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涧一方净土
来源:作者:清韵时间:2012-02-10热度:0次
时光总是从指缝中决绝的溜走,早已记不清听得“峨眉天下秀”是在何时,而知道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却是从电视的某个频道里。一次偶然,让我登峨眉揽秀、临乐山近观大佛的真颜,想来世事真是没有什么绝对性而言。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当我们这个来自五湖四海足有27人的散客旅游团从乐山八仙洞码头乘坐游艇与大佛近面对面时,但见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真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71米的高度令我仰之弥高。正当我暗自思忖何人何德能够建凿这座气势恢宏的大佛之时,导游小姐清脆的解说随风娓娓而来,原来是曾结茅于凌云山中的贵州和尚海通。相传古代的乐山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到此往往被颠覆,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出家人慈悲为怀,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他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的磨难和时间才完工。一座24层楼高的佛像竟印证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意志和不屈的信念,満裹大悟大善,沥风沐雨,岿然不动,让我肃然起敬,恭敬的火苗在心头一再窜起,不由双手合十,面朝大佛深深拜了三拜。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纵观整个乐山,山因有了大佛而庄严神圣,秀色中尽显端庄华贵之气。尤其是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峰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颇让我啧啧称奇。东方佛都里大大小小的佛像各以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雕塑。在佛像面前,我不觉凝神静气,如同是赴约而来参加佛的一场盛会,脑海里一再现出藏民长跪,三拜九叩的朝圣之路,为了心中的神圣信仰,哪怕赴汤蹈火,虽死犹荣,好似在这里给予了我更为厚重的阐释。
当真实面对一尊尊佛像,仰望着大佛,内心的确有种近乎归于尘的异常平静之态,冰与火的洗礼在短暂的一生中又算得 了什么!就如去登峨眉山,本着探秀、赏秀、揽秀而去,却一时疏忽此山为四大著名佛山之一,乃著名普贤菩萨之道场,直至游人提及方悟,不禁内心扪动:冥冥中,难道我真的是与佛有缘么?
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与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海拔可观,面积庞大,登山顿辄几百公里,对于刚登了一天乐山如我般的游客已是一种有力地挑战了,在导游的小姐的建议下,旅游团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舍弃徒步亦或滑竿,都选择了索道缆车轻松上山,先抵达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万年寺”山门。
进入寺内,庄严肃穆的气息满裹着香气袅袅扑面而来,《大悲咒》仙乐梵音般绕梁直上青云,石阶尽头硕大的香炉承载了难以数计的香蜡、荷花许愿灯,香火旺盛可窥一斑了。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一想到与佛结缘的母亲,没有同我一起近瞻普贤菩萨的道场,体内似乎就有暗潮涌动。善良慈祥的母爱以其自身朴素而伟大的力量希望身边的孩子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心灵有所昄依是在历经激流险滩过后晚年的精神家园。对母亲点点滴滴海洋般的感恩情怀就在我面朝普贤菩萨的金身顶礼膜拜之际毫无保留的渗透胸腔,随着我仰望菩萨姿容目光的寸寸上移,眼眶霎时侵润犯潮。我为在灯红酒绿,金钱铜臭日渐剥离人性的初衷和情感的当下,还有如此的人群坚守并慰藉着一种良善、淡泊、宁静的精神而思潮翻滚,为他们各自所坚守着各自的一方净土而感怀,就如我在文字的领域里寻求充实精神的装扮一样。回望人山人海,拜佛的人群熙熙攘攘,各色参杂,虚伪与真诚同肩,良善与欺诈同行,能做到不权欲熏心、不贪婪妄为的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撇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老人爱人亲人不敬不诚,却假仁假义的拜菩萨?就像目睹见了生意之人于众目之下,掏钱并示意不用找钱者,分明是在摆阔显荣,伪善罢了。各人的操守德行并非刻意的装扮,早就融入了骨髓里,引导着言行举止,所有面具似的外在形式又怎能动摇内心中还存在一方净土的人群?我再次仰望金身,再次敬重一切良善正义的化身。
出了万年寺,再入白龙洞,相传是当年白蛇白素贞修炼的地方,挤在这里的游客在红丝带上写满了各自美好的心愿悬系在寺院的周边木栏上,祈求遂愿。想想白素贞修炼为成仙,却被凡间的美好爱情触动感化,演绎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神话传说,再看今朝那些迷失在金钱、权色交易和霓虹灯下的缺钙灵魂,若用山涧泉水洗濯他们的肺腑,只怕也是枉然之力吧。时代在进化,时代在发展,可是纯真美好部分的缺失到底是该让人喜悦还是让人充满忧虑呢?
