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我们都在追《人民的名义》

来源:作者:萍水相逢时间:2017-05-02热度:0

这个春天,我们在追看热议《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名义》不只是一部尺度空前的反腐大戏,更是深刻揭示现实的“官场现行记”。
     之前腐败之风已然激起了群众的共愤,以至有腐败亡党亡国之危。自十八大反腐大旗高举以来,中央的决心与力度,让百姓信服,拍手称快。正基于此,《人民的名义》符合人民的期望。而来源于现实案例的剧情,用细节“一笔一画”刻画着骨肉鲜明的官员,与关系复杂的官场。于是背锅达人李达康书记、胜天半子祁同伟、色厉内荏高育良、只靠自己高晓琴、小官巨贪赵德汉、胸怀宇宙孙连城……有些腐败人物可以找到现实中落马的原型。于是我们很难忘记抓捕赵德汉、省委开会研究抓捕丁义珍、李达康区信访局办公、大风厂“一一六”事件、李达康车送前妻去机场、祁同伟自杀、高育良与侯亮平最后一课等等经典剧幕,有些场景如同现实再现,把令人厌烦的官僚作派,虚伪背后的腐败,不同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个春天,主旋律剧第一次打败了小鲜肉们主演的偶像剧,开创了收视神话。就连剧中导演刻意迎合年轻人的剧情都惨遭“快进”,相比之下大家宁愿看沙书记找人“马路谈话”、省委开会、李达康发怒骂人等等镜头。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扬威世界,我们见证了什么是万人空巷,到了夜晚播放比赛时间,无论老少都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如今,《人民的名义》再次勾起全国人民的热情,“晚上看剧,白天谈剧”,这一说一点也不为过。除了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再次征服了观众,周梅森的剧本却是成功的根本。
   《人民的名义》可称得上是13年以来的首部大尺度反腐大剧,开创了先河。还记得前些年的电视剧《蜗居》,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位市长秘书,包养小三。剧情以情感线为主,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内容很有限。可当时,这样尺度有限的电视剧,播出不久就“失踪”了。还有一系列官场小说《办公室主任》、《市长秘书》等等,都有很好的口碑,却不见拍成影视剧。而《人民的名义》当初开拍的时候,惨遭50家投资方放弃,最后被6家小公司“捡漏”,项目进行过程中有2000万资金缺口,最终是靠导演向几个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来的,最后一笔资金,在拍摄十几天后才到位。如今那些谨小慎微退出的投资方,看到此剧不仅送审顺利,而且口碑极佳,创收视神话,也只有追悔莫及吧!我们在讥笑他们眼光短浅、错叛形势的同时,也看到民心所向,中央反腐的决心。
    宏观处讲政治,微观处显人性。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对人性的思考。导演李路最想表现的就是众生相和人性色谱。对于人性的细致描述,才有了更加好看的《人民的名义》,最受观众唏嘘的就是寒门子弟出生的祁同伟这个角色。面对正气凛然的侯亮平,他说,我们交换一下人生试试如何?他是汉东大学高材生,学生会主席,照说毕业后分配到好点的地方不成问题,但他苦逼的命运就从政法委书记的女儿看上了他成为报复的工具开始。他没有屈从于高官女儿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以至被分配至偏远山区。同为“政法系三杰”家境良好的候亮平、陈海,却分配进了省级机关。为了自己的爱情,他自愿加入缉毒队,身中三枪成为缉毒英雄,以为就可以回到心爱的人身边,但英雄在权力面前只是工具。他的努力在权力面前毫无作用,他只有一跪,权力摧毁了他的信仰,于是他要用权力追回他的尊严。这样的他,怎么会接受权力的审判呢?悲催的命运,扭曲的人性,没有向前来“劝降”的候亮平开枪,却向自己开了致命的一枪。
    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人民的名义》为预防腐败提供了镜鉴,实在是一部极好的反腐警示片。腐败是结果,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才是内在驱动力。诱惑面前,是否忠诚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岭。有人担当,有人放水,有人坚持,有人妥协。除了在诱惑面前,完成自我考量外,还需要有党纪国法的制裁,舆论的谴责。反腐仍正义之举,完全没必要遮遮掩掩,腐败行径只有曝光于市井之中,激起全民监督,无处遁行,清明之风才得以盛行。

(编辑:作家网)