姓打交道,也就和老百姓的感情深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替老百姓着想,于是老百姓也就把我当作他们的亲人看待,自然也就支持我的工作。那天,我们谈了很多,从生活谈到工作,从工作谈到学习,从学习谈到做人。俗话说,细微处见人品,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就看得出来,他和我一样,是个很谦虚的人,也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为了工作愿把自己的一切都能无私奉献出来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我和他走得更近了,感情也更深了。
  此后,由于他从事乡镇纪检工作,和我是同行,加上我又在红石林镇工作了那么久,我们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多了。每次,他来县纪委办事、开会或汇报工作,都要到我的办公室来坐一坐,和我聊一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事。不过,他每次到县纪委来,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不上几句话,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走了。2011年7月前的一个星期五下午,他到办公室找我,因镇里将举办“七一”党员培训班,到时他要给党员上廉政课,便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并问我要了一些参考资料。那天,因为好久没有见面了,我想留他吃顿便餐,好和他叙叙旧,他也答应了。可是快要下班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之后,他对我说,实在对不起你,我得赶到镇里去。我说,今天不是周末嘛,平时难得回来一次,也不到家里打个转身,看看父母和孩子?他说,镇里的书记和镇长正在下面等我,因为明天烟叶收购就要开秤了,晚上得开一个班子会,研究一下开秤准备工作,这次就不回去了,往后回家看父母和孩子的机会多得很。于是,我把他送到街上,目送他上了车子,车子发动后,就朝红石林镇方向开去。
  我到红石林镇办事时,听干部们说,彭继云是个大忙人,常常是这里的事还没有办完,那里又打来电话又要他去处理,平时在政府里很难看到他的影子。我到红石林镇搞一个有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事先我就给他打了电话,并在出发前又给他打了电话,就是生怕在政府里找不到他。我走进办公室时,看见彭继云正在接待一位老人,又是给老人让座,又是给老人倒茶。吃饭时,因为老人来的早,在家里没有吃早饭,彭继云便把自己的那一份送给了老人,自己到外面吃了一碗米粉。我在乡镇工作过,知道乡镇干部一天只吃两餐饭,米粉是绝对不经饿的。那天,我们转了好几个村,又是开座谈会,又是走访个别村干部和老党员……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才从村里回来,连我这个早晨吃了两碗饭的人都闹起了空城计,我想彭继云也一定和我一样。果然,在吃饭的时候,他装了满满一大碗饭,菜都还没有来得及夹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作为纪检干部,维护党纪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职。但是在办案的过程中,如何既坚持原则,又掌握分寸,在批评中教育党员干部,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邪归正,这不是每一个纪检干部都能做到的。记得2011年9月份,我曾协助彭继云办了一个案子。某村有个姓向的党员在修建烟叶烤房时,违规购买了某人的木材,木材没有任何合法手续,于是有群众举报到彭继云那里。我俩人到了向某家后,先是看了他家的房屋和屋里的摆设,他对我说,这家人生活很困难,我们这些当镇干部的没有尽到责任啊。之后,彭继云便坐在堂屋里,一边询问,一边给他的烟叶进行分级,就像拉家常一样,对于木材的来源、价格,有无合法手续进行了调查。接着我俩人又找到了那个倒卖木材的人,并仔细询问了木材的来源及价格,进行调查取证,主要是调查是否是向某指使他砍伐的。当然,向某受到了处罚。但是,在办案的过程中,彭继云得知向某家里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事后,便从镇里的民政资金中给向某解决了一部分困难,同时又向烟草公司反映了向某家里的实际困难,烟草公司也解决了向某的一些困难,使向某深受感动。在彭继云的追悼会上,我遇到了向某,此时,他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
  我从红石林镇干部口中得知,彭继云是个事业狂,对工作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镇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平时很少回家,即便是进城开会或办事,如果家里无紧要的事,基本上就是把工作处理完后,就直接赶回单位。不知情的人说他不近人情,其实,他是个爱家的人,顾家的人,他曾对我说过,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谈得上爱社会、爱他人呢?正因为如此,他每次回到家里,抢着做家务活,给女儿辅导作业,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妻子和女儿。201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在水田溪里游玩,碰到了彭继云。