想法伴随着脚步跨上了“双桥清音”,玲珑精巧的清音阁居高临下,呈现在一幅青山绿水的画卷中。中部,是丹檐红楼的接御、中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走近观望,则是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色泛白,又名白龙江。两江汇流,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牛心石仍岿然不动,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我立在中心亭,再看黑白两水,俨然观望一首立体的诗,“山中有清音,何必丝雨竹”导游的甜美嗓音一再入眼入心。双目左顾右盼,好个层峦叠嶂、景色秀丽、气象万千。弥漫山间、郁郁葱葱植被之上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这也许就是它的雄秀所在了吧!
从天一线过去,就进入了猴山。一路上导游都在讲解如何注意和猴子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及猴子索食解决的办法、手势。带着稍微的惶恐步入了野生猴区,手里还握着专卖的猴粮,随着人群在木栈道缓缓前行,一抬头,就看见一只猴蹲在栈道左侧的坡上俯视着人群,就在低头的功夫,它已敏捷的窜到我的眼前,未及反应过来,一伸手就拿走了猴粮,真是“眼明手快”,前后左右,猴手就有点忙不过来,干脆用嘴叼着三袋,再手拿两袋,眼睛还在骨碌碌转,看其他的都收了没,其精灵之气不由让我加快了步伐。走上一截栈道的尽头,看见人猴在拍照合影,管理人员说是猴王,并欲给我和它拍照。尽管心中有点发怵,但见灵猴与我印象中的“尖嘴猴腮”完全两样,毛色发亮,胖嘟嘟的短小身材甚为可爱,就大着胆朝它走去。不知管理人员说了句什么,蹲在栈道扶手墩上的猴王转瞬就拧过身子,坐在栈道石旁的我直觉肩膀一沉,毛茸茸的气息就靠近了左耳际发根,我不敢看它,直露出灿烂的笑容,就这样定格在了一起。直至有一张它将双手放在我的掌心里,海绵般的柔软度让我细瞥了一下,猴掌如蘸了墨似的漆黑,厚厚的,大小如四五岁孩童的手,怪不得那般软和呢。真不知是猴王配合的好,还是我配合的好,亦或是峨眉山摄影师的专业水平高,三张人猴合影竟是如此的美丽和谐,让我爱不释手。其中一张它头向我微侧,身子与我平行,竟连脚带手都搭在了我的左肩上,怪不得肩膀沉呢。当我以戒备的心理接近它时,它却以灵性的姿态毫无设防的靠在了陌生者的身边,聪明伶俐又不失顽皮滑稽,给此刻我略显疲惫的心灵带来了许多乐趣,也更让我为野生猴群能与游人如此融洽而愉悦。也许在钢精水泥铸就的现代文明意识里,人为了自身的追逐和内心固守的理念不由自主的筑起了一道高度戒备的墙壁,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野生异类?看来灵猴真是给游客们美美地上了一课啊。
走出猴区,凉气袭人,一路上寒热交替,想起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是此山特点,我也就再无“一览众山小”登上金顶(万佛顶)的欲望了。留点景致为日后再来的理由吧,人生岂不也是充满遗憾,尽管都想力求无憾,但在现实的深井里,每个人都是条游弋的鱼,深浅自知,苦于各种挣扎,也许耗尽毕生寻求着灵魂的安生之地。尽管世事喧嚣,唯内心底部坚守着远高出生活的精神装扮,生命才会溢出色彩纷呈,从而使平淡躯体挺立于天地之间,昂然走过必经历程。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