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鸣山

来源:作者:涂国平时间:2018-07-12热度:0

             探访万鸣山

万鸣山,武陵山脉孕育的一座小山,座落于慈利县宜冲桥乡楠竹村,主峰海拔1019米。此山是宜冲桥与高峰两乡的分水岭,承载着两乡人民千百年来的友谊。

万鸣山亦叫万名山,传说山顶观音庙由万名香客捐款修建,故名“万名山”。

万鸣山,山不大,但内容很丰富。山上有水丝梨、珙桐树、观音洞、白鹤泉、观音庙、将军岩、女儿岩等自然景观与传说。两年前,我便对万鸣山的传说与神秘有所耳闻,几番惹动探访的味蕾,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

今年春天,心头积攒已久的欲望变成现实,我和几个朋友穿越省道1801线,沿着杨家桥至楠竹的村道,行了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到达楠竹村村部。将车停靠在村部后,我们便徒步前行。据村干部介绍,从村部到山顶直线距离约五公里。从村部到山脚的熊坡组,将有二点七公里的好路走,之后便是艰难的里程。由于有心理准备,我们在这二点七公里的简易路上行走,既轻松,又惬意。路旁溪水流淙,绿树成荫,百鸟啼啭,野香扑鼻,天然一幅绝妙的原生态。这条2.7公里村组道路,花费了熊坡组人民五年时间,虽在悬崖峭壁上留有雕饰之痕,但瑕不掩玉,每进一步都让我们感到山的伟大、山人的伟大。

行进了四十多分钟后,到达了熊坡组。稍事休息,我们又整装待发。该组两位熊氏兄弟了解了我们的来意,便自愿充当我们的向导。我们以为兄弟俩认识珙桐树,于是就随着他们的脚步先往左山进发。虽然有点小疲劳,但因要找到珙桐的栖居地,也就冲劲十足。大有小时候“蜜蜜开花转转红,好吃的婆娘满山拱”的疯劲,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花了快一个小时,到达半山腰。“到了,到了,就是这些树!”听到惊呼声,我们一古脑儿往熊氏兄弟呼声处赶。身上挂满了刺、脸上刺出了血,都已经无所谓了。

经过仔细辨认,熊氏兄弟所称的珙桐树并非真正的珙桐,大家大失所望,只好从半山坡滑行而下。在寻找第二处珙桐树的途中,一位朋友简要地介绍了珙桐树的基本情况。珙桐树又称“鸽子树”,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的一级保护植物。从左山下坡后,我们便顺着村民放牧的小径横行一里后作爬行。据说,以前这条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曾是高峰与宜冲两乡人民联系的纽带。过往人群络绎不绝,非常热闹,路宽敞好走。但现在呢?杂草丛生,荆榛掩地,路不成形,陡坎惊魂,稍不留意,便有摔下去的危险。手脚并用一段时间后,我们到达了“存身岩”。“存身岩”,是当地老百姓的叫法。其实是一悬崖前凸、内部凹陷的风化石槽,高1至2米不等。说是凡经此地的人用棍棒将上下岩石撑住,管教腰不疼。槽中也确有千百根棍木或存或倒于槽中。虽属愚昧与牵强,但我想那大概是前人们疲倦后的一种精神寄托吧,我也不经意地折一木枝存放于此,以为存念。

过了“存身岩”,继续向上攀登,达到海拔750米的高度,便可见到水丝梨了。当地人不认识此树,只知它枝干上结果,便叫它“荷包树”了。水丝梨在此处是绝无仅有的一棵。它树干粗壮,树干直径达70多公分,枝繁叶茂,高耸十余米,树干上长有鸡蛋般大小的果实。以石击之,内见芝麻状颗粒,形同五倍子。据老村长介绍,在大炼钢铁那会,此树险遭涂炭,从此树根部还隐约可见当时的斧头之痕。