阳光洒满了溪谷,在一口水潭边,他的妻子坐在石头上洗衣服,他站在旁边给妻子打着红伞,红伞就像三月里的桃花开在溪里,他的女儿在溪里玩水,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走过去,开他俩人的玩笑,我说,彭继云,你真出我们男人的丑,哪有这么伺候妻子的?他嘿嘿一笑,他的妻子则说,你莫笑我彭继云,其实你也一样,我看见你天天给嫂子送中饭。后来,我到红石林镇办事,曾说起夫妻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他说,这一辈子,只有我欠妻子的,没有妻子欠我的,等哪天老了调回城里后,我一定会加倍补偿,好好伺候妻子!我想,只有深深地痛和深深地爱交织在一起,才可构成这一句句炽热的话。然而他的妻子根本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丈夫留给她的最后遗言,如今天各一方,如今只有托明月把她的哀思寄给丈夫。
  我最后一次见到彭继云是在2012年1月21日的下午四点多钟,那天我在街上漫步。已近年关,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大街上张灯结彩,人来人往。我正朝前走着时,听见有人在背后喊我,我转身一看,原来是彭继云正笑呵呵地站在那里,只见他风尘仆仆的,灰头土脸的,一看就是刚从镇里来的。于是我们就站在路边交谈起来,交谈中我才得知,原来镇里决定他任驻村工作组组长,负责完成除计划调节与后勤保障工作外的所有政府日常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事务繁琐,然而他没有推辞,而是挑起了这副担子;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月2日大清早就赶到镇政府,独自一人下到自己的责任村里,和村干部一起落实村里的烟叶生产面积,检查新开的茶园质量;“元旦”上班后,就立即组织驻村干部分赴各村召开烟叶生产发动会,协助县里工作组进行新开茶园面积和质量验收;同时为了让老百姓过个祥和幸福的春节,他带着驻村干部走村串寨,进户上门,协调解决各种纠纷,发放慰问和救济物质,看望老党员和困难户,这一忙就是整整半个多月。我当过乡镇干部,知道乡镇干部不容易,两眼一睁,忙到息灯,是“政治上的红人,身体上的病人”,便要他爱惜自己的身体,要学会忙里偷闲,他听后,连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你看我这身体,结实得很,在乡里干个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之后我们说了几句相互祝福的话,就分手了。谁知,这竟然成了我和彭继云的分别,如今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2012年2月1日上午八点钟,我一走进办公室,就听到了彭继云因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于当天凌晨5点钟去世的噩耗。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以为是误传,因为他才36岁啊!因为他的身体一向很好啊!我立即把电话打到红石林镇办公室……原来,1月26日(农历正月初四)下午他就离开了家里,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上班,从1月27日至1月31日,他一直坚持走村进户,5天时间里,先后走访了列溪村、泽禾溪村、科布车村、马达坪村、老司岩、花篮村等6个村,与群众谈心交流,宣传发动村组群众开展茶叶、烟叶等产业开发,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农村致富大计,先后走访群众300多人;31日晚上11时,他还在向镇里的主要领导汇报自己几天来的调研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加快该镇的经济发展和改进干部作风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后又与因工作变动的干部谈话,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钟才回到房间休息……原来如此啊!听后,我的心变得支离破碎,电话筒在我的手中悬挂了半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彭继云就这样匆匆地走了,连和他的亲人、同事招呼都没有打一声,就走了,走得竟是那样的匆忙,好像前面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
  那天,雨丝绵绵,像断肠人的泪,穿透人的心扉。当我赶到红石林镇政府的时候,这里一片哀声,气氛悲恸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突如其来的噩耗把所有的人都击倒了,政府干部们化悲痛为力量,正含着悲泪在为彭继云扎灵堂,彭继云的灵柩就停放在灵堂中央,四周摆满了花圈。尽管寒风刺骨,冷雨萧瑟,彭继云生前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还有红石林镇的老百姓……前来吊唁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水,泪水和着雨水,打湿了胸前的小白花,也打湿了人们的眼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天,我在彭继云的灵位前默默地站了很久,很久……
  彭继云,你走了,但你却一直不曾远去,你深深地留在老百姓的心里。
  彭继云,你走了,但你将永远不会远去,你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心中的一尊永远的雕像。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