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棋子豆香
来源:作者:杨跻时间:2012-02-18热度:0次
“二月二,吃豆豆”,这是流传在陕西关中的一个习俗。
相传龙王违抗圣命被压在大山下,致使天下少雨,山上立碑说“龙王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救出龙王,就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人们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龙王终于得救,继续为人间兴云布雨。为了纪念龙王获救,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都要炒豆豆吃。
由于过去的生活条件所限,在我的记忆里,二月二吃的豆豆,经历了炒苞谷豆、爆米花、棋子豆三个队段。
炒苞谷豆,就是把剥下的苞谷,放在大铁锅里,用温火慢慢加热,直到苞谷泛出阵阵香味,便可出锅食用。虽然那种苞谷豆吃起来既不酥脆,还有些硌牙,但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仍是一种诱人美食。
随着爆米机的诞生,人们不再炒苞谷豆了。先进的技术终于取代了落后的工艺,人们直接从家里装苞谷的袋子里, 舀一碗苞谷,让爆米花的人,把苞谷倒进那圆圆的黑黑的铁肚子里。爆米花的人非常投入,身子微微前倾,左手拉风箱,右手摇着熏得乌黑的装爆米花的圆铁锅。风箱呼哧呼哧作响,圆锅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舞蹈演员一样,在炉火上一边吱嘎吱嘎欢唱,一边不停的翻滚。一锅大约也就是七分八钟,但对于焦急期盼的我们来说,却像七八年一样漫长,爆米花的终于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表情看了看仪表说“好了”,接着就直起身,用一个油腻腻的麻袋,把那黑漆漆的铁锅两头扎紧裹住。这时,围在爆花米人旁边的小伙伴们,赶紧四散而逃,小的吓得躲到大的后面,大的则用手紧紧地捂住耳朵。惶恐中,只听“嘣”的一声爆响,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炉了,空气中瞬间便弥漫着香喷喷米花味,小伙伴们赶紧围上前去,争抢着散落在袋子外面的白花花的米花。
后来,随着物质条件的好转,二月二豆子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了,有白豆、蚕豆、棋子豆。
棋子豆是因把面摊成饼像棋盘一样的切开,再捻成型如棋子般的子粒而得名的。
它的做法是很讲究的,和面的时候,入加鸡蛋,可以使炒出来的棋子豆酥脆;再将花椒叶子、芝麻、花生、核桃仁等烤干,用碗碾成粉末装,和种调料加入面粉之中,可以使炒出来的棋子豆口味更佳。和面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太软,做出来的棋子豆难成以形;太硬,做出的棋子豆干硬硌牙;只有面和得不软硬,做出来的棋子豆酥脆味香,这个度的掌握,得靠多年的经验积累才成。因此,在农村,做棋子豆是衡量一个女人是否能干的标准。把各好的面,擀制成一公分厚的薄锅盔形状;再切成细条,最后把细条切成髀子大小均匀的,四方的小面块;然后在大圆锅里面用文火炒,直到焦黄,浓郁的香味飘出来,很脆。如果加入不同颜色的豆粉,还能做出各种彩色的豆豆。
棋子豆干脆香浓、爽口开胃、便于携带,不易变质,上学之前揣得衣服口袋鼓鼓的,一路走一路吃。上学路上,我一把换你一把。但是物物交换的形式,很不保险,有时换到的棋子豆特别香脆。有时运气不好,会换到一把炒糊的黑乎乎的棋子豆。这样的棋子豆很让人头疼,自己不愿意吃,又没有办法再换给别人。后来,我们一群小屁孩聚在一起煞有介事地研究,谁家的妈妈比较厉害,做出的豆豆很好吃,而谁家的妈妈不管什么东西做得都不好吃……
现在棋子豆,各个超市里都有售卖的,全是用油炸出来的,各种口味的都有,包装也精美,但却少了儿时的味道,重要的是缺少了那份蕴含的感情。所以更加怀念小时候,烟雾缭绕的炉灶旁,妈妈从锅里炒出的一盘盘热腾腾的棋子豆……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