经过一番小憩和观赏,我们继续前行。在荆棘丛中横行了200余米,遇一干沟。向导带我们沿山沟向上攀引。干沟中,乱石嶙峋,既光滑,又松动,稍不慎,便会威协人身安全。我们时而胝手胼足,时而匍匐前进,几经攀援,终于到达海拔850米高度的观音洞。站在观音洞边,向下俯视,不禁瑟瑟发抖。好在洞里有故事,才少得慰藉。观音洞,正方形,横竖不过两米,有汩汩泉水流出。据说,很久前,洞门大开,洞中金筷金碗等各种器物一应俱全,外界但可赊借。后有一俗客,贪其财物,爱其金器,借而不还,诚信尽失,仙界惊动,只听哐啷一声,石门紧闭。自此,仙界凡尘老死不相往来,仅留这一方清泉,以保民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万鸣山下百日大旱,颗粒无收。有胆大的两石匠,欲炸开洞门,援引山泉,以济干旱之困。两人上午放炮,至傍晚不响,以为成哑炮,其中一石匠便去排险,以待第二天再作道理。不料刚到洞边,时隔十多个小时的哑炮竟然开了个大玩笑,轰隆一声,洞未炸开,人却倒地,石匠背部受伤,幸有神灵保佑,保有一命。自此,再无胆大之人敢在此造次。也因此处水质好,曾有返乡青年杨某斥资200余万元在山脚下自办山脉泉自来水厂,左右群众共享甘醇之乐。

我们牵蔓藤,攀小枝,涉悬崖,亦步亦趋,颤颤兢兢,上攀又横行,费尽周折,终于走到了“路上”。“放松下脚步,放松下心情吧!”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一屁股圈在路边的草丛上。“旁边有白鹤泉,大家可以看下”,熊氏兄弟说。他们还说,白鹤泉泉水清纯爽口,洗心涤肺,山顶庙里的和尚们先前都是到此饮水,而且寺庙距白鹤泉仅一脚地,往返只五六里路程。我不禁哑然失笑,还只一脚地呢!白鹤泉不仅和尚们饮水,据说还有一对金鹤也常在此歇息饮水。解放初期,有探宝者请人从河里挑来泥沙,张起三角支架,诱捕了这对金鹤。虽带神话和荒诞,但也给山人们带来了诗意般的享受。

因说第二处珙桐树在山顶观音庙边,我们不得不再次向目的地发起“冲锋”。据熊氏兄弟介绍,早些年,山顶上的那棵树开花,一开就是几个月,极象鸽子,凌空飞舞,煞是好看。后有高峰一傻冒,无故将树砍掉,此人第二天就归了西,既煞了风景,又送了小命。越听越神乎,这更增添了大家一探究竟的兴趣与热情。虽腿脚酸麻,但“无限风光在险峰”,顾不得些许疼痛了。紧赶慢赶地向山顶冲刺。路是好走了,心是愉悦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到达了峰顶。 

峰顶正是观音庙的正处,约400平方米大小,呈圆形。四周全是用石头及麻条砌成,高约两丈有余。顶部平塌处刚被砍去荆棘不久,庙是不复存在了,只有一个似狮似麒麟的石头雕刻物被供于石碑之下,碑上刻有若干捐资修庙的香客姓名和“光绪十九年重修厥后屡修屡坏四年后竣工”的字样。经推算,应为1893年,距今122年。据说,此庙和高峰茅庵庙建设同期,而据茅庵野拂墓碑记载,茅庵庙建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其文大抵如此“老禅师,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于茅为庵,架木为刹,基地初创,田园渐垦……”由是观之,观音庙与茅庵庙相建时间不在久远。先人选此宝地为刹为庙,远嚣尘,净心镜,冶情趣,自有仙人风味与因由。立于此,云在眼前流,风从耳边过。一眼望去,群山万壑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博气势。古人曾有“一身立山顶,一眼看三县(慈利、永定、桃源)”之说。真不是夸张,顺风一呼,万山和鸣。我想,万鸣山不会是因此而得名吧。

与观音庙遥遥相对的是将军岩和女儿岩,相传那是将军下棋和女人私语的地方,可惜相距太远,加之筋疲力尽,只得将其俊姿与倩影映像于脑海。在观音庙残址周围,我们遍寻珙桐,是真的被人砍掉不复再生还是羞见人面,我们始终未寻到那一级宝贝的身影,我们深感遗憾。但遗憾中,我们却揭开了万鸣山那带有神秘色彩的面纱,这不能不说又是另外一种收获。

万鸣山以博大的胸怀、独特的景观和沉重的记忆赢得了昔日的繁华和今人的侧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然修为。设想,随着环保和健康理念的加强,开辟一条春赏嫩绿、夏赏绚丽、秋赏红瘦、冬赏冰晶的户外环形徒步旅游线,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万鸣山,我还会再来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